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新华|名门世泽 两晋家声 中华王氏当代书画篆刻名家展

2020-08-06 22:39:55来源:王氏书画家园

打印 字号: T|T

王新华
 
 
王新华,男,土家族,字心画,号石万居士、书乡居士,出生于“中国书法之乡”印江,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音乐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政协书画院特聘书画家,湘鄂渝黔武陵之巅—“书乡雅集”发起人,中国书法之乡印江名家书画院总策划,书乡艺苑负责人,北京荣宝斋、北京墨品、上海耕乐堂签约书画家。书法作品入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中国书法兰亭奖安美杯书法展、中国书法百强榜、全国百强书画名家等,在全国书画、文学、音乐、摄影大赛中获奖数十次,在《中华书画家》、《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书画印》、《诗刊》、《歌曲》、《山花》、《鸭绿江》、《百花园》、《瞭望》等全国各类专业权威报刊公开发表大量小说、诗歌、书法、囯画、音乐、摄影作品,文学、书法、音乐、摄影均多次获铜仁市政府文艺奖,著有诗集《高原梵歌》(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墨迹为全国政协和全国众多风景名胜区收藏采用,并多次策划和主持全国书法展赛,新浪、百度、搜狐等近百家大型主流媒体均有专题推介。
     
守护缪斯的旗手
——王新华的文学艺术印象
□杨正治  马结华
 
在黔东,乃至在全省,王新华都称得上是文学艺术领域里的一枝奇葩。他不仅在文学、书法、音乐三个艺术领域都有所建树,而且从1996年地委、行署设立铜仁地区首届民族文学政府奖,到2002、2004和2008年的三届铜仁地区政府文艺奖,他连续四次荣获五项奖(其中三次获文学创作奖,一次书法创作奖和一次音乐创作奖)。像他这样届届获奖、一次获两项奖和一人获三种艺术门类奖,在黔东文坛上绝无仅有。也正因为此,他成了铜仁地区政府文艺奖设立以来最幸运的艺术家。
王新华,男,土家族,生于1966年11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铜仁地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为印江自治县政协副主席。他的文学作品曾多次在《诗刊》、《青年文学》、《了望》、《鸭绿江》、《山花》、《贵州作家》、《诗歌报月刊》、《百花园》等国内权威刊物上发表,并多次在全国文学大赛中获奖。他的书法作品也曾多次在全国、全省举办的书法大展中获奖、入展和入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作品继2006年入选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安美杯”书法大展后,又于2007年再次入选第九届国展。他创作的歌曲《我心中的梵净山》,曾在全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和我区知名歌唱家龙清萍的演唱下,响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并赢得了国际声誉。
 
1、文学:多管齐下的耕者
和多数作家的成长一样,王新华成为作家也是源于早期的广泛阅读。他从初中时起就开始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并于初二那年在全县中学生现场作文竞赛中获得第二名。到读师范时,他就已经在《山花》上发表小说作品了。24岁那年,就在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权威刊物《诗刊》杂志上发表了组诗,这在全区全省都是十分罕见的。之后,他的诗歌、小说、散文作品频频在国内权威刊物上发表。1995年5月,铜仁地区作家协会成立,王新华当选为铜仁地区作家协会一届理事;2002年3月,加入贵州省作家协会;2002年5月,他当选为铜仁地区作家协会二届理事、副秘书长。
王新华的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多变。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比如他的组诗《梵歌》,意境优美,想象超群,禅意十足,而且具有史诗般的恢弘气势,不论是从纯文本的角度去看,还是从宣传梵净山的旅游价值去看,都堪称经典之作。读这组诗,我们会顺着诗人笔下的“云梯”,“登峰造极,步入青云”,听到“袅袅而至的天界梵乐”,刹那间,“一切的一切/溶于意念之海/杳无痕迹”;我们会观赏到梵净山独特的“日出”景象:“天空因失血而苍白/山岳因惊悸而黯然/云絮铺就的产床/衬托出圣母的悲壮”,在那惊心动魄的瞬间,“所有的欢呼/全部失声于顶礼膜拜的肃穆”;我们会在那奇幻的“佛光”中,顿悟“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心在动”的佛法大意,从而达到“人心皆向善”的圣境;我们会在那神奇的“万卷书”中,看到提笔沉思的“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听到飘缈而来的“沁人心脾的蝉鸣”,一时之间,万籁俱寂,唯有那“不可破译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弥、吽”在心空悄然飘响……他的诗歌又具有隽永深刻的批判意味。在《古代文人》中,诗人把古代文人的潦倒迂腐相刻画得入木三分:他们“神情尴尬、表情复杂”,吃着“翰林院的面粉”,“咀嚼着坚硬的汉字”,俨然“一群幸运的疯子/在五星级的集中营里/痛苦地呕吐”。此情此景,让人看了想笑,又笑不出来;想哭,又哭不出声。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一个现代文人对古代文人的悲悯情怀,同时又以他们作为镜子,给我们当下的文人以深刻的启迪。他的诗歌还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山乡熟了》这首诗中,诗人用简约的笔法,通过枫红、菊黄、稻熟等几个简单的意象勾勒出了土家村寨秋天丰收的欢乐图景。而结尾处,纯朴可爱的山姑娘“心中那句早已炒得/香喷喷的悄悄话/终于被那轮弯弯的新月/羞羞答答地掏出”,更是把土家村寨的秋收图景衬托得美仑美奂。
综观王新华的诗歌作品,我们会发现,他的每一首诗的艺术张力都很大,留白的地方都很多,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当然,这无不与王新华一直以来对自由的诗性思维的精心呵护有关。艺术贵自由,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自由就没有艺术。也正因如此,使得他人到中年诗心依然如故,创作出了一首首优秀的诗篇。
如果说王新华在诗歌创作方面是内心自由世界的呵护者的话,那么在小说创作方面,他便是一位高明的现实主义摄影师。他早期创作的一篇反映农村工作的中篇小说《七月流火》因高度关注现实、关注民生,曾受到广大文学爱好者的一致好评和青睐。而他的小说代表作《毕兹卡的吊脚楼》更是由于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可。这篇小说曾在《鸭绿江》杂志上发表,并在《中国作家》杂志主办的“作家之旅——金秋笔会”上被评为获奖作品,后来还入选了《小说月报》报刊小说选目。这篇小说以“张宗富”和“张宗贵”兄弟俩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对生活在梵净山区域的土家人的生活状况进行了生动再现。故事结尾处,当张宗贵因涉嫌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砍伐森林而被公安机关抓捕,张宗富跑到乡里让四妹夫托关系放人时,四妹夫说的那句“大哥,你能搞到娃娃鱼吗?”既让人感到荒唐可笑,又让人对生活在梵净山区域的土家人的愚昧感到悲哀。
 
2、书法:通透潇洒的书家
王新华是在读师范时就与书法结下不解情缘的。然而,很长时间以来他都还只是一个业余爱好者,直到2002年他都还没有一本真正的字帖,没有一方印章,没有一支好笔。尽管如此,胸怀梦想的他仍然笔耕不辍。不论是在书房还是在办公室,一有空他就铺开宣纸或者废报纸龙飞凤舞一番。
王新华早期学的是王羲之、苏东坡、米芾,后又学黄庭坚、孙过庭、边武、文征明、王铎。为增加笔力,他还找来汉碑写隶。因而他的字,既有王羲之的委婉含蓄,又有苏东坡的超然豁达,既有文明征的温润秀劲,又有米芾的潇洒奔放。正所谓取法乎上,博采众长,而又别具一格,以至于各种奖项纷至沓来。
在2002年第二届梵净山杯国际书画展上,王新华获得二等奖。2003年9月,他入选贵州省政协“庆祝人民政协成立55周年书画展”;10月,获贵州省第九届临帖书法展三等奖;11月,获贵州省首届行草书展优秀奖。2005年4月,他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冼夫人杯”全国书法大展,这是他首次入选全国书法大展;7月,他又入选《中国书画报》主办的“太湖杯”中国书画名家邀请展;10月再次入选贵州省第二届行草书展。2006年4月,王新华获铜仁地区“民族团结杯”书法大赛一等奖,入选“中国书法家进万家”——贵州省书法家精品展,6月入选由全国侨联、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杂志社联合主办的“梁披云”杯全国书法大展。
2006年,王新华的作品还入选了中国书法最高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安美杯”书法大展。2007年4月,再次入选与中国书法兰亭奖享有同样崇高声誉的中国书法界最高级别的综合性展览、有书法界“奥林匹克”之称的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这两项展览,只要入选一次,即具备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的硬件条件。这是继王峙苍老先生入选二届国展后印江书法家20多年来第二次进入全国最高书法展,他也因此成为王峙苍先生之后在印江本土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的第二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这两次权威入展,奠定了王新华在印江“书法之乡”年轻旗手的地位。
王新华的书法遵循传统,法度严谨,既潇洒飘逸,清秀优美,又大胆率真,行云流水,为各阶层书法爱好者所接受,深得各方赞誉,其作品曾入选多种书法集,还被山东荣宝斋、江西景德镇观音寺等和各界人士所收藏。魏宇平先生评价他的作品“颇有书卷气”,足见他书法中的艺术修为和人文气息。如今,王新华已名播千里,前来向他索求墨宝的“粉丝”不计其数。
 
3、音乐:梵净山的深情歌者
对于音乐,王新华曾自谦自己是一个“没有因乐细胞的人”。然而,就是这个曾自谦自己“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却创作了一首被人们广为传唱的歌曲《我心中的梵净山》。这首歌曲曾在全国著名歌唱家、有“中国第一男高音”之誉的王宏伟的演唱下,响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后又在歌唱家龙清萍的演唱下,让这首歌赢得了国际声誉。
《我心中的梵净山》,是王新华在2006年5月省委宣传部、省文联和省音乐家协会征集第二届“多彩贵州”歌曲期间初次创作的歌词作品。歌名原为《名岳之宗梵净山》,后在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专职音乐家杜先成的建议下,才改为《我心中的梵净山》。
“在山的山边,在天的天边/一座神山屹立在武陵之巅/十万大山托起你的雄奇伟岸/千层迷雾演绎你的瞬息万变/你的古老  你的神奇/你的博大  你的神韵/十亿年的沧海桑田/成就了你名岳之宗的今天/啊,梵净山、梵净山/我要追寻你的踪迹/一睹你的容颜/了却我心中的夙愿//在山的山边,在天的天边/一座神山屹立在武陵之巅/梵宇重重诉说你的鼎盛辉煌/梵天净土镶满你的美好祝愿/你的宁静  你的神圣/你的清幽  你的神秘/数百年的凌宵宫殿/成就了你名扬天下的今天/啊,梵净山、梵净山/我要追寻你的踪迹/一睹你的容颜/了却我心中的夙愿”。
起句“在山的山边,在天的天边”娓娓道来,犹如一丝天籁,令人豁然开朗,心旷神怡。接着,作者点出梵净山的地理位置“武陵之巅”,并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形容了梵净山的“外在”品质:“古老”而又“神奇”,“博大”而又充满“神韵”。紧接着,作者写出了梵净山的形成历史“十亿年的沧海桑田”,抒发了作者对梵净山的赤子深情“我要追寻你的踪迹/一睹你的容颜/了却我心中的夙愿”。在歌词的第二节,作者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让起句与第一节相同,为歌词赋予了荡气回肠的韵味。不同的是,作者又从另外一个角度把梵净山的“内在”品质生动地刻画了出来:“宁静”而“神圣”,“清幽”而又充满“神秘”感。
总的说来,这首歌大气磅礴,格调高远,音韵谐和,全方位、多角度地把有“天下众名岳之宗”美誉的梵净山巍峨神奇的特征活灵活现地描绘了出来。正如王宏伟评价的那样,“这首歌气势恢弘、意境优美,是一首既有深度又有高度的好歌。”
 
4、文联主席:印江文艺的旗手
王新华不仅自己在艺术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而且还在扶植印江艺术新秀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自2001年调到印江自治县文联主持工作以来,县文联连续几年获得全区文联工作一等奖,王新华个人还被评为全省文联先进工作者,受省文联表彰。他连续七年主办梵净山青年文学笔会,为广大文学爱好者走出印江、走出贵州,甚至走向全国营造了浓厚的文学氛围。他还提出了文艺创作“五提倡、五反对”方针(即提倡与时俱进,反对偏激消沉;提倡深入生活,反对脱离群众;提倡无私奉献,反对利益至上;提倡精诚团结,反对文人相轻;提倡精益求精,反对固步自封), 与全县文艺工作者互勉。经过他多年来的努力,印江文坛已形成了以他为首,以孟学书、吴文斌、末未、非飞马、朵孩、任敬伟、陈丹玲等为代表的庞大作家阵容。书法方面,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形成了一种“印江书法现象”而受到中国书法家协会和省书法家协会的表彰。书法教学进入中小学课堂,书法活动年年开展,汪定强、安天权、姚为等一大批书法家纷纷进入国展、省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8月,在他的努力下,县文联邀请了中国书协副主席聂成文、中国书协培训中心主任张荣生等名家代表到印江开办了为期一周的书法培训班。导师阵容之大,活动规格之高,参训学员之多,开创了贵州书法培训活动之先河,为印江打造中国“书法之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王新华虽然不再兼任县文联主席,但他为印江文艺界所作的贡献和他创作的一件件优秀作品,以及他的和善率真、虚怀若谷,却早已深刻在所有文艺界朋友的心中,正如书法家汪定强所说:“王新华主席永远是我们的文联主席。”
总之,王新华的艺术精神是执著的,艺术造诣是深厚的,艺术贡献是突出的,称他为印江文学艺术界守护缪斯的旗手,一点也不为过。
 
 
王新华作品欣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