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之洞|名门世泽 两晋家声 中华王氏当代书画篆刻名家展

2020-07-29 22:32:03来源:王氏书画家园

打印 字号: T|T

王之洞
 
王之洞,1976年生于辽宁省辽中县,退伍军人,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主办第四届“国学修养与书法”高研班成员。河北美术学院书法院特聘教授,(墨池)学院导师,辽宁省”十大青年书法家《中国书画杂志》提名,沈阳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沈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2017沈阳市杰出青年书法家。“沈阳市青年书法十佳”。
 
全国首届个体私营、民营企业书法展三等奖(中国书协主办)
“农行杯”首届中国电视书法大赛(优秀奖)(中国书协主办)
2011年全国首届手卷展(优秀奖)(书法导报)
2011年《书法报》书坛新秀(新秀奖)
庆祝建党90周年全国书画展二等奖(全国人大、中宣、文化部)
2009年中国书法家论坛百佳精品展(十佳第四名)
全国第二届行草书作品展(中国书协主办)
全国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展(中国书协主办)
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展(中国书协主办)
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大展(中国书协主办)
全国首届草书大展(中国书协主办)
全国第二届草书大展(中国书协主办)
全国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中国书协主办)
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中国书协主办)
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中国书协主办)
全国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五百人书法精品展”(中国书协主办)
全国首届册页书法大展入围 (中国书协主办)
全国首届“沈延毅奖”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协主办 )
全国第二届‘沈延毅奖’书法篆刻作品展(辽宁省书协)
“生态大连”全国书法大展(中国书协主办)
首届“长江杯”全国书法大展(中国书协主办)
全国“金山岭”长城杯全国书法大展(中国书协主办)
大爱妈祖—第二届中华妈祖文化全国书法篆刻大展(中国书协主办)
第三届全军书法大展(中国书协主办)
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书法大展(中国书协主办)
全国公务员书法大展(中国书协主办)
全国“冼夫人”书法大展(中国书协主办)
“走进青海”全国书法展(中国书协主办)
中央电视台第二届“杏花村汾酒电视书法大展赛”(  中国书协主办) 
 “高桓杯”全国书法大展(中国书协主办)
建党85周年全国书法大展(中国书协主办)
首届“普洱茶”全国书法展(中国书协主办)
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全国书法展(中国书协主办)
中国•芮城首届永乐宫国际书画艺术节
西泠印社首届扇面大展(西泠印社主办)
“邓石如”奖全国书法大展(入围)(中国书协主办)
全国职工书法大展(中国书协主办)
2005年中国书坛青年百强榜(提名奖)(书法杂志社主办)
2008年中国书坛青年百强榜(提名奖)(书法杂志社主办)
2011年兰亭雅韵——北兰亭辛卯上巳雅集
2012年兰亭雅韵——第二届北兰亭电视书法大赛
中国书协会员百人作品精选(入编)
2006年《书法导报》国际书法篆刻年展(书法导报主办)
庆祝辽宁省书法家协会成立20周年晋京书法大展
辽宁省首届兰亭奖书法大展(获奖提名)
辽宁省第三届兰亭书法大展(获奖提名)
辽宁省首届正书大展(一等奖)
辽宁省三届正书(一等奖)
辽宁省第七届少数民族美术书法摄影大展(书法类,金奖)
辽宁省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名家邀请展(特邀)
全国青年书法家200人(青少年书法杂志)
首届神龙奖全国网络大展(金奖)(青少年书法报主办)
书法作品散见于《书法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并有专题介绍
 
 
禅意入书   笔下无痕
读怀素《草书<千字文>》
文|王之洞
 
怀素《小草千字文》为怀素晚年即公元七九九年所书,绢本墨迹,末有贞元十五年六月十七日於零陵书,时年六十有三,署款。此帖共八十四行,一千零四十五字,书法内容为古代文字启蒙读物《千字文》,该本虽为草书,章法上却毫无荒率、急躁之感,通篇静谧、平和,用笔、结字,亦轻松自然,却又法度谨严,达到了“从心欲而不逾矩”的境界,给观者以非常的美感享受,堪称佛家审美书风的典范之作。人称小字贞元本,于右任曾跋“此为素师晚年最佳之作。可谓‘松风流水天然调,抱得琴来不用弹”。并有一字一金之誉,故又名“千金帖”怀素以狂草闻名,怀素与张旭齐名,史称“草圣”。他的草书瘦劲有力,灵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但此卷一洗早年颠狂之意,平淡稳健,从容之气跃然纸上,全帖无《自叙帖》的纵放奇趣,不颠不狂,不急不躁,气息尤为清逸,且中规中矩,字体大小一致。下面就此帖,浅谈以下三个方面的理解。
一、笔法,明代文嘉:“此卷笔法谨密,字字用意,脱去狂怪怒张之习,而专趋于平谈古雅。”此帖一反怀素早年骤雨疾风做大草之意,而是全以中锋含蓄而出,圆起,圆收,起笔处自然而沉着,提笔入纸而藏露自然,于行笔处沉着饱满,笔划之起、行、收,充分而特重行笔过程,故而颇多篆籀古意,凝炼而高古,看似信手写来,实则古法严紧而精气内敛。初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笔笔合于法度,脱去狂怪怒张,专尚平淡古雅。反映了怀素艺术创作上的另一种追求。元鲜于枢《论草帖》有“怀素守法特多古意”一论,又如太极两仪轮转,了无痕迹,而又气象宏大,松透而古淡,篆籀之法化于腕下,行笔愈提愈按,随势流转而气虚线实,故而显得真气弥漫,无论是单字之内,还是整体格局,无不体现出百炼钢化绕指柔之境。明莫如中说:“怀素绢本千字文真迹,其点画变态,意匠纵横,初若漫不经思,而动遵型范,契合化工,有不可名言其妙者”。
二、结构,怀素小草千字文在结体上单字结构,外松而内紧,结字重心偏下,而字态略显修长,笔划使转从容而安祥,单字虽小而字外字内疏朗通透,于平正间极尽字形原态,虽大小变化不大且少有牵丝连带,但于单字书写间字字有妙趣,字字得天机,或一字一笔为之,或一字长短笔互用,或于使转布白间时出意趣,提与按、动与静、走与留……,看似无意,实则深藏玄机,故临写此帖同时应用大量时间仔细读帖,孙过庭《书谱》有言,“拟之者贵似,察之者尚精”,便是此中关键,通过对字形,笔法的细致分晰,识得其中的共性特点,触类傍通,方可学得精华,“临即是创,创即是临”,通过不断认识的加深,自然而然会走向自由创作之境。
三、章法,怀素此帖为绢本手卷形式,纵28.6厘米,横278.6厘米,行距疏朗、通透,字距亦不紧密,随势而书,怀素书此帖已至暮年,用笔从容而淡定,时而有意识的留驻,更是增添了一种老境之美,刘熙载言:“用笔者皆习闻涩笔之说,然每不 知如何得涩,惟笔方欲行,如有物拒之,竭力而与之争,斯不期涩而自涩矣,此帖独得此理,临写此帖每每与此,眼前便显现怀素老僧青灯古卷,安然适书之态,寓人生之沉淀,参佛理之妙悟,付于笔下,而这一刻当是技进乎道的完美结合。笔墨娴熟,用墨巧妙。毛笔书写时蘸墨的节奏浓淡交替,干湿互用,与整体风格的平淡格调相统一,质朴中见匠心,平和中见灵性。看似不经意,实际上是有意为之,这应该是怀素草书追求险绝之后,复归平正,返璞归真的真实写照。
清代诗人赵翼有诗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而怀素的草书何止影响了几百年呢?此帖影响深远,而于草书的学习与研究可称为必学之帖,近代大家于右任《标准草书》的取法元素便是《小草千字文》。董文敏的《试笔帖》亦受怀素风格的影响。同时怀素书风对日本的书法影响深远,一代高僧沙门良宽对怀素多有推崇并用心习之,他们都身为僧人,有着佛学与禅理的会心相融,心性相通。而此传达出的技法之外的,对书法境界的追求,无异是更高层次的体现,也是吾辈书法人终生所追求之境吧!
 
王之洞作品欣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