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烨|名门世泽 两晋家声 中华王氏当代书画篆刻名家展

2020-07-25 23:08:25来源:王氏书画家园

打印 字号: T|T

王烨
王烨
号黑白斋主
生于河南内黄
民革党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研修班导师
河南省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文化艺术院院士
安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安阳师范学院兼职教授
中国职业书画家网艺术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东方辰龙画院副院长
北京创文书画院副院长
北京燕山国画院专业画家
安徽省琅峫画院画家
 
 
惟心所造之境为真实 
----王烨的写意花鸟画
文|王永刚
 
王烨,我的启蒙老师,我的恩师。我从学画启蒙到现在也有20多年了,记得初学时印象最深的就是王烨老师案前耕读的身影,墨分五色、意境、格调也是那时有了懵懂的印象。大学毕业后,有幸和王烨老师又做了同事,日日见面,说的最多的还是画品、画格。今年王烨老师又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修,朝夕研练,日日精进,3月余得画千幅。随想起黄宾虹先生说:“当其志道之先,朝斯夕斯,终日伏案。不逢少息藏焉修焉,优焉游焉,以至于成功,其与圣贤仙佛无异。”
写意花鸟画古已有之,五代黄筌、徐熙并起,渐成两大系统,宋元以来禅宗与儒学的介入,使得写意花鸟画水墨氤氲,逸气淋漓,历代名家辈出,宋有法常,元有赵子昂,明有徐渭,清有朱耷,近代有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写意花鸟画不仅因物象形,写趣传神,更托物寓意,借墨抒情,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美学内涵和表现能力,生机勃勃而永不停息。
 
 
花鸟画有富贵和野逸之分,王烨的写意花鸟画取野逸一格,其写意花鸟画题材主要是四君子的梅兰竹菊,犹以荷、梅为主,兼写野卉山花与田园风物。王烨写传统题材,内心追求古代文人孤高清寂的品格,但画风总体上从由隐逸向入世,由阴柔向阳刚,由淡雅向浓烈转换,把其对人生的体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的热情,……升华为大写意花鸟画的内在的美学愿望。其画梅、荷用最具富有书写性线条,腾挪笔势,表现出疾徐轻重的弹性张力,枯润有秩,阳刚气十足。花与叶则泼撒墨色,一气呵成,墨水交融,笔触似有似无,有着半透明的立体感,清秀隽雅。王烨画格的清隽平实得自本性的自然流露,落笔写象毫无刻意和滞碍,与他坦率、真诚的心相是完全吻合的,率性直写,收放果决的笔法中透出的依然是中原人朴厚豪放的本色。王烨的写意,往往放笔直写,于物象的结构处起落,笔笔跟连,绵延一气,引书法入画法,放笔于形外,形简意赅。王烨在笔墨上秉承写吴昌硕的画风,并借鉴白石老人对乡土本色的热爱,把家乡的民情风物融于画中。《古梅香远》描绘的就是其家乡黄河故道的一丛梅林,在玉兔东升,嘈杂远去后,依然散发清清的梅香。位置经营十分考究,密密麻麻的梅树在画面二分之一以下,两三枝梅花挑高而出,似乎要托住那初升银盘。《含香》、《荷韵》、《秋实》、《雅趣》这些多表现于山花园蔬中的野逸之趣和简淡华滋的笔墨意象,表达了王烨内心精神指向在于朴实的、简淡的生活,在平凡而宁静的生活中寻觅大自然那和谐之趣,天然之美。小鱼游戏、小鸟争食、葫芦、菊花使我们看到慈祥、质朴和安宁,可以闻到空气的清新、泥土的芬芳。这种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把写意花鸟画的特性表现的淋漓尽致。梁启超说:“境者,心造也。一切物境皆虚幻,唯心所造之境为真实。”这确与“三界惟心”的佛教思想一脉相承。这种是一种境界,大美不言,质朴从容,心静如水,虚静空灵。观王烨的作品让人心平气和,清新澄怀。
 
 
王烨老师用力最勤的一是研究、临摹,二是游观,写生。写生与临摹是每一个中国画家都要面对的问题,但面对的结果却千差别。这是由画家对“师古人、师造化”的理解与实践不同造成的。黄宾虹先生在其《画教导方针及分年法之惫见·总纲》谈到绘画之功在师今人、师古人和师造化,“师今人者,食叶之时代;师古人者,化蛹之时代;师造化者,由三眠三起成蛾飞去之时代也。”王烨老师认为“师古人”是根本;“师今人”是接受授课老师的指导“练习技术方法”,为日后能鉴别优劣,考证古今源流,以继师古人;最终要“师造化”,表述心中意象,天人合一,无法而为。王烨以求道的精神对“师古人与师造化”作了不懈的追求,临摹、写生、读书是王烨生活中三件并举的要事。“师古人”由宋元作品入手,在于观其神,学明清近代诸家,在于得其笔。祝允明语:“天地间,物物有一种生意”,生和意密不可分,写生和写意难以分离,写生自然,在于知其理、达其性。读书研究,在于静其心、养其气。随着对中国绘画和中国文化有深刻而独到的理解,王烨写意花鸟画以“篆籀之力、金石之气入画,平民本色、朴实之心入画,阳刚之笔、崇高之境入画。”并巧妙地与自己的人格力量熔为一炉,把文人墨戏作风转换为严谨的经营,而入深厚华滋。
绘画最终要“师造化”,当代写意花鸟画家最缺少的就是这种人各为一的“造化”。百、千、亿人感触同一自然必有百、千、亿种心境的艺术哲理越来越成为广大艺术家的共识,王烨正是找寻到这艺术美的灵魂,将笔性与天性融为一体,自由而全情地投入,愉快而畅神地挥洒,使得画面流露出生动的气韵,在造境抒情上已达到“畅神”和“自娱娱人”的层次。白居易“花非花,雾非雾”与郑板桥“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无不是主客观同一,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伟大胸怀在中国诗歌、中国花鸟画艺术中的体现。
 
王烨作品(部分)欣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