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走了,从此上昆少了一位知音——心香一瓣悼王先

那一夜,著名编剧王仁杰老师因病去世,上昆痛失一位良师、益友、伙伴、知音。消息来的太突然,一时间,只觉得天地呜咽,耿耿难眠。
王仁杰老师生前曾与上昆有过多次合作,情谊深厚。由他执笔,或缩编、或原创、或改编的作品,如《邯郸梦》《牡丹亭》,如《琵琶行》,再如《琵琶记》,都已经成为上昆优秀剧目,《邯郸记》更是荣获全国多项殊荣,为上昆争得了荣誉,也为上昆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王老师与上昆的交情不可谓不深,近二十年的时光,相互之间的来往与了解已如同老友般默契。王老师是懂戏的,更懂昆曲,他以一颗传统文化守护者的敬畏之心认真对待昆剧并创作出每一部适合上昆的作品。他是当今难得的具有文人风骨的戏曲编剧,对戏,他始终怀抱着一颗赤子之心,对上昆,亦如是。
人去不远,心香默悼。想起王先(大家都喜欢称呼王老师为王先)与上昆二三事,细诉笔端,永远纪念。
用毛笔改戏的编剧
2005年,《邯郸梦》开排。一年后,首演取得成功。这是昆大班计镇华老师的封箱戏,由王仁杰老师亲自操刀缩编的剧本,“缩编”二字,也是王老师自创的。他认为自己是在前人基础上作整理与修改,所以,绝不能写“编剧”二字,必须是“缩编”才合适。事实上,熟悉昆剧的人都知道,作为动辄几十出的昆剧原著来说,即便真的只是“缩编“,要想”缩“的好,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况,《邯郸梦》还是有很多改编创作、倾注编剧心思的地方的。不得不说,王老师真是一位谦谦君子,古风尤在,这也是大家特别敬爱他的原因之一。既然首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戏是一定还要继续修改打磨提高的,精益求精一直是上昆的创作态度,也是王老师对作品的要求。2007年,剧团收到了王老师修改过后的剧本,在原稿上,用红色的极小的毛笔字作了修改,字迹非常工整,小楷极其娟秀。那时候王老师身体还很好,所以从这一笔小楷里就可以看出当时他创作状态极佳。此后,他为上昆创作的剧本中就再也没有用毛笔修修改改了。如今,《邯郸梦》作为”临川四梦“之一,足迹遍及国内外,给许许多多爱昆剧、爱戏曲的人们带去了欢乐。接下去,电影也将准备投入拍摄,我们一定把它拍成一部好看经看值得看的昆剧电影!
“固老本、开新篇”
2018年,是上昆建团40周年,剧团策划了一系列庆祝演出活动。王仁杰老师因有事不能前来,一颗心却一直惦记着上昆。他特别请泉州著名的书画家林剑朴先生为上昆写了一句话—— “固老本、开新篇”,短短六个字,书法浑厚质朴,语言简练精到、意义隽永深刻。这不仅是对上昆四十年来人才建设与剧目创作的肯定,也是对上昆现在以及未来发展的期望。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王仁杰老师这份六字大礼,尤其厚重,上昆也格外看重,也一定会做到好好“固老本”,努力“开新篇”!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一晃眼,王先走了七天了。从此以后,再不能与您相聚谈笑,看戏聊戏了。您走了,上昆从此少了一位知音,但是,您 为上昆写就的精彩篇章,将会永存!
最后,用谷好好团长的话与您作最后一次告别:
“王老师,《琵琶记》我们改好,《窦娥冤》我们排好,电影《邯郸记》我们拍好!我们永远怀念您!”
上昆艺术家们追思、追忆、悼念王先:
王仁杰先生为人正直,智慧幽默,他坚守传统,追求戏剧本体,为我们中国戏剧作出了杰出贡献!我们永远怀念他。
—— 计镇华
30年前认识那天起,我俩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你的剧本我的主演。等待了十余年,终于你写我演的昆曲《琵琶行》出世。露天剧场天空飘来丝丝细雨,给这首唐代名诗增添了更多的意境,更浓的诗意。台上满头白发的琵琶女望着台下当代的白居易—-王仁杰,结下了你与昆剧的不解之缘。
你我有缘30年,与昆曲有缘30年,如今你走了,走得那么安静,犹如一阵清风飘渺而去。但飘不走我们的悲伤和追思,仁杰,一路走好!
——梁谷音
王老师给上昆写的三本《牡丹亭》、《琵琶行》、《邯郸梦》、《琵琶记》我都参加了排演,何其幸运。王老师对戏曲传统的“返本开新”让我深信拥有生命力的戏曲传统应该宛如呼吸般自然。
—— 黎安
王仁杰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剧作家、学者、文士。他的广博、谦逊、热情、风趣,给我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近年,因工作之故时常要向先生讨教,言谈中,深深感动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和对戏曲艺术的痴迷之情,其心其情足为师范,难以忘怀。王仁杰先生,一路走好。
——吴双
上海昆剧团
上海昆剧团是国家重点保护和扶持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成立于1978年,首任团长为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现任团长为青年昆剧表演艺术家谷好好。
上海昆剧团以保护和传承昆剧艺术为己任。自建团以来,抢救、整理、演出近300出精品传统折子戏,近70部整本大戏。剧团在致力于艺术继承的同时,有效推动新剧目的创作,曾四次获文化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三次获中国戏曲学会奖,多次获中宣部、文化部、中国剧协等部门授予“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文华新剧目奖、中国戏剧节剧目奖、中国昆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等国家级艺术奖励。
剧团行当齐全、阵容完备、群英荟萃,先后共有12人13次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2人2次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22人29次获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等。1986年荣获文化部振兴昆剧第一奖,被誉为是“一流剧团、一流演员、一流剧目、一流演出”。
上海昆剧团以精彩的剧目、精湛的演出为艺术追求,曾赴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捷克、比利时、希腊、丹麦、瑞典、荷兰、俄罗斯、阿尔巴尼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演出,获得海内外观众的高度评价和热烈欢迎,享有盛誉。
上昆新浪微博
@上海昆剧团
上昆微信公众号shkunopera
上昆抖音号
1619914510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绍兴路9号
原标题:《您走了,从此上昆少了一位知音——心香一瓣悼王先》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