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为什么要回乡祭祖?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人的根本啊!”“孝”,尊重孝敬服从父母;“悌”,要尊重服从兄长。儒家的伦理秩序分明,不许逾越。
《论语》中对“孝”的具体做法还有不少的言论。如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意思是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难的是对父母要和颜悦色。只是有事情子女去做,有酒饭给父兄吃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论语·为政》)再如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意思是: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的孝,是指能够赡养父母,就连狗与马都能得到饲养,如果不能尊敬父母的话,那么赡养父母和饲养狗马还有什么区别呢?
在这些言论中有两则特别值得关注。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为政》)意思是:孟懿子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一日,樊迟为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孝道,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这里提到了如何对待去世的父母的问题。古人强调视死如生,那对待去世的父母依然以礼侍奉。
第二则是: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论语·学而》)意思: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百姓的道德风尚就会日趋醇厚了。这里不仅提到如何对待父母,还提到了远祖,那样一样要以礼相对。
因此,在封建社会非常重视孝,一个不孝的人,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下至庶人,上至皇帝。汉朝推荐人才就有“举孝廉”一项。其中的“孝”,自然指孝道了,可见古人对孝的重视。举孝廉,也是从国家的角度倡导人们要孝敬父母、祖先。

看过《汉武大帝》连续剧的人可能有这样的印象,汉武帝的母亲在民间曾结过一次婚,并留下一个女儿。如果从今天的观点来看,这显然不成体统,至少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戴安娜王妃遭遇车祸,至今还有舆论认为是皇室故意制造的,就是不能容忍未来国王的母亲另嫁他人。而“以孝治天下”的汉武帝亲自去寻找姐姐,并接到母后的身边,为此差点误了朝会。武帝是刘彻的谥号,完整的说法是孝武皇帝。
也是在汉代,为了弘扬孝道,对于父母去世的官员,特意允许他们请假回乡守丧,称为“丁忧”,假期很长,可以长达三年。一直至满清,都是如此。
看过李密《陈情表》的人,往往会被文中李密和祖母刘氏的深厚祖孙情所打动。李密作为亡国之人,晋武帝屡诏不至,“辞不赴命”,“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即便如此,李密也没有赴任,而是上了这份《陈情表》,细致陈述了不能应命的理由:祖孙两人自小相依为命,“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而现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所以他不能离开。看到《陈情表》后,晋武帝不仅没有怪罪,反而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正是基于“孝”的思想,中国人历来安土重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意思是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去处。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意思是孔子离开齐国的时候,把淘完的米捞出来,来不及把它做熟就出发了——这是离开别国的态度;离开鲁国的时候说:“我们慢慢地走吧”——这是离开祖国的态度。这里虽是上升到国家的高度,从中也可见一斑。
唐代王建在《水夫谣》中写道:“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注意这里“去”是“离开”意,与今天的“去”的意思正好相反。所以古人,即便是哪些在外高官厚禄的人,也往往告老怀乡。因此,在封建社会,即便在外高官厚禄的人,往往也是告老还乡,即便是死在外地,通常也是要求其子女扶柩回乡安葬。死后,归葬父母身边,也是一种孝啊!
在现代,许世友将军就是在得到允许后,葬在家乡,以了却对母亲的孝敬之心。
那么,说这么多,和清明回乡祭祖有什么关联呢?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四大节日之一,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都有自身久远的源起。清明节源于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春秋二祭,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为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据说在唐玄宗时期清明节就在国家层面上成为法定的假期,“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的禁火冷食风俗与上巳郊游等习俗活动相融合定型的传统节日”。(百度百科)
祭祀祖先是清明节的主要功能,祖先在哪里?祖先在家乡。那么,清明节祭祖,也就要回家乡了。家乡是一个人生命之根所在,是一个人血脉的源起。那里有祖先的足迹,也是祖先的安息所在。
此外,回乡祭祖经过千年的沿袭,已经成为一种传统行为,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一分子。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