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姓氏家乘中的一颗璀璨明星·记北王庄村王氏家谱

2020-03-25 13:25:34来源:安庆增 清河王氏文化

打印 字号: T|T
    我随运河文化采访组到油坊镇北王庄村采风,纯朴厚道的村两委干部及受访村民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当步入村委会办公室刚一落座,便被办公桌上一部厚重的古书所吸引。这部已经泛黄的古书被蓝色硬纸皮包裹,棱角分明,厚度有五、六厘米。看到它内心就像阵风吹皱的塘水,荡起一轮轮的涟漪。于是决定跟这部书的主人王春祥进行座谈,以解书中奥秘。
    王春祥讲这是他们王家的家乘,已有二百七八十年的历史,记载着王氏家族六百余年的世系及族人繁衍情况。他边说边把家谱的蓝色硬皮包装打开。一部蓝色书皮的家谱呈现在我的眼前,表皮的左上角红底黑字赫然写着『王氏家谱』四个字,字体遒劲有力。翻去扉页,正叶为古棉纸上用小楷毛笔所著,小楷字体笔画流畅,娟秀工整,书为线装右装订。纸张宽大,虽年久泛黄,但保存完好,无虫蛀,内容无需缺,堪称谱书之上乘。
    北王庄村『王氏家谱』的存世,历经两次劫难,能保存下来得益于王氏先人之佑,为族人之幸。在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谱书由春祥的父亲王瑞岭保管,其母亲把家谱用包袱包着放在了放布匹的柜内。是年闹土匪时,土匪入家将布匹抢走,由于家谱夹在布匹中,所以一同被抢。王瑞岭设法通过劝礼村的相人(俗称说相的,跟土匪有联系,从中说和事,谋取利益),花钱从土匪那里将家谱赎回。第二次是文革期间“破四旧”时,红卫兵来家抄书,王春祥机智的将书箱中的其他书籍扔出而把家谱藏起,家谱得以保存,躲过此劫。
    由于王春祥一家世代视家谱为珍宝,精心收藏保管,所以『王氏家谱』至今完好无损。
    据『王氏家谱』记载,王氏始迁祖守中公于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由山东省青州府寿光县大王庄迁至清河县王家庄,至今已历二十四世,六百余年。王氏移民至清河后枝繁叶茂,人口繁衍众多。据不完全统计,守中的后裔已达四千九百余人。
    王氏诗书传家,忠孝继世,名人辈出,是清河的名门望族。三世祖王迪为清河一域巨阀,乐善修德,曾修崇兴寺;五世祖王景山寿享九十三岁,授恩寿官七品冠带;六世王希儒善持家,资产更裕,其乐善好施,仗义疏财,睦邻谦友,家声更优,曾捐资修建官学,嘉靖乙酉、己酉年饥灾捐出家中粮米赈济灾民。其弟王希文捐资于油坊集村北置田建义冢,拜山东文登县令;七世王学言由拔贡仕知县;王学词孝友好施,万历己酉年捐谷赈饥,天启甲子年捐资维修官学。八世王茂才授关西河州(今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指挥。王茂远由恩县教谕升灵璧县(今安徽灵璧县)正堂。王茂登官至赞皇县教谕;崇祯十一年清兵侵犯清河,茂远、茂松与清河名仕钟希颜等共守清河县城,英勇捐躯殉国,崇祀于忠义祠。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一部家乘载记着一个姓氏千百年来世系支脉和人口繁衍的状况及历史,蕴含着丰富而又深厚的姓氏文化。
北王庄村『王氏家谱』为王氏十一世族人王业光(邑庠文生)于乾隆七年修撰,家谱载记世系脉络清晰明了,族人记述详实。谱序为当时地方名人所作,清河邑侯章延年于乾隆十年为谱作序;乾隆十七年仲春顺天府涿州通判冯仲舒为谱又序;柏乡籍金山(属南京)知县杨宏声乾隆二十一年为谱再序。家谱中载记的知名人物和事件对于考证清河历史、人文、政治及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北王庄的『王氏家谱』与其他姓氏家谱相比是谱中的佼佼者,为姓氏家乘中的一颗璀璨明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