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帝王论谱

唐太宗刊正氏族诏
氏族之美,实系于冠冕;婚姻之道,莫先于仁义。自有魏失御,齐氏云亡,市朝既迁,风俗陵替,燕赵古姓,多失衣冠之绪;齐韩旧族,或乖礼义之风。名虽著于州闾,身未免于贫贱。自号高门之胄,不敦匹敌之仪。问名惟在于窃赀,结缡必归于富室,乃有新宦之辈,丰财之家,慕其祖宗,竞结婚媾,多纳货贿,有如贩鬻。或自贬家门,受屈于姻娅;或矜其旧望,行无礼于舅姑。积习成俗,迄今未已。既紊人伦,实亏名教。朕夙夜兢惕,忧勤政道,往代蠹害,咸已惩革;惟此弊风,未能尽变。自今以后,明加告示,使识嫁娶之序,务合礼典,称朕意焉。
贞观十二年 诏下
(录自《贞观政要·礼乐第二十九》)网络
宋真宗皇帝敕文武群臣修家谱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闻古者因生赐姓,故有著姓氏之书。别生分类,爰命司姓氏之职。其有关世教之大者,莫谱牒之若也。
黄帝二世而颛顼,三世而高辛,四世而尧而舜,禹之先出于昌意,汤之先出于契,文武之先出于稷,帝王世系固已甚明。汉起沛中,出于帝尧之苗裔。唐发陇西,实皋陶之派系。迨至我朝,源自伯益。太祖皇帝肇造区夏,应天生圣人之祷。太宗皇帝继登大宝,符太平天子之祥。仙源吉庆,天派攸分。膺前代授禅之宜,接上世统历之正。
尔在朝文武官员,亦必各有原委,其各述祖宗本末以进朕,得览省志,以知我朝人物之盛。於戏!源之深者流必长,叶之沃者光必烨。秩序昭穆,则知祖宗之有自,绳绳世系,实衍谱牒之无穷。故兹昭示,咸示闻知。
皇诏之宝 天禧二年(1018)四月十一日
宋宁宗修谱诏
朕闻唐人重姓氏,而谱牒具。后世文儒贵戚之家,浸以沦湮而难考。然自犁锄之卿相,降为录率之世家,视其子孙,自立如耳。诚能自立,虽微而浸著;不能自立,虽著而微。人家祖孙,世代之各能自立,庶几于厥祖也。此朕之以是改望于天下者。
开禧元年(1205)乙丑端月某日诏
明太祖修谱诏
朕承天厎定,抚辑烝民,宵旰战兢,恐难保。又咨尔意兆,各具天良,务立矩度之防,睹维新之命。溯芳规于乃祖,考懿行于前贤。敦厚本源,懋召上理。虽礼乐俟诸百世,而孝悌本诸人心。苟能自克振拔,则何治之不淳。如或即此奋兴,亦何风之不古?率土钦哉,毋负朕意。
洪武九年(1376)丙辰上元日诏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三十年(1397)九月亲自制定颁行
圣谕六言
孝顺父母,恭敬长上,
和睦乡里,教训子孙,
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录自《明实录·太祖实录》卷二二五)
清康熙皇帝颁行圣谕十六条
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
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
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
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征愚顽;
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
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善良;
诫匿逃以免连株,完银粮以省催科;
联保甲以御盗贼,解忿仇以重身命。
(录自张廷玉《皇朝文献通考》卷二十三)
清雍正皇帝颁行圣谕广训:
立家庙以荐蒸尝;设家塾以课子弟;
显义庄以赡贫乏。修族谱以联疏远。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