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王棽林先生诞辰150周年

禹州市原政协主席时殿元,禹州市原人大副主任黄海涛,禹州市原人大副主任侯建安,禹州市原政府办公室主任董振寅,禹州市原劳动人事局局长冯聚元和来自不同岗位的的文化学者50余人共同缅怀“中原霸才”王棽林先生的儒学人生。

中国石油大学博士生导师余世诚,王棽林先生第二代后人、信阳铁路局总工程师王启运,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大校张国领,河南省孔子学会副会长王顺兴,河南省孔子学会周口分会副会长李治中,武汉楚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大力,禹州文化学者王朝喜等等发来贺信贺电,深情纪念王棽林先生,并祝本次座谈会圆满成功。
王棽林(1869——1936),字槐三,号角山居士,今禹州市方岗镇石坑村栗子沟人。是一位蜚声中原的学者、诗人。天资过人,学富五车,著作等身。他敬慕范仲淹,立志读书报国。22岁参加开封府试,取得第一名名,33岁中举,被考官胡嗣芬誉为“中原霸才”,从此声名鹊起。

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时代背景下,王棽林东渡日本,学习救国之道。归国后兴办三峰矿务公司,尝试实业救国。创办颍滨经舍,改革教育,探索文化救国。疏浚颍河,福泽乡里,剿匪赈灾,淡泊名利,与禹州知州曹广权惺惺相惜,与禹州名流陈佳桓、田春同并称为“禹州三杰”。
在“坐念前途总茫然”中,王棽林退隐山林,文心不懈,著书立说,先后出版了《民史传》《角山文集》《畏秋楼诗稿》《兵略举隅十三篇》《认字实在易》《家训》等著作。《民史传》全书共130卷,专为历代从事礼、乐、御、射、书、数六艺之人立传,是一部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献。一代儒宗,著述等身。
1920年,王棽林主笔修《禹县志》。他不顾疾病缠身,不受食不受薪,义务修志,甘守清贫,历时16载,成书30卷,40余万字。该志公正严谨朴实、文笔清秀,条理清晰,增编了大事记,新辟了学校、物产、谣俗、宗教等门类。被称为“最完美的禹县方志”和“开一代学风之先的史料”。迄今为止,无出其右。

1936年10月,《禹县志》刚刚完稿,呕心沥血的王棽林积劳成疾,终年六十七岁。
纪念王棽林先生诞辰150周年座谈会上,与会老领导们畅所欲言,礼赞先生在动荡年代爱国爱民的不懈努力和坚守清高的儒宗风范。
与会学者王和平、马福水、丁进兴、张东仁、楚风音、李法顺、王国谦、马福荣、赵文甫等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王棽林先生的学术成就和历史贡献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通过大量详实史料进一步论证一代儒宗王棽林先生“中原霸才”的伟大风采。

王棽林先生故居亟待修缮。马福水先生认为,省级传统村落方岗镇石坑村自然环境优美,既是大禹文化之乡,又是王棽林故居,还是红色教育基地。让先生故居融入传统村落建设,与时代同频共振,启迪后人,润泽书香,弘扬传统文化。

纪念王棽林先生,缅怀一代先贤深厚扎实的国学功底;丰硕精辟的学术成果;心系苍生的悲悯情怀;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为民请命的牺牲精神;追求进步的爱国思想,放眼世界的革新精神······是先生留给我们的不朽文化财富,是禹州近现代史上的一座丰碑!
纪念王棽林先生,在时代变迁中不断学习和修正自己,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拾“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真正士大夫精神;坚守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高尚情操;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抵制外来腐朽文化的侵蚀,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王棽林先生是禹州近现代史上一位全方位有造诣的文化大家、实业家和教育家,是角子山的杰出代表,是禹州130万人民的骄傲。
王国谦先生赋诗曰:
早闻名士王棽林,
柳丝初发旧迹寻。
残垣破屋何陋居,
环山野沟一荒村。
昔日瓢海绿水在,
琅嬛欲坠书不存。
金榜题名遭末世,
空怀八斗未登云。
《禹志》一书垂千古,
偏居荒野著等身。
我与槐君虽殊世,
萧条异代灵犀心。
若问谁人感慨多?
同宗晚生几沉吟。
纪念王棽林先生诞辰,缅怀先生功德,学习先生精神,继承先生遗志,再续禹州千秋文脉!
王和平先生作:
禹州情结
走过洪荒,告别蒙昧,
钧台大享,首登尊位。
采撷天精,萃取地髓,
钧瓷问世,乾坤轮回。
万邦草药,禹州汇集,
五行生克,阴阳相配。
千古华夏,不再沉睡,
寻根问祖,圆梦腾飞。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