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王韶家族墓群”列为德安县文物保护单位的请示报告
关于王韶家族墓群的保护利用建议报告
德安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德安县人杰地灵,自古英才辈出。在德安历史上,有陶渊明、夏竦、王韶等著名历史人物,也有义门陈氏、锹溪王氏等名家望族,他们早已成为德安光辉、厚重历史的文化符号。王韶即是锹溪王氏的杰出代表。
王韶(1030-1081),字子纯,号敷阳子。卒谥襄敏。江州德安(今江西九江德安县)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与苏轼、苏辙、曾巩、曾布、吕恵卿、蒋之奇等同榜进士。王韶于宋神宗熙宁年间经略熙河,主导熙河之役,拓边二千余里,收复熙、河、洮、岷、叠、宕六州,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官至枢密副使。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熙河之役是“强兵”的重要体现,是整个变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王韶成为王安石变法运动的主要支持者和具体实施者,是“强兵”战略实践的中坚、骨干。王韶主导的熙河之役的胜利,“是北宋王朝在结束了十国割据局面之后,八十年来所取得的一次最大的军事胜利”。( 冯瑞等《王韶〈平戎策〉及其经略熙河》)清人蔡上翔在《王荆公年谱考略》中评曰:“王子醇天下奇才也。……以书生知兵,诚为不出之才,而谋必胜,攻必克,宋世文臣筹边,功未有过焉者也!” 西北大学教授陈峰在《武士的悲哀——北宋崇文抑武现象透析》一书中评价说:王韶“是本朝历史上最善用兵、也最具胆魄的军事统帅,其作为在一定程度上已足以与古代名将相媲美。”
王韶晚年以观文殿学士、正议大夫任鄂州(湖北武昌)、洪州(江西南昌)知州,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病卒于南昌任上,皇帝下令赠金紫光禄大夫,敕葬德安望夫山(敷阳山)凤凰岭,至今年整整938年。当时苏辙代筠州(江西高安)知州毛维瞻前来祭奠,祭文云:“公学敦诗书,性喜韬略。奋迹儒者,收功戎行。千里开疆,列鼎而食。丰功伟烈,震耀当年。”“手探虎穴,足践荒梗。遂开洮岷,归执兵柄。功名赫奕,富贵俄顷。”对王韶的丰功伟绩仰慕不已!
葬于德安县望夫山(敷阳山)的王韶及其妻杨氏、刘氏墓;其父世规及其母陈氏墓;其子廓、厚等墓,以及屹立于墓群中的石翁仲历经千年风雨,损毁严重!作为德安县珍贵的文化遗存,正承受着经济开发大潮冲击的考验,文物保护,迫在眉睫。德安县政府高瞻远瞩,于1987年将王韶妻墓及石翁仲定为德安县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具体措施不够到位,采石场乱采乱挖,王韶家族墓群继续遭到破坏,2014年1月,德安县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一行40余人来到了王韶家族墓群现场,并召开了现场办公会,初步确定了王韶家族墓群的保护方案,并要求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具体实施方案。这是德安县政府重视文化建设和保护的又一重大举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017年9月,江西省文化厅工作组宛仕斌一行在九江市、德安县领导的陪同下,专程来到王韶家族墓群勘察,并协同王、蔡两姓代表签定了保护范围。
一、王韶家族墓群保护的意义。
1.王韶家族墓群是文化宣传与研究的载体。王韶作为北宋著名的常胜将军、神宗朝一代勋臣,不但是九江、江西的历史名人,更是国家级历史名人,保护其墓群既是弘扬江西历史文化的需要,更是将江西历史文化推向全国的重要媒介和载体。上海师范大学研究员、四川大学博导、前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庐山白鹿洞书院院长朱瑞熙教授特别重视王韶家族墓群的研究,1989年在《江西文物》上与孙家骅联名发表专文,通过翔实考证,确定王韶及其家人墓在望夫山(敷阳山)凤凰岭。全国其他研究王韶的专家、教授也经常来王韶家族墓群考察研究,宣传江西文化。因此,保护好王韶家族墓群,是文化宣传的需要,更是专业研究的需要。
2.王韶家族墓群是海内外王氏子孙寻根问祖、瞻仰祭祀的归宿地。王氏自南朝末年来江西德安锹溪扎根,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如今,其子孙遍布海内外,尤以江西、湖北、江苏、安徽、四川、重庆、陕西最为集中,据不完全统计,已有1300万之众,每年前来德安寻根问祖、瞻仰祭祀的王氏子孙上百万,作为归宿地的王韶家族墓群,当然是他们心灵的依托、精神的家园。因此,保护好王韶家族墓群,是海内外锹溪王氏子孙的共同愿望。
3.王韶家族墓群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示范基地和活教材。王韶以文出仕、以武报国,凭真才实学,领千军万马,开疆拓土,身经百战,主导熙河之役,拓边二千余里,收复熙、河、洮、岷、叠、宕六州,是北宋建国八十年来所取得的最大的一次军事胜利,恢复了唐朝以来中原王朝控制熙河地区的局面。其兄弟王振、王夏鼎力相助,并肩作战,同样功不可没。次子王厚,“承父义训,好学不倦,豁达有度,才思如流”,“心怀报国、志切平戎”,故当国家民族有危难之时,便以文易武,领军出征,定湟、鄯、青唐,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徽宗朝大功臣,其去世,徽宗“抚膺叹息曰:‘何可少此节度使!’”六子王端与兄王厚一起立功西北,“徽宗时为显谟阁待制”。幼子王寀“少豪迈,有父风”、“善议论,工词翰”,号称一代才子(今傅璇琮主编《宋才子传笺证》词人卷收录),在徽宗朝历任翰林学士、兵部侍郎。其孙王彦傅,在靖康之变、国难当头之时,率兵勤王而有功;王彦融以武报国,绍兴间“南定湖湘,北守淮楚”,同样立下赫赫战功。曾孙王阮也是文武全才,其知濠州(今安徽凤阳),“请复曹玮方田,修种世衡射法,日讲守备,与边民亲访北境事宜。终阮在濠,金不敢南侵”。玄孙王遂,如王韶再世,举进士第,以文入仕,绍定初平定邵武晏头陀之乱,展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后历任监察御史、知州、尚书,洪咨夔《殿中侍御史王遂辞免除户部侍郎恩命不允诏》称赞云:“气壮而材茂,识高而论伟。”成为理宗朝重臣,官至工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通奉大夫。王韶祖孙五代,勋臣辈出,开疆拓土,精忠报国,王家军报国功绩实在杨家将、岳家军之上,故有史家赞叹曰:“文武全才,忠烈一家!”王韶是江西历史上涌现出来的爱国大英雄,王韶家族墓群则是今天可资利用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示范基地和活教材。
二、王韶家族墓群保护的建议。
1. 墓园基本建设。德安县政府初步确定的王韶家族墓群保护方案,即:墓的周围及石翁仲周围50余米外修建围墙,修复墓园,围墙外100米不容侵犯。我们认为基本可行,但我们建议:①明确指定具体实施的牵头单位;②整个墓园建设要有完整的规划图;③修建围墙要有明确的用料及宽、高要求等;④“围墙外100米不容侵犯”的保护应设立明显标志;⑤工程进度要有明确的时间表。
2. 外围设施建设。我们建议外围建设应包括:①通往墓园的道路交通建设,要明确道路连接点,道路的宽度、厚度等;②墓园外建设小型停车场,至少要同时容纳20台小汽车;③道路及停车场的绿化工程建设。
3. 文化展示建设。王韶家族墓群是德安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已经成为德安县厚重历史文化的符号,是宣传德安历史文化的载体,因此我们建议:①墓园内修建王韶纪念馆,用实物、文献、图表等展示王韶及其子孙精忠报国的历史功绩、文学成就,使其真正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示范基地;②原地保护好石翁仲等文物,这些文物既是王韶家族墓群的标志,也是厚重历史的见证。不仅如此,德安县应努力找回70年代被盗的石虎及石马等石翁仲,还原王韶家族墓群的本来面貌。
4. 制度宣传建设。①加强制度建设,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相关实施条例、实施细则,制订王韶家族墓群保护的相关制度和长效措施;②注重对外宣传,加大宣传力度,可借王韶诞辰或去世纪念日,邀请全国研究王韶及其家族的专家学者来德安,举办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宣传王韶实际上是宣传德安的历史文化,扩大德安在全国的影响。
5. 未来发展思考。王韶家族墓群不能满足现有的保护,还要思考、规划其未来发展与提升。①加快步伐,积极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②加强王韶及其家族历史文化研究,发掘其精神内涵,如历史功绩、文学造诣、军事思想、民族关系、教育传统、文化启示等等。现在已经做得很好的如上饶辛弃疾研究会,每两年一次,影响很大,可资借鉴。
鉴于此,特申请将“王韶家族墓群”列为德安县文物保护单位,将王韶妻墓并入“王韶家族墓群”。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保护,发扬光大德安历史文化,逐步建设为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妥否,请批示。
江西省历史学会王韶研究专业委员会
2019年10月29日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