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孩子报班 从心勿从众(新语)

2019-07-23 12:45:10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打印 字号: T|T
  任凭家长有多少雄心壮志、培训机构列出了多少捷径诱惑,报班还是要从孩子的成长特点出发,从兴趣出发
 
  每逢去幼儿园接孩子放学,家长们见面,常聊一个话题:你家孩子报了几个班?从身边的情况看,孩子们的兴趣班丰富多彩:从画画、唱歌、游泳到英语、围棋、舞蹈等等都有,我经常还能从中学点新知。
 
  渐渐地,在“孩子报几个班”这个在社交网络经常引起焦虑的话题上,我发现自己参与聊天时的心态在变化:最初难以名状的焦虑少了,量力而行、乐在其中的淡定多了。
 
  变化来自陪孩子上兴趣班的亲身经历。有的是花钱买教训。也曾在寒风肆虐的冬天下午把3岁的儿子从香甜的午觉中拽起来赶去早教中心上运动课,课堂内容除了儿子当时根本不可能听懂的英语引导,其实也就是翻几个跟头,过后想想,让他舒舒服服睡醒后在沙发上蹦的效果是一样的;有的确实是为孩子打开了一扇兴趣的大门。每周一次的唱歌课已经坚持了快一年,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五线谱上简洁又富于变化的音符,给孩子带来许多快乐时光。去年元旦,虽然舞台简陋,分到的歌词也只有一句,但人生的第一次登台,还是让儿子兴奋了很久。
 
  实际上,孩子报兴趣班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不过很多时候教育培训机构的营销把这种需求放大了,甚至是以兜售焦虑为策略。多数家长在育儿领域都是新手,听得多了,完全不焦虑也不太可能。那么,如何识别真实的需求与制造出来的需求?不妨回到源头,从“正名”开始,让上兴趣班回归兴趣。
 
  多次的“实战”经历让我认识到,孩子想学什么就能找到相应的兴趣班,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也就是从20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心理学才逐步揭示了早期经验对儿童认知发育的影响,发现儿童成长确实存在音乐、语言等敏感期,外界给予适当信息刺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这种认识,丰富多样的兴趣班被开发出来,有些从形式到内容,都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给了家长多样选择。
 
  不过,孩子之间千差万别,学习内容终究还是要他们自己去消化。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一生是不断成长的过程。孩子在某个时期有的学得快一些,学得慢一些的不代表错过了就没有弥补的机会。任凭家长有多少雄心壮志、培训机构列出了多少诱惑,报班还是要从孩子的成长特点出发,从兴趣出发。报个班,如果孩子喜欢,能学点技能,丰富童年色彩,挺好;如果不喜欢,放一放也不会就此便错过一生。毕竟,成长的路还很长。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