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吉安古祠堂之永丰县藤田镇岭南村王氏大祠

2019-06-28 08:36:42来源:王氏一家亲

打印 字号: T|T
永丰县藤田镇岭南村王氏大祠
氏族渊源
据《永丰岭南王氏九修族谱》记载,唐代世袭西川节度使王国瑛自江西临川石栏门徙居永丰泽泉王家村,传五代至王炳文,王炳文生于宋景德元年(1004),24岁擢进士,官至南昌太守,宋仁宗年间迁永丰藤田,后定居藤田东北部仙姑山南麓,村名遂为“岭南”。故王氏族人尊王国瑛为一世祖,尊六世祖王炳文为岭南开基始祖。
祠堂介绍
王氏祠堂三易其址。始建于宋代(年月不详),据《王氏大祠绵泽堂记》:“所建者(指始建祠堂)自宋至明建于村口之南,地名竹山下。龙回脉旺,后有尖峰围屏,前有一峰(即纪念状元罗伦而命名的山峰——一峰寨)文笔,左有透天诰轴,右有七星锁钥,随龙二水回环,境称佳胜。尔时科名仕宦历代相继,且多跻显要,丁口亦日蕃富。”至清代雍正年间,因原祠倾圮,“乃改建村口之西。其地甚卑湿,屡生白蚁,又四无依附,风雨飘摇,材木易致损坏,族众多怀修复旧基之意,而工程浩大,无敢倡兴。”光绪十七年(1891),岭南族绅光礼、仁征、勇修、书魁及易溪村族绅开照共为总理,在现址筹建王氏大祠,面临资金不足之困,几位族绅慷慨解囊“各出己资”,待大祠竣工逐年偿还,不取分文利息。此热心公益事业而不计私利的奉献精神,令“众情咸服”,在乡间一时传为美谈。于是在当年3月动工,历4个寒暑,于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冬告成。
新建大祠砖木结构,穿斗式梁架,硬山顶。大门朝西偏北,前朝玉峰五峰岭,后倚福华山。长58.3米(17丈五尺),宽23.3米(五丈),面积1358.4平方米。祠左建花园屋舍,祠右乌依巷内建客厅厨房。大祠两井三进五开间,大槽门立四大柱开三大门,正门上方挂“王氏大祠”匾。前堂、中堂之间设大天井,天井四周16根立柱,浑圆粗硕。前堂天花顶上有藻井,挂有民国三十五年一月款“泽荫槐庭”匾。中堂挂光绪二十年洪岁甲午冬重修款“绵泽堂”大匾,两厢墙壁原来挂族中历代进士、贡元牌匾,“文化大革命”期间摘下后下落不明。“后栋分五厅,亦列廊阶,前有拜堂,中开月门,崇祀始祖国瑛公,并列老主配享。左厅置‘积谷会’,列祖主位;右厅置新老‘崇祭会’,列祖主位;又东西厅及左右廊房为合族士子藏修所。上建有槐荫楼,亦分五厅,皆设内外栏杆,观者咸谓八面玲珑。”
20世纪60年代初,王氏大祠中堂有两根主梁朽坏,众皆认为换梁需卸瓦拆架,重修费时,工程繁杂,成为棘手难题。1962年,族人王兴发雅号“机客”的一位木匠自告奋勇设计方案,利用滑轮和杠杆原理,不动一瓦,不移一檩,巧妙地换梁成功,节省了大量人力财力。
祠堂中悬挂的“绵泽堂”匾
家族名人
王氏族人自开基祖王炳文于宋天圣五年(1027)登进士第以来,才子辈出,文风鼎盛,仅岭南本村即有进士11位,其中宋6位、元1位、明4位,更有“兄弟联芳”“叔侄同榜”“父子叔侄兄弟三进士”的佳话流传。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