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祁县城赵拜王允

2019-06-12 18:54:00来源: 武平王氏宗亲

打印 字号: T|T
祁县城赵拜王允
王友明
      王允,系太原王氏祁县分支的著名代表人物,位居《太原王氏通谱》第34世,是东汉隐士王霸第6世孙,是我的直系先祖王懋的胞弟。他从一名血气方刚,疾恶如仇的热血青年,经历了三次牢狱之灾的磨练之后,最终成为东汉名臣。
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5月22日,王允巧施连环计,与吕布合力诛杀董卓,为天下除去一害。董卓死后,王允与吕布共执朝政。但是,董卓余党李傕、郭汜、樊稠等,率军攻破长安,吕布出逃,王允被处死于凤凰楼,时年55岁。《三国演义》第九回,《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中,史官有诗赞曰:“王允运机筹,奸臣董卓休。心怀家国恨,眉锁庙堂忧。英气连霄汉,忠诚贯斗牛。至今魂与魄,犹绕凤凰楼。”王允的忠勇英智,让后人佩服感叹!
一个盛夏之日,我怀着对先祖无限崇敬和缅怀之情,走进了王允的故里——山西省祁县城赵镇修善村。
修善村,位于祁县古城西北约5公里的汾河右岸平原,村落整齐有序,街道编号区划分明;修善村,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中国善文化的发祥地,土地肥沃,物产富饶;修善村,调整产业结构,挖掘历史文化,关注民生民事,带领村民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修善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生态村,全村近4000亩土地。为了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调整种植业结构,加大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投入。全村发展核桃林近千亩,种植优质梨树200余亩,并鼓励广大群众发展辣椒等特色农产品,农民人均纯收入节节攀升。同时,还投资上百万元,建起了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兴办了文体活动场所。漫步在修善村整洁的街道上,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洒在地上,我感受到这个承载着千年历史的村庄浓郁的文化气息。置身于宗祖之地,我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看到什么都觉得格外亲切。
那天,在村民的指引下,我首先找到的是,已经82岁高龄的王希英宗亲。他老人家头发苍白,精神矍铄,腰板挺直,笑容可掬,听说我是来拜谒王允的,非常高兴。我挽着他的胳膊,在绿意盎然的小院里合影留念。我看到,他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都溢满了笑意。
合影之后,王希英宗亲,不顾年迈,亲自带领我,来到坐落在修善村西北的王允墓地。
走近墓地,一种凄凉之感,不禁袭上我的心头。这哪里是汉司徒的墓地,分明一块垃圾场。只见墓地四周,砖瓦遍地,杂草丛生,根本就没有进出的路。我和王希英宗亲,只好踩着砖瓦,踏着垃圾,拨开杂草,踉跄着前行。
王允墓,是祁县人民政府于1990年3月20日公布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立有一块石碑,上面书写着“王允墓”3个大字。在坟墓的南面,耸立着一尊由祁县文物管理所,于1996年10月9日立的墓碑,上面书写着“汉司徒王允之墓”7个大字。墓碑前,有一方长条石桌,静默在残砖碎瓦之上,蓬蒿杂草之间。唯有那座长25米、宽20米的坟墓上,生长着几棵柏树,郁郁葱葱,华盖如云,散发着生命的讯息。它们仿佛竭智尽忠的守墓人,护卫着汉司徒王允曾经的荣耀,给这座古墓增添了几分威严。
目睹这几乎被人遗忘,一片凄凉的场景,一阵莫大的凄酸感觉由心里直涌上来。我和王希英宗亲,面对灰色墓碑,虔诚地向王允磕了3个响头,并在墓碑前留下了合影。
王希英宗亲离去了,我却站在墓碑前,心潮起伏,皱眉沉思,不禁忆起了王允的生平事迹……
王允,字子师,是王述祖的第三子,生于汉顺帝永和二年(公元137年),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他天资聪颖,独具慧质,深受上辈们的喜爱和赏识。在家庭的影响和熏陶下,他自小意气非凡,立志长大后不仅要继承和发扬父辈的传统,而且还要心忧国家,有益于东汉社会。为了实现这一志向和目标,他时时刻刻注意自身素质的修养。虽出生豪门世族,但他并未迷恋奢侈的生活和舒适的享受,而是充分利用家里的优越环境,饱读诗书和泛阅经传。少年时期,他就已经成为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才子,远近文人学士都对他刮目相看。习文章、阅经典之余,他还坚持习武强身。他崇慕卫青、霍去病的威猛和气度,同时也佩服他们誓死卫国的精神。经过一番认真不懈的文修武练,他便出落为一名文韬武略、无不精通的有志之士。
王允,由于出生于上层士族世家,平日除了习文练武之外,也经常跟随父辈们出入官场,结交了许多世家名士。而且,他更愿意与下层人士接触,因为这样更能接近生活,体验生活,积累丰富的经验。一时之间,少年王允,不仅在同辈中间脱颖而出,而且在整个山西也已经小有名气。19岁那年,他便被推举为郡吏,步入仕途。任职不久,他就遇上一件极其复杂棘手的事情:山西晋阳地区有一名叫赵津的小黄门,依仗自己的主子是朝廷当权宦官,便在当地横行霸道,为所欲为。百姓慑于赵津的淫威,敢怒而不敢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王允,得知这一情况后,气愤地对手下衙吏们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如此为非作歹,贪赃枉法,格杀勿论!”随即,他下令逮捕赵津,并立即将他解押东市,斩首示众,以慰民心。晋阳百姓见他们深恶痛绝的祸害已除,个个拍手叫好,还纷纷前往王允所在官署,感谢慰问,称赞他是为民作主,不畏强暴的好父母官。他首次经受世事的考验,并赢得众人的称赞和拥护,由衷地感到高兴,更坚定了秉公为官的决心和信心。
王允,为官初露锋芒,不仅赢得了州郡官吏和当地百姓的赞赏和钦佩,而且引起了朝廷的注意。鉴于他的才能和表现,不久便被朝廷三公同时征召,以司徒高第征为侍御史。从地方州郡迁到中央朝廷,这是他人生道路的重大转折,也为他实现忠心为国的政治抱负提供了广泛的政治舞台。永汉元年(公元189年),董卓废掉少帝,献帝刘协继位,王允被拜为太仆,不久迁任尚书令。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他替代杨彪担任司徒职务,同时兼任尚书令。他担任司徒,可谓是受命于危难之秋。献帝登极后,外戚、宦官斗争仍在继续,黄巾军起义风起云涌,如火如荼,各地割据豪强也趁机发难,借讨宦官为名,纷纷问鼎中央政权,整个东汉政权危机四伏,动荡不安。面对如此国将不国的尴尬局势,他毅然承担起恢复、革新东汉政权和社会的重任,没有丝毫退缩和畏惧。为了稳定政局,消除混乱,他和朝中其他忠臣良将一道出谋划策,重新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
在进驻洛阳过程中,董卓迎立少帝,挟天子以令诸侯。进驻洛阳后,董卓又多次赤裸裸地表现出对权力的贪婪欲望。董卓废旧立新,毒杀太后,广植党羽,培养亲信,统收兵权,控制朝廷。迁都长安时,为防止官员和人民逃回故都洛阳,董卓将整个洛阳城以及附近二百里内的宫殿、宗庙、府库等大批建筑物,全部焚火烧毁。昔日兴盛繁华的洛阳城,瞬时之间变成一片废墟,凄凉惨景令人顿首痛惜。从董卓的种种倒行逆施中,王允已经敏锐地意识到,董卓将成为威胁东汉政权的最大隐患,必须要采取措施,除掉董卓。当他和吕布密谋刺杀董卓后,却遭遇杀身之祸。王允死后,“天子感恸,百姓丧气”。
修善村王继红宗亲,在《王允故里话王允》一文中,如是说:“王允遇难时,两子,长子王盖,官至侍中。次子王景定及宗族十余人均被杀,唯兄王懋长子王晨,次子王凌(后麓台爷),三子王宏及王景定子王黑幸免于难。王晨、王凌回归故里。献帝迁都许昌后,思念王允的忠贞气节,改用隆重的殡礼,重新安葬王允,还特意派虎贲中郎将‘奉策吊祭,赐以本官绶,送还本郡’。王允孙,王景定儿子王黑,携祖父生前遗物,佩剑、印信、袍带、灵位,回归故里祁县修善村西九龙口,修筑王允墓(衣冠冢)。并建造王允祠堂,碑厅引道,花圃祭坛,围墙前程顶楼等地面设施。后来,又封王允的孙子,王景定的儿子王黑为安乐亭侯,食邑300户。可惜,王允墓设施毁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
我品读着文章的一字一句,想着王允及家人的悲惨结局,目睹墓地的落寞荒凉,心中的凄凉悲伤之感,再次侵袭而来。
恋恋不舍地离开王允墓地,王希英宗亲直接把我带到王继红宗亲家。王继红宗亲供职于祁县文化局,系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手工技艺(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我看到,屋子里的白色墙壁上,张贴着红红火火的剪纸,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背靠贴满红彤彤剪纸作品的白色墙壁,我们老王家照了一张合影,留存下一段难忘的记忆,凝聚下一种深挚的同根同源的血脉亲情。
当我问及修善村王氏是否有家(族)谱时,王希英和王继红宗亲,异口同声地说:“没有。”我感到一缕深深的遗憾。
从祁县城赵镇修善村归来,尽管已经多日,但那缕浓郁的宗亲情丝,却一直萦系在我的心头,挥之不去。每每忆起祁县城赵拜王允的时刻,一股难以言说的浪潮,总是在我的心海深处翻腾。
当我再次给王继红宗亲打电话时,他告诉我,王希英宗亲因患脑溢血已经去世了。闻听此言,我有种撕扯胸膛似的痛苦。但转念一想,王希英宗亲能够与先祖王允同处一地,也是一种荣耀啊!
令我欣喜的是,祁县“相约梨花,印象修善”中国善文化乡村旅游节,在修善村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村民委员会投资,已经修建了一座王允文化公园。
公园外,建有一座凉亭,供人们休憩;建有一座高大的牌坊,横额悬挂着红绸,红绸上方书写着“司徒王允”四个金黄色大字,两边的柱子上,用金黄色书写着“忠肝义节扶社稷,刚凌疾恶匡汉室”对联,引人注目。
公园内,塑有一尊王允立像,栩栩如生,墓地、墓碑、墓园、围墙等,修葺一新,不仅告慰了王允的在天之灵,而且彰显了修善村独特的文化魅力与内涵!
作者简介
王友明,河北临西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临汾市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世界王氏》杂志编委、《散文福地》杂志顾问、《江山文学网》签约作者、《东方散文》杂志签约作家。中国散文精英奖、中国当代散文奖获得者。有散文入选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儿童百科•课外读物。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