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百幅诗书画印在榕展出尽显八闽开国将军风采

2018-03-09 17:03:23来源:福建王氏网

打印 字号: T|T
省拥军优属协会会长王和炎:希望红色血脉代代传承下去

    福建王氏网福建讯(曾建兵 王磊撰稿)在西湖书院举行的驻闽军队老干部“双拥•国防”诗书画印作品展,展出的百幅诗书画印,每一幅作品都来自于23年前配合福州民族风情艺术节参加过展出的书画篆刻之作,且书画作品作者大都是为福建解放事业和海防建设做出过的贡献者。其中,原福州军区副政委王直将军的作品最为丰富,不仅展出两幅肖像、一幅字、两幅山水画,还有篆刻和开国将军印各一幅。
  此次由市双拥办、市园林局、省新四军研究会、省爱国拥军促进会主办,市西湖公园管理处承办,省闽西方老区建设促进会、省公益文化研究会、省传记文学学会、省拥军优属协会、省正能量文化促进会、省演讲与口才协会、福建电视台《八闽正能量》、省荣誉酒店集团、福建《财富海西》杂志社协办。
  作为驻闽军队老干部诗书画印作品展协办单位,省拥军优属协会为此次展出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3月8日上午,省拥军优属协会会长王和炎、副会长暨三微企业副总经理王磊、秘书长王幼松等率领协会相关人员和三微企业的部门主管李云龙、陈奇吹来到展出地点,会长王和炎详细向记者讲述了展览特点、他父亲王直将军的书画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展出准备时间长达五六年
   福州地处福建海防前线,是我国东南沿海城市的一颗璀璨明珠。而美丽的西湖公园,则是原驻闽各大主要部队机关以及原福州军区老干部居住所在地。2月13日,在新春来临之际,在公园内西湖书院,驻闽陆、海、空军、武警部队老干部“诗书画印”作品展在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后,终于向榕城市民展出。
   此次展出的驻闽军队老干部诗书画印作品紧紧围绕“双拥•国防”主题,集中展出部队老干部创作的书画、印鉴等作品108件,其中老红军、开国老将军作品10幅,新四军、八路军、抗战老战士作品25幅。
  “此次作品展有几块:一块是原福州军区的老领导,第二块是福建省83位曾参加过红军的老将军,第三块是来自闽西才溪的老将军,”省拥军优属协会会长王和炎介绍,“展出四个内容,书画诗印,书就是写的字,画就是画的画,字比画多一些。诗歌就是歌颂老将军的一些诗,还有一些习近平主席的诗歌。印主要是印章和将军图像的印章,由王银茂同志创作,来纪念老将军的形象,他原来是福州军区的干部,后面到南京军区老干服务二处,担任首长身边的秘书,长期以来搜集了很多老将军的诗集、回忆录!”
   王和炎介绍,驻闽军队老干部诗书画印作品展已经是第三届,本届作品展有很多特点,一是将军特别多,以往没有展出这么多将军的内容;二是文化艺术上内容特别多,书画诗印都有,以往展出的只是书画,并没有诗印;三是时间长,作品展的准备时间和展览时间很长,展览时间长达一个月,以往只有一个星期,此次展出准备时间长达五六年。
       
   展出了部分福建籍开国将军印
   作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地之一,古田会议和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福建历来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福建人民直接参加红军、八路军、新四军、红军游击队有10多万人,其中有3万多人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有2000多志士参加了新四军北上抗日。
1955年至1965年间授衔的福建籍老将军83位,其中上将3位、中将9位、少将71位,他们是英雄的老区人民的杰出代表,是八闽大地的优秀儿女,是中华民族和福建人民的光荣和骄傲。
作品展中,部分福建籍开国将军姓名的印章,是由老红军、原福州军区副政委、福建省人大常务副主任王直将军的秘书王银茂上校,根据十年前老首长建议,用篆刻形式创作而成,印文设计精美,艺术性强,朱白相间,风格各异。
  “作品展在准备福建籍开国将军的印鉴时,准备的时间比较长。不光要在石头上刻字,而且还要刻将军的图像,将军形象的图印都是通过一刀一刀刻出来的,特别不容易,而且刻要刻的像!”王和炎说,王银茂为完成福建籍开国的将军印,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王和炎表示,作品展中展出的福建籍开国将军印鉴墙,就是希望通过展示八闽开国将军们的风采,让后代能够时刻铭记那些曾经为共和国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辈们,继续传承红色血脉,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省拥军优属协会大力支持展出
  “这次驻闽军队老干部诗书画印作品展,省拥军优属协会在内容上给予大力支持,一是提供了一些老将军的回忆录,文章,充实了前言,充实了介绍;二是提供了老将军的图片和画像,特别是闽西老将军的;三是提供了一些资金,”王和炎说,“此次作品展,三微企业在小礼品的提供上也参与了一点,为办好此次画展大家都很努力、很积极,效果也比较好。”
  对于作品展后有何打算?王和炎表示,通过此次作品展,准备把诗印再复制成套,成套后打算发到各将军的所在县,比如学校,纪念馆或者能够展览的地方。将军的肖像通过手工用石板刻制,每个县准备发一套,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和教材,对后代进行传统教育。全省目前有90多个县市,将军的肖像估计得准备百县百套,准备将石刻的将军肖像镶嵌在墙上。
“展出的手工石刻将军肖像40~50幅,还有80多位的肖像还没有来得及刻,还要继续刻,刻完后送到全省各县市并镶嵌在墙上,”王和炎介绍,有的可能是放在纪念馆,要能够保存、展览和参观的地方,能够保护好的地方。
  “此次驻闽军队老干部诗书画印作品展的展出,增加了不少过去没有展览过的老同志,没有宣传过的老同志的回忆录的内容、肖像,很多人对一些将军还不认识,涉及更广,意义很大,效果很好!”
   深情介绍父亲王直的书画创作
   王直将军曾是福州军区副政委,他一直很关心部队建设、地方工作和儿童教育,体现在他平时的书画上,他经常给部队、家乡、纪念馆、学校题词,他的字一直写到去世前的98岁,可谓是笔耕不断。
   王直将军从红军时期就开始画宣传画,毛主席看了,朱德也看了,他的宣传漫画主要是打倒帝国主义的,动员广大青年参军入伍,为革命贡献青春等方面创作的漫画。”王和炎介绍,部队领导对有点小学文化底子的父亲很重视,后来安排他在宣传队工作,主要写红军标语,“他每到一地都要写标语,现在在他的才溪老家,很多老墙上都还有他的字迹呢!”
展出的《南征北战 千秋功业》这幅字,是王直老将军2001年8月1日书写的。“当时他已经92岁高龄。为祝贺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籍将军印出版,有人希望他为书题个词,王直将军就挥毫写下那8个字。当时他的身体还算比较稳定!”王和炎说。
   展出的《紫金山秀色》这幅画创作于1985年。王和炎介绍,紫金山在上杭才溪乡,这座山是我省最大的金矿所在地,这是父亲王直将军怀念家乡创作的。“这些年,特别是离休前后的十几、二十年,他画了一千多幅画,主要是画山水。他画的山主要是他打过游击的山区。创作的上千幅的山水画,主要是通过回忆而作,因为他打过游击,所以对当地的山特点有所了解。”
  “父亲对山区非常熟悉,3年的游击战期间,他每天都要爬几座山转移,不转移就有可能被消灭。”王和炎介绍,“当时他主要在福建山区,闽浙赣交界和闽粤赣交界等山区展开游击战。红军后期,他担任连队的政治指导员,然后跟着部队北上,参加新四军后也是担任政治指导员,他可以说是从连队干出来的!”
  “父亲参加新四军后也是在山区打游击,一开始他在安徽,后来辗转南京等多地进行敌后游击战争。”王和炎深情地说,“他对山一直比较眷念,画的也比较多,对故乡、战斗过的山山水水一直魂牵梦萦,也体现了一名老红军为解放祖国山河所作出的贡献,为了新中国、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中国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而这也一一体现在画上!”
   作品展出的王直将军另一幅画是《九龙阁》,创作于1994年冬。王和炎介绍,在战争年代的时候,红八团、红九团曾经在漳州平和三坪寺会师,3年游击战期间,那里成为福建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两个团在困难的时候会师,然后又重新安排下一步游击战的打算,作为一个历史事件,那里现在有一个纪念馆。出于对这个寺庙的保护,王直将军解放后又专门去了几次,“他一直认为寺庙对革命是有贡献的,无论是从对历史、文物、信仰上,都要保护好,这一点从他的回忆录、书画里面都可以看到和读到。值得一提的是,三坪寺现在香火比较旺盛。”王和炎说。
   希望红色血脉世代相传
   驻闽军队老干部“双拥•国防”诗书画印作品展正值春节前后,市民游园的比较多,参观作品展的人数也比较多,可以说是扩大了影响。“作品展既是传统教育、爱国教育、国防教育、双拥教育,紧跟十九大的精神,紧跟习主席的号召,紧跟新时代的需要,应该说效果相当好,要把效果持续下去,还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王和炎说。
   作品展中将军的内容,它是党史、军史、中国革命史的一个综合体现,还有很多内容可以整理、挖掘,还可以利用其他形式来进行更好地宣扬、展览、学习。王和炎举例说,省拥军优属协会牵头,新四军研究会、省闽西老区建设促进会,还有很多企业来合作、参与、集资和赞助的《王直纪录片》已经拍摄好了,社会反响是不错的。去年通过优酷等媒体播出后扩大了影响,将来还准备放到头条新闻、爱奇艺等地方去,还准备通过报告、巡访过程中进行插播。
   “目前,在学校也有王直班,福州实验小学就有王直中队,铜盘小学也都有王直班,他们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放映,介绍老将军的事迹。将来希望还有更多的机会、更多地拍摄其他老将军的纪录片,丰富传统教育、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内容。”王和炎说。
  “根据中央的要求,要求我们要文化自信,我们中国文化如何体现,传统的文化、红色的文化怎么传承和体现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各种媒体、方式和手段来进行大力宣传,全力去整理、保存,以便后代能够有机会形象地看到老革命、老前辈的传统,一代代很好地延续下去。中央对红色文化的创作、传播也一直很重视,比如拍摄抗日战争电视剧、地下党斗争的电视剧等,内容都很丰富。”王和炎说,“希望能够把其他老将军都拍成纪录片,更形象地把将军的精神更加广泛地传承和发扬,让大家学有榜样,为培养下一代、第三代第四代,能够继续走革命道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完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任务,真正实现中国梦、强国梦!”
 

最新推荐

最新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