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生四世金石之约
读过《辞世小言》的人,很容易被王象晋圈粉。
《辞世小言》是忠勤祠众多石刻中关注度颇高的一块,它是一位襟怀坦荡、家国天下的老人生前的自祭文。这位老人便是高居庙堂的清初诗坛领袖王渔洋的祖父王象晋,官至浙江右布政使,正三品。这位王氏家族最博学、最高寿的老人,既不攀高结贵,又不肯与小人为伍,在仕途的最高峰辞官归里,书成农学巨著《群芳谱》、医学著作《保安堂三补简便验方》、家训著作《清寤斋心赏编》等,培养出了王士禄、王渔洋等名宦佳士,成为人生大赢家。而这块刻石也成为一段四世金石之约的见证。
忠勤祠石刻多为万历十六年至万历三十八年间,由吴门名匠吴应祈、吴士端父子刻成。江南吴氏不仅是镌刻大家、书法精绝,同王家一样也是官宦世家。吴应祈曾供职于武英殿,吴士端也荫袭武英殿行走。他们的刀工出神入化,登峰造极,代表了明代刻石的最高水平。忠勤祠石刻号称“三绝”,其中“一绝”就是刻工,银钩铁画,形神兼备。父子俩为了刻好忠勤碑,精益求精,每天刻制四五十字,陆陆续续刻制了21年,260余块的忠勤堂碑煌煌巨制,来求拓膜拜的人络绎不绝,造成了洛阳纸贵的局面。然而能请到他们为王家刻石,那绝不仅仅是重金就能办到的事。新城王家的实力此时也达到了鼎盛,为官为文者众多,被誉为“江北青箱”“齐鲁望族”。这样的家族才有底蕴把皇家御用的镌刻大师请来。
在王家工作的20多年,不仅完成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忠勤堂碑,吴家父子还与王家人建立了一段长达四世的深厚友情。从修建忠勤祠的五世王之垣开始,六世王象乾、王象晋,一直到八世王渔洋,一直与吴家保持着密切联系。这又说到了《辞世小言》。祖父王象晋九十三岁寿终于顺治十年时,王渔洋刚刚二十岁。为祖父墓道片石镌刻之事,王渔洋向吴士端的弟弟、已近八十岁的吴尚端发出了邀请。此时寒雪还未消融,这位老人接受了王家的重托,从千里之外的江南赶赴山东新城,为昔日好友刻制自祭文。这也是忠勤祠唯一可见的署名吴尚端的作品。为此王渔洋特意作诗四首,其中三首收入他的《落笺堂集》,卷二《吴仲冕为先祖刻手迹竟暂还姑苏,赋别并托致令侄雨来》。
《辞世小言》是忠勤祠众多石刻中关注度颇高的一块,它是一位襟怀坦荡、家国天下的老人生前的自祭文。这位老人便是高居庙堂的清初诗坛领袖王渔洋的祖父王象晋,官至浙江右布政使,正三品。这位王氏家族最博学、最高寿的老人,既不攀高结贵,又不肯与小人为伍,在仕途的最高峰辞官归里,书成农学巨著《群芳谱》、医学著作《保安堂三补简便验方》、家训著作《清寤斋心赏编》等,培养出了王士禄、王渔洋等名宦佳士,成为人生大赢家。而这块刻石也成为一段四世金石之约的见证。


五岳游将遍,烟霞骨自轻。
老穷金石秘。书善剪刀名。
华表他年事,
(将以先祖墓道片石相属也。)
夷门此日情。
(仲冕昔与大司马伯祖及先祖游,今已历三世。)
南归逢小阮,应为话平生。
湖海高人意,经年赋远游。
躭思穷石鼓,落笔健银钩。
寒雪关河路,春江日夜流。
送君惆怅日,转复重离忧。
千里江南路,君行雨雪霏。
遥随阳雁去,应逐暮潮归。
堤柳先春发,江花拂棹稀。
独怜烽火后,迢递过淮淝。
吴尚端老人因故短暂离开,然而王家所托之事还未完成,与侄子小聚之后,老人再次远赴新城。渔洋先生为此又作诗一首,同样收在《落笺堂集》,卷三《喜仲冕至》。
老穷金石秘。书善剪刀名。
华表他年事,
(将以先祖墓道片石相属也。)
夷门此日情。
(仲冕昔与大司马伯祖及先祖游,今已历三世。)
南归逢小阮,应为话平生。
湖海高人意,经年赋远游。
躭思穷石鼓,落笔健银钩。
寒雪关河路,春江日夜流。
送君惆怅日,转复重离忧。
千里江南路,君行雨雪霏。
遥随阳雁去,应逐暮潮归。
堤柳先春发,江花拂棹稀。
独怜烽火后,迢递过淮淝。
尚忆先生於越去,
书来闻已渡淮河。
大江暮雨吴帆重,
驿路春风楚竹多。
白袷依然成野逸,
朱颜犹喜未蹉跎。
行年八十躭奇胜,
万里沙头几度过。
吴尚端(约1575-1660),号仲冕,官礼部儒士。从这两诗中不难看到,吴王两家交好历经四世,穿越百年。吴尚端在《辞世小言》后署名“姑苏望八老人吴尚端刻”。有资料记载:“会丙申(顺治十三年)春,仲冕过照邑,聪明矍铄,犹如五六十许人”。一位精神矍铄的八旬老人,秉持着艺术上的最高水准,将平生知己松形鹤骨的人格精神、超凡入圣的人生境界镌刻于金石之上,高山景行,千古流传,这是怎样的契合与情怀呢? 书来闻已渡淮河。
大江暮雨吴帆重,
驿路春风楚竹多。
白袷依然成野逸,
朱颜犹喜未蹉跎。
行年八十躭奇胜,
万里沙头几度过。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