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祝贺华亭云峰王氏宗祠落成暨乔迁庆典

2018-01-07 17:36:57来源:2018-01-02 王国委 莆仙王氏

打印 字号: T|T
 祖宗功德流芳远,子孝孙贤世泽长。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修缮祠堂这是一种“怀抱祖德”、“慎终追远”也是后代人“饮水思源”、“报本返始”的一种孝思表现。

        
       树发千枝根共本,江水源同流万派。太原流派,王氏共祖;开闽三王,八闽人祖。天下王氏一家亲!2018年元月2日上午,来自江口、涵江、新度、萩芦、忠门、平海、万科城、南日岛、湄洲岛、秀屿东庄、泉港沙格、仙游榜头、枫亭、仙华、赖店、大济、度尾及华亭其他村等多地王氏宗亲约一百五十多人,到场参观、学习、联谊、共同见证云峰王氏子孙兴旺发达、同心同德的良好氛围。族亲们都备受感染和感动,这是继枫亭五里12月12日组织新建王氏宗祠庆典后全市王氏的又一大盛事,可喜可贺。族亲们都表示兴建祖祠是凝聚团结,追思先人,奕代流芳的大实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寻谱溯源寻枝有个载体依托,以谱联亲,亲更亲;以祠续情,情更浓。祝福云峰王氏,祝福莆仙王氏,万世兴隆,百世其昌!
云峰村老主任、王氏宗祠筹委会负责人王瑞永致词:
       莆田市城厢区华亭镇云峰村王氏宗长们与时俱进,响应党中央大力弘扬优秀家风家训的号召,以重修祖祠为契机,凝神聚力,合力天齐,组织号召全村王氏宗亲全民参与,用真心化为行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用十个月时间把王氏宗祠修缮一新,这是海内外同宗族亲们团结一心的写照,这也将是聚贤思祖,凝聚共识,团结和睦,弘扬优秀家风家训的重要场所。“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族是社会的基础组成部分,每个家族都做好了,社会就自然和谐发展。正如云峰村老主任王瑞永所说:王氏一家亲,子孙万事兴。王氏子孙将紧密围绕党中央周围,服从村两委的领导,遵纪守法。积极做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工作,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奔向社会主义小康社会。
主持人:云峰村慈善协会会长王国成。百年树德,奕代流芳,云峰村奖优助学也是其工作一大亮点。
云峰村党支部书记高国泉致词
(笔者备注:在高书记的带领下,如今,云峰村已硬化水泥路面达8.5公里,各村道实现路灯全亮化。全村32个垃圾投放点,实现垃圾日产日清,荣获全市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示范村。全村奖教助学爱老济困氛围浓厚,实现全部脱贫。云峰村从一个人均年收入不足1200元的小村庄一跃成为人均年收入8300元的省级文明村、新农村。这位好书记也受到全村的爱戴和拥护。)
莆仙王氏宗亲联谊会宗长们举杯祝贺







紫云峰高
紫云玉带尚书创,枫树下有居千秋。
 
延伸材料宗祠历史
      “祠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祠堂均建于墓所,曰墓祠;南宋朱熹《家礼》立祠堂之制,从此称家庙为祠堂。当时修建祠堂有等级之限,民间不得立祠。到明代嘉靖“许民间皆联宗立庙”,后来倒是做过皇帝或封侯过的姓氏才可称“家庙”,其余称宗祠。
中国古代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最能体现这种等级差距的是对祖先的祭祀上。宗祠是宗家血脉所系,也是宗家盛衰的标志。因此历代帝王将相都将宗祠看作国家权利的象征,统治人民的支柱。所以建造宗祠是皇室的特权。祠堂的出现,与家庙,神庙有极大的联系。中国最大的家庙当属皇帝家的太庙,其次是各诸侯,王公的宗庙,这是按照《周礼》的规定,一级一级下来,到了士大夫,还有资格建家庙,普通庶民就没资格建家庙,只能路祭。民间的祠堂是从西汉开始出现并逐渐兴起的,汉代祠堂是建筑在墓前的祭祀场所,祠堂多为石质,又称石室。此后数代由于等级制度的禁锢,有资格拥有宗祠的人依然寥寥无几。中国允许民间建立宗祠始于1536年,明代嘉靖皇帝允许民间"联宗立庙"诏令的颁布,民间建立宗祠终于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从此,宗祠与家谱一起成为家族最重要的象征。
       祠堂有五大功能:一是尊祖敬宗,纪念祖先的场所,发扬祖先的爱国主义,艰苦创业的精神;二是寻根问祖,接待来访,联络宗亲的场所,加强民族团结,发扬民族凝聚力的作用;三是道德教育的基地,通过祠堂文化内涵,匾额、楹联、碑记,以及族规家训,如爱国、孝悌、敬业、诚信、友善,勤劳、俭朴等道德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等,发扬文明道德、和谐友好新风尚;四是陈列书画,阅读书报,增进知识,联络感情,增进宗亲邻里情谊,喝茶聊天休闲,发扬农村文化活动场所的作用;五是民俗文化、民间收藏的陈列馆,收藏陈列旧宗谱、旧碑记、旧石器、旧家具、旧农具,是新旧历史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修缮祠堂的工作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