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灼撰写我国首部甘蔗制糖术专著——《糖霜谱》

2017-07-04 15:33:50来源:四川新闻网

打印 字号: T|T


王灼(1081—1162后),字晦叔,号颐堂,四川遂宁人。王灼出生贫寒,青年时代曾到成都求学,后往京师应试,虽学识渊博却在科举场上失意,未能在官场上有所建树。王灼晚年闲居成都和遂宁潜心著述,他的著作今存《颐堂先生文集》五卷、《颐堂词》一卷、《碧鸡漫志》五卷、《糖霜谱》一卷等,另有佚文十余篇,其成就巨大,是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
  他闲居成都编写的《碧鸡漫志》
  奠定了他宋代著名文学家的地位
  王灼是南宋前期的文学家、科学家和音乐家,他的著述涉及诸多领域,在我国文学、音乐、戏曲和科技史上有一定的地位。不过,王灼无心功名,仅在28岁时,短暂任过幕官,此后终身隐居。对于他生平事迹,历代正史和裨官都很少有传记。所以,历代学者对于他的研究与考证,几乎是从他的几部著作入手,从而勾勒出关于他的人生轨迹。
  据悉,奠定王灼文学家地位的著作就是《碧鸡漫志》。
  绍兴十五年(1145)冬,王灼闲居在成都碧鸡坊妙胜院,并常常与王和先、张齐望等友人相聚,在每日的饮宴听歌中,本就博学多闻、娴于音律的王灼对词曲背后的历世习俗进行了追思论说,并记录成文,评述多了,便于绍兴十九年编次成书,分为5卷,并以闲居的住所取为书名,题为《碧鸡漫志》。
  《碧鸡漫志》分条详载了曲调的源流。第一卷即从歌曲的起源入题, 历述上古至唐代歌曲的演变,考证了唐乐曲得名的原由及其与宋词的关系,品评了北宋词人的风格流派及其演变, 至中唐而止。王灼以音乐与文辞的关系为线索, 在歌曲的传统中寻找词的传统, 从某种意义上讲 , 这本著作可以说是词的古代史。
  凡与宋词接触者,无不知晓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深深感受作者倾诉难以割舍的离愁、抒发生平遭遇不幸的感慨,王灼在《碧鸡漫志》卷五《雨霖铃》写到:“《雨淋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书的第二卷,自唐末五代讲起, 历论了北宋词人及词作, 至南宋初期止,这里主要从词的文学性入手, 梳理了北宋词的风格流派。
  王灼对词史的研究, 既重视其文学性, 又重视其音乐性。《碧鸡漫志》,不仅品评北宋词人的风格与流派,还在研究音乐史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宋代广为传唱隋唐以来的曲子致宋词繁荣,乐器也有重要发展。胡琴在北宋时出现,丝竹乐器合奏、管乐合奏、弦乐合奏及“小乐器”“鼓板”等也已盛行,独奏乐器的演奏与创作也有显著发展。在《碧鸡漫志》中,王灼就写了这样一则趣事:“嘉佑间,汴都三岁小儿,在母怀饮乳,闻曲皆捻手指作拍,应之不差。”一个三岁的吃奶小儿听曲能打出准确的节拍,足见宋代音乐在民间的普及程度。
  他在遂宁撰写的《糖霜谱》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甘蔗制糖术专著
  除了《碧鸡漫志》,王灼还有另外一本著作——《糖霜谱》,这本书则完成于家乡遂宁。
  在唐代,遂宁的制糖业十分发达,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了甘蔗,每到甘蔗收割季节,成片的甘蔗如同海洋一般,甚是壮观。看到家乡的制糖业这样喜人,绍兴二十年,王灼在家乡遂宁撰成了《糖霜谱》。
  在《糖霜谱》中,他盛赞遂宁糖霜:“ 糖霜一名糖冰,福唐、四明、番禺、广汉、遂宁有之,独遂宁为冠。四郡所产甚微而碎, 色浅味薄, 才比遂宁之最下者。”这足见当时遂宁制糖业的繁荣。
  对糖霜的具体产地,王灼非常熟悉,他在书中介绍说,“撒山在小溪县涪江东二十里,孤秀可喜。山前后为蔗田者十之四,糖霜户十之三……山下曰礼佛坝,五里曰干滩坝,十里曰石溪坝(今遂宁石溪壕)。”
  在书中,王灼还用大量文字详细讲述了糖霜的制作技法,“糖霜户器用曰蔗削,如破竹刀而稍轻。曰蔗镰,以削蔗,阔四寸,长尺许,势微弯……事竟歇三日(过期则酿),再取所寄收糖水煎。又候(九分)熟,稠如饧(十分太稠则成沙脚),插竹徧瓮中,始正入瓮,箕覆之。此造糖霜法也。已榨之後别入生水重榨,作醋极酸。”
  在书中,王灼还详细讲述了遂宁邹和尚与冰糖炼制技艺的渊源,如书中第一卷就记载:“唐大历间有僧,号邹和尚,跨白驴登伞山(即现在的伞峰山)。一日,驴犯山下黄氏蔗苗,黄请偿(赔偿)。邹因蔗为霜糖利且十倍,由是传其法焉。厥后始知邹为文殊化身,而白驴者狮子也。”
  正是因为这详细的技艺再现,使《糖霜谱》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评价为:“是中国古代一部比较完备、实用的关于植蔗和制糖的科技专著。”而在《文献通考》《四库全书》和《中国机械工程发展史》等书中,《糖霜谱》也得到了高度评价。
  他的著作备受历代学者珍视
  王灼的著作备受历代学者珍视,这也掀起遂宁本土学者保存乡邦文献的热潮。
  其中,遂宁知名学者胡传淮等编著的《王灼集校辑》(1996年巴蜀书社出版),搜集了迄今能找到的王灼的全部作品及佚文,还将有关王灼的生平事迹资料辑录于书后,是目前最完备的王灼作品集。
  为何要花费大量精力收集关于王灼的作品及佚文?对此,胡传淮则表示,“王灼是宋代一个有贡献、有影响的学者,在我国文学、音乐、戏曲、科技史上都占有一定的地位,可惜没有一部完整的集子流传下来,使后人难以对之进行系统研究,把王灼现存的全部作品集中起来加以整理、校点,这对保存乡邦文献,对中国音乐史、戏曲史、科技史、文学史都是有益的。”
  《王灼集校辑》问世时,著名词学专家、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熊和曾说到:“王灼著述,汇集一编,有助于学术研究,所附诸考订,尤为旁人莫办,非仅有益于乡邦文献而已。”
  【相关连接】
  王灼著述中提及遂宁这些地名
  王灼现存诗180余首、词21阕、赋5篇、佚文10余篇,以及《糖霜谱》《碧鸡漫志》等专著。在王灼著作中,不少篇什涉及到遂宁地区地名。由于时代变迁,宋代许多遂宁地区地名,到今天有的已经消失不存在了,有的换了名称,有的还沿用至今。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阅读王灼作品,2010年,胡传淮、成镜深两位遂宁学者将其著作中的有关遂宁地区(包括遂宁市所辖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大英县、射洪县)的地名,选择了重要的十一处地名,逐一考释,说明其历史沿革及古今治地。
  小溪县:《糖霜谱》第三篇:“伞山在小溪县涪江东二十里,孤秀可喜。”《古挚墓铭》:“十二月丙子,葬于遂宁府小溪县城政乡慈观山东岗。”小溪县即现在的遂宁市船山区。
  长江县:《颐堂先生文集》卷四有诗《送祖道师赴长江》,《颐堂词》有《水调歌头·怀长江二友》,《糖霜谱》第三篇:“张村属蓬溪县,凤台镇属长江县。”王灼诗词中的“长江”,即宋代长江县,即现在的四川大英县回马镇长江坝村。
  通泉县:《糖霜谱》第一卷:“唐大历间,有僧号邹和尚,不知所从来。跨白驴,登伞山,结茅以居……邹末年弃而北走通泉县灵鹫山龛中,其徒追蹑及之,但见一文殊石像,众始知大士化身。”王灼所言通泉县,位于现在的射洪县南部地区,即柳树镇通泉坝。
  灵泉山:《颐堂先生文集》卷三有古风《次冯申之游灵泉韵》《游灵泉呈性老》;卷五有近体诗《次韵子应同游灵泉》《游灵泉次性老韵》。王灼诗中有四首描绘了灵泉山,写它清幽宜人:“溪细山疑合,谷转路始穷。莹净白玉界,芳馥青莲宫。”灵泉山即为遂宁如今的灵泉山。
  广利寺:王灼《颐堂先生文集》卷五有近体诗《谒广利辉禅师》,对广利寺的禅林赞叹不已,称它山睡青秀:“四山围翠黛,一水缭青罗。”宋代广利寺即现在的广德寺。
  【读者推荐】
  张问安
  张问安(1757—1815),字悦祖,号亥白,清代诗人,祖籍四川省遂宁县黑柏沟(今遂宁市蓬溪县金桥乡黑柏沟两河口),清初贤相张鹏翮玄孙、大诗人张问陶(船山)之兄。张问安还是乾隆五十三年(1788)的举人,他淡薄荣利,天性孝友,以读史自娱。张问安曾随涪陵周东屏侍郎视学岭南,遍览名山胜水,格律益进,与弟问陶有“二难”之目。主讲华阳、温江书院,诱掖后进,多所成就。嘉庆二十年(1815)病卒。著有《诗集》四卷,以及《小琅环琐记》《小琅环外集》等作品。《清史稿》《四川通志》《益州书画录》对他有传记。
  吕大器
  吕大器(1598-1650),字俨若,号东川,谥“文肃”,四川潼川州遂宁县北坝(今遂宁市船山区北固乡)人 ,明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民族英雄,历仕崇祯、弘光、隆武、永历四朝。吕大器为明崇祯元年(1628)进士,历任吏部稽勋主事、考功主事、文选主事,陕西关南道参议,固原副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兵部添注右侍郎,保定、山东、河北总督,江西、湖广、应天、安庆总督,南京兵部右侍郎兼礼部事,吏部左侍郎,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兼少傅。官至永历朝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吕大器为官清正,嫉恶如仇,节气甚高,在民众中极有威望。
  谢山东
  谢山东,明代射洪人。明朝嘉靖二十年(1541)中进士。授兵部主事,历郎中,累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为政清廉,为人直朴。泾县(今属安徽省)张应泰慕其为人,遂自号“山东”。著有《贵阳图考》二十六卷、《近譬轩集》四十卷、《明近体诗抄》四十卷、《诗话》四卷、《中庸集说启蒙》一卷及《黔中小稿》行世。《明史》有传。(遂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佳佳)
原标题:王灼撰写我国首部甘蔗制糖术专著——《糖霜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