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辉:书法不仅是拿毛笔写字


王亚辉 1980年7月生于山东鄄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年少懵懂时对书法碑帖的痴迷,让80后的王亚辉走上了与书法相伴的路,“天津有一位老书家孙伯翔曾经说过,‘书法就是我的生命,就是我的全部。’我虽然不敢这样说,但书法确实是我的大部分生命。”
一直没有离开过校园的王亚辉,把自己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书法之上,也因此,成为了一名书法教育者,将兴趣变成了自己的工作:“工作内容就是自己的兴趣,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我现在是首师大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的副教授,目前带了26位硕士生。”
“很多人有一个误区,认为书法就是拿着毛笔写字,其实不然。”王亚辉说:“通过书法,我们能接触到非常广博的文化领域。”
几岁起就随父亲写字临帖
“我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一直比较单纯,完全在学校里,没有什么稀奇的经历。之所以喜欢书法,和我的家庭有很大的关系。我爷爷叫王文著——别人都叫他王锦斋,这是他的号——他是山东鄄城人,曾在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中担任鄄城县下面一所高小中心校的校长。爷爷很会写毛笔字,我们家藏有爷爷写的一件小折页,合起来只有火柴盒那么大,一行有十几个字。我很惊奇,觉得爷爷功力很深,可以把字写得那么小。过去村里人经常找爷爷写字,我就帮着他抻纸、研墨。”就这样,年幼的王亚辉在不知不觉间,和书法有了接触。
“我父亲在菏泽师专教中文,他喜欢写作、音乐、书法等。小时候,我家里有一尺多厚的书法碑帖,还有不少书法著作。”在父亲的要求之下,年仅几岁的王亚辉拿起毛笔,照着父亲的字范写起了大字。“真正开始练字,父亲对我的指导并不多。他眼光高,要求严,印象中总是批评。这对当时的我打击很大,好在我还是坚持了下来。”王亚辉说。
在一笔一画的书写中,王亚辉慢慢悠悠地成长着。最开始只是照着写,完成任务,到后来,王亚辉爱上了书法。他说:“碑帖上往往有前言、后记,我通过阅读碑帖,开始喜欢上书法,后发展到自己拿零花钱去买字帖。还记得我买的第一本字帖叫《王羲之书法大观·成语字帖》,当时只花了3块钱。半个月前,我在旧书市上又碰到这本书,时隔25年,感觉异常亲切。”
为“朝圣”考入首师大书法院
“在练字、临帖之余,我最喜欢的是文学。最早是父亲选书给我读,到了初中,我就开始自己从书橱里选书读,对我影响最深的是《红楼梦》和钱钟书的作品。”因为这个爱好,也因为在父亲看来,学习书法一定要“先学后书”,原本打算报考书法本科的王亚辉最终选择了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山师大的书法氛围很浓厚,像系里的李继曾、姚健、李宗玮等老师,他们在书法上都各有专长。”
2005年,本科毕业的王亚辉总算如愿以偿,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当时想要报考首师大书法院,最大的原因是欧阳中石先生在这里,可以说是抱着一种近乎朝圣的心理报考的。”王亚辉说,自己心目中另一位传奇人物,是王元军,“他是中国第一位书法博士后,考研之前,我曾经用文言文给王老师写过一封信,他很快回复了我,鼓励我好好备考”。幸运的是,王亚辉不仅顺利考入书法院,还成为了王元军带的第一届硕士生。博士期间,又得以师从于刘守安和欧阳中石两位教授。“在专业上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王亚辉说,“我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专攻一家,沉浸在对王羲之的学习之中。为了攻克某些难写的字,我进行了不下千次的尝试和调整,比如《孔侍中帖》中的‘九’、《兰亭序》中的‘永’等。”
从物质材料入手划分书法史
“很多人有一个误区,认为书法就是拿着毛笔写字,其实不然。正如欧阳中石先生所说的那样,一定要将书法放在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之下,通过书法,我们能接触到非常广博的文化领域。”留校任教后,王亚辉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书法这门学问之中,“我是一个比较内敛的人,能静得下来,很喜欢研究、琢磨学问上的事情。”
“我在学校教中国书法史。中国书法文化有着长达三千年的悠久历史,理出头绪着实不易。考虑到所有书迹都依托于物质材料展现,也受老师的启发,我从物质材料着手,采用了一个比较简洁的书法史划分方法,将其划分为甲、金、简、石、纸这五大专题通史。材质对于字迹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比如甲是指书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龟如果能长到一尺(商尺),就可以称为元龟,非常贵重,这么大的龟甲也不过20厘米左右,龟甲上的字必然很小;龟甲坚硬,刻画时会尽量走直,减少弯曲,字形也较方;因为刻制困难,不便刻出块面,多用细线,字形简洁。此外,龟甲兽骨上往往有界划,方便记录不同的占卜内容,供多次使用。”谈及书法史,王亚辉娓娓道来,“我去殷墟博物馆,看到展示的龟甲,字只有绿豆那么大,线条像蚊子腿那样纤细。”
从教多年,王亚辉并没有中断自己的爱好与坚持。他说:“我最喜欢王羲之,一直以来,我很用心的体会他这个人,研究他的字,感受他的时代,观察他的影响。对我来说,他是神一样的存在。”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