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双林:用行动证明"人才终不会被埋没"

2017-04-13 13:58:15来源:新华网

打印 字号: T|T
    新华网4月9日电 刚步入社会的时候他就赶上了企业转型的浪潮,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他选择留在校办工厂,做起了临时工。如今的他已成长为辽宁工业大学工训中心实训教师、附属工厂厂长助理。他,就是朴实肯干、热爱钻研的王双林。
    初到工厂的时候,身怀知识的他并没有用武之地,只能从最底层的临时工开始做起,几乎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工种他都干过。但王双林并没有气馁,脚踏实地,认真对待工作,遇到问题喜欢钻研,经常是车间里最后一个下班的人。久而久之,他在工厂站稳了脚跟,成为了一个不可替代的人。
    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2005年王双林被任命为附属厂的技术科长。除了负责销售、向客户提供技术答疑外,还参与生产管理,制定生产计划,督促生产进度,监管产品质量。因为他的专业,有许多客户慕名前来订购产品,为公司产生了许多效益。
    从2015-2016年第一学期开始,王双林被安排到中心的电工电子实训中心负责教学和指导工作。因为是"半路出家",他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经常放弃个人休息时间去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专业讲授不同内容。同时,他自编教材《电工电子实习指导书》和《电子实习指导书》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技术经验,让每一批学生都感到"受益匪浅"。
    因为动力电安全无小事,在教学的时候他亲自检查接线,检查上电、检查调试、检查运行,项目完成后还要检查实习手册,写上评语和上成绩。每一学年要完成40多个班1500多名学生的实训任务。虽然任务重,但是他从不抱怨劳累。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王双林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并为对电器感兴趣的同学建立网络讨论群,方便交流。也正因为王双林的高效率教学,实训项目的成功率也有了大幅度提高:非电类由原来的15%提高到80%以上,电类由原来的30%提高到近90%。
此外,他还多次带领学生参加大赛,并多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第三届'台达杯'高校自动化设计大赛三等奖、第四届全国微课程大赛辽宁赛区辽宁省第二届微课程大赛一等奖、第二届辽宁省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优胜奖、辽宁省创新方法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辽宁工业大学首届微课教学设计大赛三等奖、辽宁工业大学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辽宁工业大学第二届微课大赛三等奖。
    因为爱岗敬业,对技术要求的精益求精,2013-2016年度王双林被聘为锦州市基础学科及技术带头人。
    因为技术过关,王双林曾参与省教育厅科学计划项目、锦州市科学计划项目、辽宁工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并组织精密板式过滤机企业标准制定。
    因为刻苦钻研,王双林累计发表论文7篇,个人拥有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明1项。
工作这么多年,王双林从最底层的临时工晋升到如今的附属工厂厂长助理、成为老师承担教书育人的任务,除了自身的才华以外,也与自己的坚守及加倍努力是分不开的。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最新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