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做不到“物归原主”,也应该“物归故里” ——王离先生向家乡博物馆捐赠珍藏了八
4月5日上午,萧山博物馆举行王离先生文物捐赠活动。当天,在家人朋友的陪同下,来自广东的王离先生将珍藏八十年之久的“翁雒设色花鸟、赵光行书合裱四条屏”无偿捐给家乡博物馆收藏。萧山文广新局副局长吕小松、萧山博物馆馆长杨国梅等参加捐赠活动。

4月5日,萧山博物馆举行王离先生捐赠文物活动

萧山区文广新局副局长吕小松出席当天的捐赠活动

王离先生在捐赠协议上签字

萧山博物馆馆长杨国梅向王离先生颁发收藏证书
王离先生今年73岁,出生于萧山临浦后山坞村。1967年从上海同济大学桥梁工程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广东工作,在地基基础工程领域颇有建树,2009年获得《中国水泥混凝土制品行业改革开放30年技术进步突出贡献奖》。现为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业余爱好之一便是收藏文物。

王离先生捐赠的四条屏

王离先生捐赠的条屏局部
王离先生曾数次向上海、广东等地博物馆捐赠文物。这次回到萧山,向萧山博物馆无偿捐赠的文物,是“翁雒设色花鸟、赵光行书合裱四条屏”。《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称,翁雒(1790~1849),字穆仲,号小海,江苏吴江人。画有夙慧,初写人物,中年后专攻花鸟、草虫、水族,尤善画龟。笔精墨妙,生动尽致。赵光(1797~1865),字蓉舫,号退庵,昆明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工诗文,书法董其昌,笔意凝练圆润,海内知名。

王离先生在讲述四条屏的来龙去脉
谈起这条屏的由来,王离先生说还得从八十年前讲起。1937年12月,日本军队逼近杭州城,常有杭城居民逃到萧山避难。当时有一户人家带了一大木箱书画来到王离家中,后来难民撤离时,这一大箱书画没有带走,便留在了王离的家中。1966年,当地的红卫兵砸烧“四旧”,那一大木箱书画也被拿到天井里焚烧。而这四条屏在机缘巧合下逃过了一劫,后来被王离先生带到广州的家中存放,重新装裱,悉心保管。
王离先生提到,他的父亲勤劳、本分、淳朴、乐于助人,对这些书画也特别珍惜,还经常告诫后辈们要好好保存,等待这家主人或他们的后人来领取。然而时过境迁,字画的主人一直杳无音信,无法找寻。王离先生表示,这条屏本来就不是他家的,他和他的父亲只是保管者。现在捐赠给萧山博物馆,也给这些文物找到了一个最好的归宿。“萧山是我的故里,我想这文物做不到‘物归原主’,也应该‘物归故里’。将这四幅署名翁雒与赵光的条屏无偿捐赠给萧山博物馆,不仅了结了我爸的心愿,也完成了我的责任。这些有历史沉淀的文物放在萧山博物馆,更安全,更能发挥文物的价值和作用。”
萧山区文广新局副局长吕小松对王离先生无私捐赠文物的行为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他表示,萧山博物馆一定会好好地保管这些文物,同时也会积极开展文物的研究和利用工作,实现文化遗产更多的共享和传承。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