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求古意 清新雅逸——记实力派山水画家王召法
艺术档案:王召法,艺名王朝发,是一位诗书画全才的艺术家,尤其擅长山水画。1974年生于山东薛城,自幼酷爱绘画,随父王茂钧练习书法、篆刻,先后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师从当代著名山水画家满维起先生以及杨象宪、徐正、李广平、茅林、张洪波、杜春生、孙开桐诸位先生。现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担任中国国际孔子文化促进会国内艺术部副部长、泰山书画院副秘书长、北京宋韵画院常务副院长,枣庄市书画学会滕州分会会长,滕州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曾多次举办个人书画展,参加国家级书画大赛并获奖,作品在《美术观察》、《艺术市场》等国家级、省级报刊、杂志发表,被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天津荣宝斋、中国第四届当代山水画展组委会、台湾、新西兰、美国等艺术单位或收藏家收藏。
在传统中国画中,以山水最高,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水画寄予了画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也赋予了山水更多的灵性与诗性。书画家王召法深谙中国绘画艺术的真谛,在创作上博采众长、潜心研究,在继承前人绘画技法和精髓的同时,还注重自身风格的探讨和锤炼,数十年目染心摩、点滴积累,在漫长的艺术探索中悟出真谛,逐渐形成了自已独特的艺术风格。
卅年如一勤耕耘
王召法走上艺术道路完全是家庭熏陶的结果。他的家庭诗书继世尤重教育,爷爷上过私塾,家有大量藏书,他的父亲无论酷暑严冬都在家里闷头读书、写字、画画,并给乡亲们写对联、画伟人像,年复一年的积累,成就了当地的名气。在这样的环境里王召法天天被熏陶着,7岁时便开始学习书法,开始了偶尔的绘画。第一次是看爸爸的《芥子园》中的马打滚的白描,他在纸上大胆的画了,后来爸爸还有亲朋们都说很好,还把他“打滚的马”的“画”贴在了墙上。在大家的鼓励下王召法一直坚持写毛笔字,一写就是30多年。80年代末他的哥哥考上了山东省轻工美术学校,在哥哥的指导下他开始接触西画,并于1992年考上枣庄八中美术生,跟随高龙章、刘海梅、秦振芝老师学习,慢慢走上了艺术道路。
1995年考入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是王召法全面了解绘画、走进绘画、痴迷绘画的四年。各位教授、名家常年做范画,认真严谨,旁征博引,讲解透彻。老师们耳濡目染,让他领略了艺术的魅力,坚定了走绘画道路的决心。随后开始的15年专业美术教学,他反复体味消化大学学到的东西,浸润在滕州一中这座百年名校中,如醉如痴地汲取着艺术养分,远离尘嚣,静心钻研。他的山水远追宋元诸家,近习明清各派,博取精华,既注重传统的继承,又着力于新意的创新。同时,他又注重艺术的传承,由他亲自辅导的学生在书法、绘画等各种国家级、省级专业展项中屡获佳绩。
2014年考取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师承满维起先生后,历经数载的磨砺,王召法完成了化蛹为蝶的蜕变。满先生是蜚声中外的青绿山水画大家,中国水墨画院院长,以著名的“满家样”享誉画坛。先生治学严谨,既注重传统又注重写生,王召法的艺术之路在此开始转变,开始由传统向生活,向自然学习、写生。老师的青绿山水画深深吸引着他,磅礴大气的、郁郁葱葱的苗寨风情滋润着他。自此他开始每年花一定的时间去游历、去写生,然后回来整理消化,转化成作品。慢慢的把自己心目中的青绿、自己心目中的江南,自己心目中的太行付诸笔端,呈现出既有古典的典雅又有现代的气息。
学院典范飞腾远
王召法是典型的学院派,出身于高校,执教于学校。先后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取得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现正酝酿在艺术道路上取得新的突破。
学院派如果放之于武林之中,就是被奉为少林武当之类的名门正派。学院派的作品都有一种最为正大光明的武器,被称之为传统。王召法在山水画中学习传统文化精华,并在生活中锤炼自己的个性,在吸收前人的创作规律的基础上寻找自己独特的视角与表现方式,将山川气象与心中精神相融合,构成有机的画面。在绘画的空间感上注重物象构成,山林、树木的错综结构变化,虚与实,有与无的经营,形成了拙中带秀,疏淡而内敛的特点,使画面流露出古雅清新的感觉。同时,王召法待人谦虚、真诚,勤奋好学,有着山东人执着的韧劲。他为人厚道,朴实无华,具有细腻的审美心灵与艺术的敏感认知,这二者巧妙的结合呈现出清新典雅,淡泊醇厚的艺术风格。
中国山水画是传统文人气质的传神演绎。画家们寄情于山水画中,表现了中国人特有的联结自然与文化的方式。在王召法看来,艺术的提升离不开文化的跟进,作为学院派书画家,要不断加强自己的文化素养,才能赋予自己绘画作品、书法作品的文化内涵和生命的活力。他有时候是一边写诗一边画画的。王召法介绍道,有次到天子山采风,作完画之后,意犹未尽,兴奋中又写下了《天子山道中作》三首诗,其中一首为:葱葱郁郁天子山/金鞭岩下看峰峦/丹鹤早随张公去/别有洞天在人间。
谈及最初切入山水画的契机,他感悟到:“我的作品主要选择山水,因为山水画最能代表中国的传统老庄哲学,能体现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在真山真水当中写生,把这些自然的景观再现出来,融入自己的看法,这是对自然造化的一种赞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一种讴歌,对自己心灵的一种洗礼。人的一生应淡泊宁静的去调节自己,应到山水中享受诗意的生活,享受生活的快乐,从山水中品读出一种新的思想境界。”
长年的写生,让王召法领略了祖国的壮美河山和乡土人情,从自然生活与现实生活中不断积累素材和情感体验,采撷山川万物的生机和对人与自然相谐共生的景仰,培养自身的艺术感受力,创作出大量的足以感动心灵的优秀作品。
对于今后的目标,王召法担当的性格更是展露无余:“迎合市场的画家早晚会被淘汰的,因为市场是波动的。我坚信,有独特见解的画家、追求自我的画家、有自己独立风格的画家,不管是市场还是美术史,都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躬耕翰墨开洞天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王召法对书画艺术的执着换来了累累硕果。人民网、美术观察杂志、品牌教育报等多家媒体对他的书画艺术进行了报道,他先后出版了《王朝发画集》、《“三人行”书画雅集》等著作,作品入选《中国书法家作品选集》、《现代书画艺术名家翰墨藏典》、《中国当代美术家2010精品鉴藏》、《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美术作品展览》等书,被台湾、新西兰、美国纽约等收藏家收藏。还先后在纪念艺坛巨匠“齐白石”海内外书画大赛及纪念“草圣怀素诞辰127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中荣获金奖,作品在中国美术馆、郑州美术馆等地展出。
进入2016年,经历过研究生院的学习,得遇名家指导,王召法有机会接触美术界的精英人才,喜讯频频传来:2月4日“三人行”程倾之、王召法、褚夫友书画雅集在山东省滕州隆重开展;5月18日至25日,作品《太行山居》、《太行印象》在炎黄美术馆展出;10月参加“笔墨烟岚”北京宋庄三庐堂展览, 11月份,参加“素墨烟岚——宋韵画院作品联展”,“荣宝斋(天津)学院派中国画新锐提名展”,《艺术市场》第三届新青年艺术家提名展等展览。
当记者惊叹于他的诸多荣誉时,他却淡然一笑:“一切奖项不过是过眼烟云,人嘛,还是实在些好!”
正是他的诚恳做人之道,刻苦求学之心,得到了诸多名家的青睐,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中国水墨画院院长满维起教授评价:“召法待人谦虚真诚、勤奋好学,有山东人执着的韧劲,绘画善于思考”;著名学者、全国特级教师王牧天评价召法的作品:拙中带秀、疏淡内敛,视其画面古意弥蒙、清新雅逸。
在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到江南写生期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现代工笔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重彩画研究会副会长牛克诚教授对王召法甘于吃苦,对艺术的执着精神赞赏道:召法的江南写生作品,一天画一张开三的作品,时间长,用笔慢了,思考的时间多了,行笔缓慢,韵味独出,写出了江南的味道。
“泛舟艺海数十年,翰墨丹青皆深情”,从艺之路,但求本心,王召法已经执著地站在中国山水画这座艺术的殿堂里,用他那颗纯艺的心,诠释着艺术的情怀和魅力,绘制出令人神往的山水境界。衷心祝愿他今后的路走得更宽、更远。(王再旺)
在传统中国画中,以山水最高,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水画寄予了画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也赋予了山水更多的灵性与诗性。书画家王召法深谙中国绘画艺术的真谛,在创作上博采众长、潜心研究,在继承前人绘画技法和精髓的同时,还注重自身风格的探讨和锤炼,数十年目染心摩、点滴积累,在漫长的艺术探索中悟出真谛,逐渐形成了自已独特的艺术风格。
卅年如一勤耕耘
王召法走上艺术道路完全是家庭熏陶的结果。他的家庭诗书继世尤重教育,爷爷上过私塾,家有大量藏书,他的父亲无论酷暑严冬都在家里闷头读书、写字、画画,并给乡亲们写对联、画伟人像,年复一年的积累,成就了当地的名气。在这样的环境里王召法天天被熏陶着,7岁时便开始学习书法,开始了偶尔的绘画。第一次是看爸爸的《芥子园》中的马打滚的白描,他在纸上大胆的画了,后来爸爸还有亲朋们都说很好,还把他“打滚的马”的“画”贴在了墙上。在大家的鼓励下王召法一直坚持写毛笔字,一写就是30多年。80年代末他的哥哥考上了山东省轻工美术学校,在哥哥的指导下他开始接触西画,并于1992年考上枣庄八中美术生,跟随高龙章、刘海梅、秦振芝老师学习,慢慢走上了艺术道路。
1995年考入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是王召法全面了解绘画、走进绘画、痴迷绘画的四年。各位教授、名家常年做范画,认真严谨,旁征博引,讲解透彻。老师们耳濡目染,让他领略了艺术的魅力,坚定了走绘画道路的决心。随后开始的15年专业美术教学,他反复体味消化大学学到的东西,浸润在滕州一中这座百年名校中,如醉如痴地汲取着艺术养分,远离尘嚣,静心钻研。他的山水远追宋元诸家,近习明清各派,博取精华,既注重传统的继承,又着力于新意的创新。同时,他又注重艺术的传承,由他亲自辅导的学生在书法、绘画等各种国家级、省级专业展项中屡获佳绩。
2014年考取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师承满维起先生后,历经数载的磨砺,王召法完成了化蛹为蝶的蜕变。满先生是蜚声中外的青绿山水画大家,中国水墨画院院长,以著名的“满家样”享誉画坛。先生治学严谨,既注重传统又注重写生,王召法的艺术之路在此开始转变,开始由传统向生活,向自然学习、写生。老师的青绿山水画深深吸引着他,磅礴大气的、郁郁葱葱的苗寨风情滋润着他。自此他开始每年花一定的时间去游历、去写生,然后回来整理消化,转化成作品。慢慢的把自己心目中的青绿、自己心目中的江南,自己心目中的太行付诸笔端,呈现出既有古典的典雅又有现代的气息。
学院典范飞腾远
王召法是典型的学院派,出身于高校,执教于学校。先后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取得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现正酝酿在艺术道路上取得新的突破。
学院派如果放之于武林之中,就是被奉为少林武当之类的名门正派。学院派的作品都有一种最为正大光明的武器,被称之为传统。王召法在山水画中学习传统文化精华,并在生活中锤炼自己的个性,在吸收前人的创作规律的基础上寻找自己独特的视角与表现方式,将山川气象与心中精神相融合,构成有机的画面。在绘画的空间感上注重物象构成,山林、树木的错综结构变化,虚与实,有与无的经营,形成了拙中带秀,疏淡而内敛的特点,使画面流露出古雅清新的感觉。同时,王召法待人谦虚、真诚,勤奋好学,有着山东人执着的韧劲。他为人厚道,朴实无华,具有细腻的审美心灵与艺术的敏感认知,这二者巧妙的结合呈现出清新典雅,淡泊醇厚的艺术风格。
中国山水画是传统文人气质的传神演绎。画家们寄情于山水画中,表现了中国人特有的联结自然与文化的方式。在王召法看来,艺术的提升离不开文化的跟进,作为学院派书画家,要不断加强自己的文化素养,才能赋予自己绘画作品、书法作品的文化内涵和生命的活力。他有时候是一边写诗一边画画的。王召法介绍道,有次到天子山采风,作完画之后,意犹未尽,兴奋中又写下了《天子山道中作》三首诗,其中一首为:葱葱郁郁天子山/金鞭岩下看峰峦/丹鹤早随张公去/别有洞天在人间。
谈及最初切入山水画的契机,他感悟到:“我的作品主要选择山水,因为山水画最能代表中国的传统老庄哲学,能体现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在真山真水当中写生,把这些自然的景观再现出来,融入自己的看法,这是对自然造化的一种赞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一种讴歌,对自己心灵的一种洗礼。人的一生应淡泊宁静的去调节自己,应到山水中享受诗意的生活,享受生活的快乐,从山水中品读出一种新的思想境界。”
长年的写生,让王召法领略了祖国的壮美河山和乡土人情,从自然生活与现实生活中不断积累素材和情感体验,采撷山川万物的生机和对人与自然相谐共生的景仰,培养自身的艺术感受力,创作出大量的足以感动心灵的优秀作品。
对于今后的目标,王召法担当的性格更是展露无余:“迎合市场的画家早晚会被淘汰的,因为市场是波动的。我坚信,有独特见解的画家、追求自我的画家、有自己独立风格的画家,不管是市场还是美术史,都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躬耕翰墨开洞天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王召法对书画艺术的执着换来了累累硕果。人民网、美术观察杂志、品牌教育报等多家媒体对他的书画艺术进行了报道,他先后出版了《王朝发画集》、《“三人行”书画雅集》等著作,作品入选《中国书法家作品选集》、《现代书画艺术名家翰墨藏典》、《中国当代美术家2010精品鉴藏》、《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美术作品展览》等书,被台湾、新西兰、美国纽约等收藏家收藏。还先后在纪念艺坛巨匠“齐白石”海内外书画大赛及纪念“草圣怀素诞辰127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中荣获金奖,作品在中国美术馆、郑州美术馆等地展出。
进入2016年,经历过研究生院的学习,得遇名家指导,王召法有机会接触美术界的精英人才,喜讯频频传来:2月4日“三人行”程倾之、王召法、褚夫友书画雅集在山东省滕州隆重开展;5月18日至25日,作品《太行山居》、《太行印象》在炎黄美术馆展出;10月参加“笔墨烟岚”北京宋庄三庐堂展览, 11月份,参加“素墨烟岚——宋韵画院作品联展”,“荣宝斋(天津)学院派中国画新锐提名展”,《艺术市场》第三届新青年艺术家提名展等展览。
当记者惊叹于他的诸多荣誉时,他却淡然一笑:“一切奖项不过是过眼烟云,人嘛,还是实在些好!”
正是他的诚恳做人之道,刻苦求学之心,得到了诸多名家的青睐,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中国水墨画院院长满维起教授评价:“召法待人谦虚真诚、勤奋好学,有山东人执着的韧劲,绘画善于思考”;著名学者、全国特级教师王牧天评价召法的作品:拙中带秀、疏淡内敛,视其画面古意弥蒙、清新雅逸。
在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到江南写生期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现代工笔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重彩画研究会副会长牛克诚教授对王召法甘于吃苦,对艺术的执着精神赞赏道:召法的江南写生作品,一天画一张开三的作品,时间长,用笔慢了,思考的时间多了,行笔缓慢,韵味独出,写出了江南的味道。
“泛舟艺海数十年,翰墨丹青皆深情”,从艺之路,但求本心,王召法已经执著地站在中国山水画这座艺术的殿堂里,用他那颗纯艺的心,诠释着艺术的情怀和魅力,绘制出令人神往的山水境界。衷心祝愿他今后的路走得更宽、更远。(王再旺)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