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广西参政——莆田王凤灵
王凤灵,字应时,孝宗弘治十一年(1498)生,莆田耕源人。笔峰其自号也。正德丁丑进士,官至广西布政司参政。凤灵官刑曹时,曾疏论宦官张锐、都督钱安,大辟之不当赎及给事中陈洸显罪之无可曲宥。其言甚直,朝议莫能夺。守淮时,救灾疏六十上。卒以好激论天下事,见忌罢归,死於倭难。生平所著有《淮阳急稿》及《漫稿》、《汇稿》、《净稿》,各二十卷,旋皆散佚。
凤仪、凤灵生父玉和,博雅好古,秉性刚直,酌酒赋诗,援笔立成,因无意功名,惟以课子凤仪、凤灵入府学读书为乐。凤仪(字东峰)为人沉厚好学,聪明异于常人,淹贯经史,颇为自负。其弟凤灵生有异质,读书过目成诵,日诵书数万言,致力学业,伉直好论天下事,为文章以气胜,善作大书。如其撰《游邵家庄》诗云:“胜景春曾到,名园花正冥。莺啼千树绿,鸥下一溪青。石榻留金谷,帘纱隐翠屏。他山知信美,吾自忆吾亭。”
正德十一年(1516)丙子,莆阳士子应乡试,邑人朱淛为福建布政司乡试中式第一人(解元)。邑人在后街为朱淛、王凤仪、王凤灵等三十四位举人立“步蟾宫坊”。《续莆阳比事》卷八“历试超伦,过目成诵”条载:“王东峰凤仪,七试居首,后领荐为毫州学正。”
凤灵读书之余,性喜纵情山水,如其游天马山,喜吟《天马山中》诗云:“木落万山秋,月明千里夕。幽意忽如何,松风扫白石。海色潜蛟出,天风独鹤还。仙人吹玉笛,明月满空山。”(按:莆郡天马山有二处:一在城西三里,腰凹首骧,其形似马。另一处“天马山”,即莆邑东之塔山,一名文峰岩,岩下旧有伏龙穴。明代御史朱淛居山下,名此山曰“天马”,如淛尝撰《天马山赋》。)
正德十二年(1517),凤灵赴京应省试,为二甲九十六名。
凤灵初授刑部主事,年甫弱冠,乃明习法理如老吏。黄海《续莆阳比事》卷六“赐羜隆恩,改名特旨”条载:“疏复姓者,毫州学正王凤仪偕弟王凤灵,初袭吴姓。”
嘉靖五年(1526),凤灵年未三十,出为湖北襄阳府太守,以母丧归莆阳守孝。其父王琯,字玉和,号质菴,见莆田郑岳《山斋集》卷17《明赠承德郎刑部广东清吏司主事质菴王君墓志铭》,以子凤灵贵,赠知府。(见《兴化府莆田县志》卷十四·封赠)服阕,补淮安。
凤灵明于吏道,以治绩擢陕西提学副使,未抵任,遭谤归。凤灵起补霸州兵备,佐翟銮(字仲鸣)相銮行九边,又督城沙河,凤灵议省赀,忤柄事者,故疏五载,始迁广西参政。凤灵尚未赴任,忌者竟以考察罢之。风灵罢官归途,不耐崎岖道路跋涉,辗转操劳,风餐宿露,抱病于沪。
凤灵归莆阳,结屋城隅,户屦常满,与友交往,白头如新。戚继光在莆抗倭大捷,凤灵赋诗云:“未解甲即登贼驿,三更夜月肃覇刀。不崇朝迅扫妖气,万里天风传露布。”(见姚旅《露书》卷之十一·人篇上)有《淮阳急稿》、《笔峰诗文集》十卷、《笔峰存稿》及诸奏疏存世。嘉靖四十一年(1562)壬戌十一月二十九日四更,倭寇侵扰莆阳,郡城陷后,民资库藏,搜劫无遗;公署民居,祠宇寺观,焚毁殆尽;积尸成丘,血流成河,城中尤甚;死尸塞路,孤域之外,千里为墟。《绿天偶笔》载:“杀进士十九人,举人五十三人。”凤灵不幸被害。。《兰陔诗话》云:“笔峰性伉直,好激论天下事,历官中外咸有声。为文以气胜,诗亦清遒粹美,可比《莆阳居士集》。晚死于倭,良可叹也!”
王凤灵的行书《跋赵令穰湖庄清夏图卷》
另:王凤灵为龙岩县志作叙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龙岩县志》,系龙岩县(今龙岩市新罗区)现存最早之县志,迄今456年矣。其刻本今存(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图书馆,缩微胶卷本存(北京)国家图书馆。
《龙岩县志》叙
石埭汤子1,令龙岩之四年,惠洽化流,爰2始作邑志。志成,走使币3来莆4,属5叙于耕原野史王子灵氏6。王子观厥成7而叙之曰:
允8哉,志乎!夫志,何为也者?夫志,志其所为邑,与是邑之故可征9者,损益宜民以示训也。传10曰:“言之,将以行之也。”又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11是故,文以足言,言以足事,事以足志,斯善志也已矣。昔孔子作《春秋》,以言寓政,王制大行,后世纪载之书,咸衷于是焉,然犹曰:“与其托之空言,不若见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12圣人之志,不可以见其微乎?
龙岩,古新罗县13也。自肇14邑至今,千有余岁,既岨且逖15,治教犹湮。然其间文献有仅存者,志弗可后也。汤子学道爱人,约躬而厚下,诸所树置皆凿凿可书。厘赋节用,垦田修防,崇哲表贞,其大也。其它条分目布,旉16议详明,非志亦无以该17之。是故,志有六义焉:
建邦受地,体国经野18,治之首务也,志《封域》。有土斯有人,民数可稽19,物产不匮,所以固邦而资治也,志《民物》。政教之责,各有司存20,爰志《官师》。道久化成,人文日贲,志《文教》。五材并用21,谁能去兵,国之大防也,志《武备》。山川储灵,英彦22间出,国桢23是赖,器使24惟时,志《人材》。六义成,而一邑之载备矣。小道可观25,多闻是蓄,职思其外,灾异为严,故以《外志》终焉。
是志也,以揆26道则弘,以章宪27则治,以修辞则焕,以传信则贞。由是而达之天下,俟28之百世,汤子之志大行矣,独一邑也乎哉?
汤子,名相,字少莘,“石埭”其号,广之归善29人。能以大道为邑,君子可以占其至矣。故叙。
嘉靖戊午30(1558年)夏六月既望31,莆“耕原山人”、“笔峰”王凤灵、应时甫31书。(篆印:笔峰王应时氏)
【注释】
本章为明代福建莆田籍进士王凤灵(字应时)为本志所作之序。
1、汤子:即本志总修纂、时任龙岩知县汤相。据本序等载:汤相,字少莘,号石埭,广东归善人,举人,嘉靖三十二年至四十年(1553—1561年)任龙岩知县,历时九年,其间嘉靖三十五年至三十七年(1556—1558年)修成本志。明泉州大儒何乔远(1558—1631年)《闽书》称汤相:“宽仁有容,静密多大虑,以大道教民。”
2、爰(音“援”):于是。
3、使币:礼品。
4、莆:明朝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今析为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涵江区等。
5、属:古同“嘱”。
6、耕原野史王子灵氏:即王凤灵。
王凤灵,字应时,福建莆田县耕原(今莆田市城厢区梅峰)人,号笔峰、耕原山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先后任刑部主事、襄阳知府、淮安知府、霸州兵备、陕西提学、广西参政(未赴任)。罢归,在倭寇之乱中罹难。书法家,著有《笔峰文集》。事载明代焦竑《国朝献征录·陕西提学副使王凤灵传》、清代《四库提要·笔峰存稿》、1999年《(莆田市)城厢区志》等。
《四库提要·笔峰存稿》略云:
凤灵,字应时,莆田人,笔峰其自号也。正德丁丑进士,官至广西布政司参政。凤灵官刑曹时,曾疏论宦官张锐、都督钱安大辟之不当赎,及给事中陈洸显罪之无可曲宥。其言甚直,朝议莫能夺。守淮时,救灾疏六十上。卒以好激论天下事,见忌罢归,死于倭难。生平所著有《淮阳急稿》及《漫稿》、《汇稿》、《净稿》,各二十卷,旋皆散佚。
7、厥:其。成:原版作“咸”。
8、允:适当。
9、征:验证。
10、传:泛指经典。
11、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文章若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久远。此句与下文“文与足言”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12、与其托之空言,不若见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汉·赵岐《〈孟子〉题辞》:“仲尼有云:‘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按《史记·太史公自序》作“载之空言”。司马贞索隐:“案:孔子之言见《春秋纬》,太史公引之以成说也,空言谓褒贬是非也。”
13、新罗:县名,西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南朝宋泰始四年(468年)废,共186年,辖地在今福建西部。唐开元二十四(736年)建汀州,下辖长汀、新罗、宁化三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新罗县因城东有龙岩洞,易县名为“龙岩”。唐大历十二年(777年),龙岩改隶漳州。
14、肇:开始,开置。
15、岨(音“居”):阻隔。逖(音 “替”):远。
16、旉:古同“敷”,广博周遍。敷议,即博议、宏论。
17、该:完备,详备。
18、体国经野:划分国都,丈量田野,即上古之时把国都划分为若干区域,由贵族分别居住或让奴隶平民耕作,泛指治理国家。句出《周礼·天官·序官》:“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高官分职,以民为极。”
19、稽:查考。
20、司存:执掌,职掌。《论语·泰伯》:“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21、五材:原指水、火、金、木、土等五种基本物,泛指日常生活、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物,如《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
22、彦:古代指有才德的人。
23、国桢:国家栋梁。桢,古代筑墙时所立的柱子。
24、器使:量材使用。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离合根》:“为人臣常竭情悉力而见其短长,使主上得而器使之。”
25、小道可观:《论语·子张》:“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
26、揆:推测,揣度。
27、章宪:国家的规章法令。
28、俟:等,待。
29、归善:县名,据1982年《中国历史地图集》“明·广东·万历十年·1582年”册页:归善县,明属广东惠州府,为附廓。民国元年(1912年),惠州废府,与归善县合为惠阳县。今为广东惠州市惠阳区。
30、嘉靖戊午:即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嘉靖(1522—1567年),明世宗朱厚漗年号。
31、既望:农历每月的十六日。
32、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多用于表字之后,王凤灵字应时,故“应时”后加“甫”。


最新推荐
- · 老家来人啦!
- · 儋州王氏家谱编修圆满收官,王大伦老先生挥
- · 额尔古纳的夏天
- · 固始县委领导莅临福州调研访问
- · 我与世王会亦鸣秘书长的结缘
- · 王昱(王宗浩子)
- · 王大举(王伯大堂弟)
- · 第十八届世界王氏联谊大会精彩回顾
- · 世王聚吉 光耀宗林——吉林经济发展大会暨
- · 王氏始祖姬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