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涛即席挥图的《松鹰图》
王雪涛(1903-1982),河北成安人,自幼酷爱书画,16岁时便辞家赴保定求学于高等师范学校,学习绘画并与著名学者、画家、文史学家王森然先生相识并结成挚友。
由于天资聪敏,学习刻苦,成绩斐然。毕业后,在数所学校教画,而后得到好友的支持及资助。北上京城,1922年考入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科,后转入国画科,也是最早接受现代艺术教育的画家之一。
由于天资聪敏,学习刻苦,成绩斐然。毕业后,在数所学校教画,而后得到好友的支持及资助。北上京城,1922年考入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科,后转入国画科,也是最早接受现代艺术教育的画家之一。

王雪涛即席挥图的《松鹰图》
王雪涛 《松鹰图》
设色纸本,142.5×80cm
1956年,王雪涛随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欧洲时,曾与西方艺术大师毕加索当面交流、切磋技艺,即席挥毫只用了七分钟就画了一幅《松鹰图》,当时在场的毕加索非常震惊,对王的一挥而就、高超技艺赞叹不已。
此《松鹰图》,在明代林良的基础上加以融汇贯通,粗枝枯叶,墨色淋漓。干笔渴墨处尤见功力,以色助墨、以墨显色,将萧杀的秋意渲染的淋漓尽致。
画中一只雄鹰雄踞于枝干之上,虽未振翅,但繁厚的翎毛、转折有力、富有弹性的背部、颈部曲线,冷眼观世的神情皆蕴藏着力量,构图精巧,独具意趣,为王氏艺术成熟时期所作。
1924年,王雪涛拜齐白石为师,向齐白石学画,非常用功,每天画十几个小时。齐白石评价他:“学画只能授其法,未闻有授其手者,今雪涛此幅,似白石作,余何时授也,白石记”(题荷花);“蓝已清矣,申戊秋八月雪涛仁弟属兄璜”;“相亲寂寞老疏迂,同调忘手法不孤,怜汝启予适也意,柴门风雪日停车,雪涛仁弟画此因闻余欲画背面,先画此呈余论定,正合余意,题二句绝归之,时乙丑十月十二日齐璜,是不倒翁”。
1956年,王雪涛随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欧洲时,曾与西方艺术大师毕加索当面交流、切磋技艺,即席挥毫只用了七分钟就画了一幅《松鹰图》,当时在场的毕加索非常震惊,对王的一挥而就、高超技艺赞叹不已。
此《松鹰图》,在明代林良的基础上加以融汇贯通,粗枝枯叶,墨色淋漓。干笔渴墨处尤见功力,以色助墨、以墨显色,将萧杀的秋意渲染的淋漓尽致。
画中一只雄鹰雄踞于枝干之上,虽未振翅,但繁厚的翎毛、转折有力、富有弹性的背部、颈部曲线,冷眼观世的神情皆蕴藏着力量,构图精巧,独具意趣,为王氏艺术成熟时期所作。
1924年,王雪涛拜齐白石为师,向齐白石学画,非常用功,每天画十几个小时。齐白石评价他:“学画只能授其法,未闻有授其手者,今雪涛此幅,似白石作,余何时授也,白石记”(题荷花);“蓝已清矣,申戊秋八月雪涛仁弟属兄璜”;“相亲寂寞老疏迂,同调忘手法不孤,怜汝启予适也意,柴门风雪日停车,雪涛仁弟画此因闻余欲画背面,先画此呈余论定,正合余意,题二句绝归之,时乙丑十月十二日齐璜,是不倒翁”。
说明:王雪涛(1903-1982),河北成安人,原名庭钧,字晓封,号迟园,中国现代著名小写意花鸟画家,也是白石老人最为得意的门生之一。他的作品摆脱了明清花鸟画的僵化程序,创造了清新灵妙,雅俗共赏的鲜明风格。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