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登】农村改革先锋——王郁昭

王郁昭,1926年出生于文登区大水泊镇方池泊村,1941年参加革命,曾任文登县天福山区文教助理、区教师抗日救国会会长等职务,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初,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先遣纵队,参加过开封、豫东、淮海、渡江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王郁昭先后担任芜湖市军管会文教部军代表、安徽师范学院教务长、安徽省科委副秘书长、合肥师范学院副院长等职务。“文革”期间王郁昭全家被下放到淮北,正是这3年的经历,使王郁昭与农民建立了更深厚的感情,对农村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文革后,王郁昭任滁县地委书记,冒着来自全国的压力在滁县地区全面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在他的努力下,“大包干”责任制得到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承认,并在全国推广。
王郁昭介绍,他在的地方原来叫滁县地区,现在叫滁州。他推广农村改革,推广农村‘大包干’,凤阳的小岗生产队搞包产到户的‘大包干’。当时的山东省委第一书记是万里同志,他在万里同志的支持下推广农村改革,后来又得到邓小平的支持和肯定,所以“大包干”就在全国推广开了。
1983年4月王郁昭任安徽省省长,在进一步稳定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他把农村第二步改革的重点集中在乡镇企业的发展,较早地提出了户办、联户办、村办、乡(镇)办的四轮驱动方针,强调抓“三专”(专业户、专业村、专业经济小区)、“两厂”(家庭工厂、联户工厂),把发展乡镇企业植根于农民群众的家庭经营之中,把千家万户作为发展乡镇企业的动力源泉。
1987年后,王郁昭相继出任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扶贫基金协会会长,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会长及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他以更广阔的视野关注农村改革和发展,撰写了大量调研文章,为中央制定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农村扶贫新机制、农村费税改革等重大决策,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和许多建设性建议。(许斌)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