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红色文登】农村改革先锋——王郁昭

2016-07-30 10:47:00来源:文登网

打印 字号: T|T
    文登网讯 2016年7月16日,被誉为“农村改革先锋”的文登籍人士王郁昭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王郁昭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上世纪70年代末,王郁昭领导安徽省滁县地区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首创的“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王郁昭,1926年出生于文登区大水泊镇方池泊村,1941年参加革命,曾任文登县天福山区文教助理、区教师抗日救国会会长等职务,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初,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先遣纵队,参加过开封、豫东、淮海、渡江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王郁昭先后担任芜湖市军管会文教部军代表、安徽师范学院教务长、安徽省科委副秘书长、合肥师范学院副院长等职务。“文革”期间王郁昭全家被下放到淮北,正是这3年的经历,使王郁昭与农民建立了更深厚的感情,对农村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文革后,王郁昭任滁县地委书记,冒着来自全国的压力在滁县地区全面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在他的努力下,“大包干”责任制得到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承认,并在全国推广。
  王郁昭介绍,他在的地方原来叫滁县地区,现在叫滁州。他推广农村改革,推广农村‘大包干’,凤阳的小岗生产队搞包产到户的‘大包干’。当时的山东省委第一书记是万里同志,他在万里同志的支持下推广农村改革,后来又得到邓小平的支持和肯定,所以“大包干”就在全国推广开了。
  1983年4月王郁昭任安徽省省长,在进一步稳定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他把农村第二步改革的重点集中在乡镇企业的发展,较早地提出了户办、联户办、村办、乡(镇)办的四轮驱动方针,强调抓“三专”(专业户、专业村、专业经济小区)、“两厂”(家庭工厂、联户工厂),把发展乡镇企业植根于农民群众的家庭经营之中,把千家万户作为发展乡镇企业的动力源泉。
  1987年后,王郁昭相继出任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扶贫基金协会会长,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会长及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他以更广阔的视野关注农村改革和发展,撰写了大量调研文章,为中央制定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农村扶贫新机制、农村费税改革等重大决策,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和许多建设性建议。(许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