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首写心诗的篆书女杰——王茁

王茁

王茁坭兴陶“龙涎流香”壶

王茁创作的中山王篆书作品:清气若兰
我认识王茁是在去年12月,大家一同参加“广西首批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北京大学培训班。这批文化名家是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评授的,共100名,都是广西宣传思想文化系统的佼佼者,有大学校长、教授,有研究机构专家、学者,有著名作家、艺术家,也有新闻出版行业精英。我来自基层新闻单位,有幸跻身其中,宛如一位学子被叫进校长办公室,茫然不知所措,诚惶诚恐的。好在这些文化名家和蔼亲切、平易近人,课间交流活跃,大家便慢慢地熟络起来,我的拘谨与不安也就渐渐地消失了。我是到北大后第三天才与王茁有交往,当时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一位领导介绍说王茁是著名书法家、陶艺家,说实在的,我的第一反应是惊讶,但细细端详,面前这位略显腼腆的年轻女士的确气华非凡、素雅婉约。晚上打开电脑,在“360搜索”上输入“王茁”二字,“王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王茁中山王篆书心经”“王茁篆书千字文字帖”等信息一串串闪跳出来,获奖作品名录中省级以上的就有30多项。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中山王篆书”对我来说是个新概念、新名词,好奇之心促使我翻阅王茁的中山王篆书作品及其赏析。作品展开,“清丽幽香、流畅典雅”这两个词语涌入我这个篆书门外汉的心田。“用笔精致细腻而一丝不苟,虽细如铅丝,然线条富有弹性和质感。结体空灵多变,婉约多姿而不失峻健挺拔之质,章法开张大气,一派浑穆气象,典雅静气,古意盎然。”一位书法理论丰富、文字功底深厚的评论家这样点评王茁的作品,他道出了我无法言语的心声,而这时我对王茁也已经是景仰之意了。
从交流中得知,王茁的书法艺术首先来自家庭的熏陶。她出生于广西钦州市一个书香世家,父亲王兆儒是中国书法家协会招收的第一批会员,还是广西第一批坭兴陶工艺美术大师,曾长期担任钦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王茁自幼喜爱书画,4岁开始握笔练字,潜心钻研书法艺术,同时还喜爱诗词歌赋等传统国学。凭借良好的天赋,加上好学上进的精神,王茁学业上收获丰厚,获得了电子政务和公共管理双硕士学位。虽然如此,但是她还是酷爱书法艺术,所以大学毕业干了一段时间公务员后,她就毅然辞职了。
王茁钻研书法,一方面勤于临池实践,另一方面善于思考,从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去观摩和感悟。她在题为《俯首写心诗》这篇文章中写到:“观上下千年,更迭多少潮来人往,转阴阳百世,轮回几番爱恨情愁,既知万物皆有道法,何不一一任其自然……大象小我,洗目聆天理,俯首写心诗。”她对书法的理解已经上升到“道”的高度。也正因为如此,她的书法作品常常是自作诗词,以更深层次的艺术来表达其情感意蕴和审美情趣。《怀馨馆自作诗》这幅书法作品中的诗作:“玉兰百合逸芳华,幽室香盈夜笼纱,忽问君心何所系,顾怜窗下紫藤花”就是她自撰的。此情此景,莫不道出了王茁内心深处蕴含的深深的诗意情怀。这些年来王茁以自然大道和现实生活中去观察和领悟得出的心声绝句“喜愁来现世,心曲与谁弹”,一直深深打动着圈内文人骚客的心弦。
古人云,艺术要“写其独至”,即强调艺术作品的独创性,告诫学者既要情有独钟,又要博采众长,才能花开高枝,独上高楼。王茁智慧超群,6年前偶得《中山王圆壶》《中山王方壶》《中山王鼎》摹本,让她看到了书法艺术中的新的诗情画意。中山王金文属于工整秀逸风格的书法,布局疏朗匀衡,结字张弛有度,极具婀娜多姿、精丽潇洒的艺术魅力。王茁这样描述:“曾见泥水匠盘铁丝以立桩柱而得解铁篆之绵韧,见檐下燕衔食归似尾剪彩云而悟中山之雅逸。”这也点燃了她另辟蹊径的艺术追求,立志揽众长、追雅奇,独创篆书新体系。然而,中山王金文字例不足五百,比甲骨文还要少得多,“字例少”这是书法创作的巨大障碍,很多人会因此而却步。当然,王茁不属于“很多人”之列。她虽然性格较为内向,不善言辞,但在艺术追求上却有一股韧劲,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具有深厚的古文字功力。她参照清代篆书大家折中大小篆而自出机抒的成功经验,借鉴金文、大小篆的结字规律,利用六书及文字和书体演变原理,劈边削梢,凿心理脉,逐字探究。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很快便探索出一套风格别致的“王茁中山王篆书”体系。在2011年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览中,她的《千字文节选》“中山王篆书”中堂一举成名,获得最高奖。权威人士这样评价:用笔精到,点画遒劲流畅,线条清纯文雅,书卷气很浓,通篇洗练干净、气息舒畅、气韵生动,品位古朴高贵,如小桥流水,惠风和畅。近几年王茁的作品均是以中山王篆书见长,字法日益娴熟,在书法界频频摘金夺冠。她成为了圈里圈外热议的焦点人物。
王茁的生长地钦州市是坭兴陶的故乡。坭兴陶又名紫泥陶,已有1300多年历史,它与江苏宜兴紫砂陶、四川荣昌陶和云南建水陶一并被誉为“四大名陶”。坭兴陶具有的文化性、历史性和经久不变的品质与古代青铜器十分接近,而且泥质细腻,易于表现书法艺术。王茁所钟情的中山王篆书,重要源头正是青铜器铭文,于是她灵光闪现,萌生出“用中山王篆书来拓展坭兴陶的文化表现空间、以新的书法艺术来提升坭兴陶的文化内涵”这一设想,并实践创作出一批器型寓意与雕刻装饰完美结合的作品。今年6月4日,我应邀到南宁参观王茁的书法陶艺展,零距离欣赏这些书法与陶艺融为一体的作品。只见这些作品铭文体态修长,遒劲飘逸,风姿绰约,器具形态雅致,格调高古,神韵四溢。徜徉其中,犹如沐浴着一缕清新、纯静的轻风。展厅中间陈列的《清莲瓶》,造型娴静典雅,仿佛美女玉立,又似娇莲出水,瓶颈以浮雕的8朵缠枝莲花为装饰,瓶底以8瓣立体的荷萼相承托,内文配以千古名篇《爱莲说》,以单刀刻出金文中锋线条,刀法精炼娴熟,整体窑变多彩,色调可人,寓意深邃,富含文化内涵。资料显示,王茁的陶艺作品《玉蟾瓶》《钟鼓和乐瓶》《金文长寿瓶》《龙涎流香壶》先后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王茁仍然低调地在艺术道路上磨砺前行。书法陶艺展上,我与王茁并没有相遇,在微信上也只是聊了几句礼节性的话,但她那沉着的个性,聪慧娴静的气质,通过古雅俊秀、空灵活脱的中山王篆书、坭兴陶雕刻,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中。对王茁及她的作品,才疏学浅的我只有欣赏和折服的份儿,思索良久,只觉得著名篆书大家王友谊为王茁题写的对联 “篆法质沿古意,经文化度今情”,已经道出了王茁崇道豁达的文人情怀和不落凡尘的贵胄追求。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