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追忆王家达
著名评论家、中国小说学会会长雷达:不仅是小说,他的纪实文学也有着非常突出的成就
对于王家达的小说,中国小说学会会长雷达用“黄河小说”概之。五年的大学同窗,雷达对王家达比常人有着更多的了解。雷达回忆说,“我和王家达在兰州大学不仅是一个班,还是同宿舍的室友,我们最开始在段家滩的兰州艺术学院上了一年,当时的校长是常书鸿,后四年转到了兰州大学中文系。王家达的创作应该是从1958年前后大跃进时期开始的,1959他就开始在《人民文学》、《甘肃文艺》发表文章,他的文章发表后同学们都抢着看,为此成了同学中的偶像。”
雷达说,王家达非常刻苦好学,喜欢泡图书馆,经常看到他一本接着一本地读世界名著,他看小说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读出声来。“王家达在全国都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作家,不仅是小说,他的纪实文学也有着非常突出的成就,《敦煌之恋》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和"五个一工程奖",还有《天下第一鼓》也是非常好的一部作品,他还有很多长篇小说被改编为电视剧,因此他的文学创作成就是无法估量的。”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叶舟:他给我留下了宽厚善良、关注后辈的印象
鲁迅文学奖得主、兰州晨报记者叶舟,虽然和王家达没有非常深的交往,但这位长者还是给他留下了宽厚善良、关注后辈的印象。叶舟说,“家达主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口地道的兰州话。他对我一直很关心,每次见面都叫我"小叶舟",然后就会说,我又看到你发表的文章了。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有一次家达主席看见我说,我看到《作家文摘》连载你的小说,我都收集起来了,等收集齐一起送给你,在这之前,我压根不知道转载这回事儿。”在叶舟的印象里,王家达主席非常沉默寡言,“我唯一一次看到他心花怒放,就是他和老同学雷达老师在一起,说着流畅的兰州话追忆青春往事。”王家达主席还和兰州晨报有着一段渊源,“家达主席的《敦煌之恋》发表后,当时还没有获得鲁迅文学奖,我给他打电话说希望能够在兰州晨报上连载,他二话没说把书送给我,在送给我的一本书上还签上了名字,当时在兰州晨报上全文连载了这部作品。”
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王登渤:西部文学具有开拓和标志意义的作家
家达主席是一位非常严谨勤勉的作家,土生土长的兰州人,一直生活在兰州。可以说,他是甘肃西部文学具有开拓和标志意义的作家,在西部文学的创作领域,诸如《清凌凌的黄河水》是一部写进史册的作品,他的《敦煌之恋》作为报告文学范畴,获得了首届鲁迅文学奖。他是一个非常有责任感,有忧患意识的作家,他从来不随波逐流,不急功近利,是一位默默耕耘,勇于坚守的作家,他是一位清新的作家,值得让人敬佩的西部作家。
新时期以来,甘肃文学能在全国文学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王家达功不可没。
兰州晨报首席记者平丽艳
甘肃省作协主席马步升:让我再叫您一声家达老师吧
我与家达老师正式交往的时间大约在1999年的春天。那一天,开会的地点在兰州大学,会期一天,据说,是家达老师点名要我参加的。不料,我却走不开。下午,我横穿大半个兰州城赶到兰大。此时,下午的会已经开了。家达老师的脸色很冷,说你就是某某某啊,我说我是某某某,他说你早上干啥去了不来开会,我说了缘故。家达老师忽然说,刚读了你的长篇散文《故乡天下灾荒》,写的真好,一个年轻娃娃能写出这么好的东西,不得了。在场的几位前辈都一片声附和。随即,家达老师让我发言,主题是讨论甘肃文学的发展情况。我略略说一些大好形势后,话锋一转,大谈各种不足,也涉及到在场的几位前辈,我也丝毫不打算给谁面子。
我以为,这一下我就彻底断绝与甘肃文坛那仅有的一点联系了。没想到仅过了几天,家达老师打电话说,你那天的发言很好,切中要害。接着说作协有一个采风活动,问我愿不愿参加。我说愿意。此后,差不多的采风活动,差不多的文学活动,家达老师都要求我参加。在一次次活动中,我也学到不少东西。他的话还是那么少,但他允许我们这些晚辈胡说八道。家达老师的长篇小说《所谓作家》出版后,要在兰州开研讨会,他希望我准备一个比较扎实的发言稿。和参加任何人的作品研讨会一样,没有因为他是主席,我就不批评了。我对这部作品的优点说得很充分,缺点也说了不老少。随后,更年轻的杨光祖先生在发言中,也谈了家达老师作品中许多不足之处。对于我们的发言,家达老师一边认真记录,间或也表示认同。
一个长者的形象于此在我面前树立起来了。
确实,家达老师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也是一个优秀的长者。他写过许多有影响的小说,比如《清凌凌的黄河水》。给他带来重要荣誉的是报告文学《敦煌之恋》。这是甘肃省第一个拿到鲁迅文学奖的作品。其实,真正显示分量的是徐迟报告文学奖。第一届徐迟奖跨度达二十三年,也就是说,评选对象为全国二十三年间发表的报告文学作品。只有十部作品获奖,甘肃一举拿到两个。一个是家达老师的《敦煌之恋》,一个是我的同事董汉河先生的《西路军女战士蒙难记》。
如今,家达老师走了,让我再叫您一声家达老师吧,但愿您在去往天堂的路上听得见。
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杨光祖:在报告文学领域成就卓著
王家达是享誉西部的著名作家,他的创作大体分三个阶段,早期以短篇小说《清凌凌的黄河水》为代表,风格轻灵,文字优美。中期以报告文学《敦煌之恋》为主,开始介入社会,敢于撕开人性的黑暗面。后期以长篇小说《所谓作家》为代表,颇有《儒林外史》之风,嬉笑怒骂,诙谐讽刺,文笔老辣,思想深刻。《磨坊家的女儿》是一部反思“文革”的优秀长篇小说,书名后改为《乔女》。
小说之外,王家达在报告文学领域成就卓著。中篇报告文学《天下第一鼓》获1995年中国报告文学奖。《敦煌之恋》在1996年《当代》刊出后,人民文学出版社马上出版了单行本,并于1997年获得了首届鲁迅文学奖,2002年又获首届徐迟报告文学奖。《敦煌之恋》不仅描写了敦煌与知识分子的故事,它更着力写了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和不公正待遇,雷达说:“它写了一群艺术上的殉道者,精神上的民族魂。”他们为敦煌付出了自己的热血和生命,但社会并没有给他们公正的待遇。有人认为,他把诗和散文的因素巧妙地糅进了报告文学,完成了一部诗化的报告,因而在文体上也颇有建树。
对于王家达的小说,中国小说学会会长雷达用“黄河小说”概之。五年的大学同窗,雷达对王家达比常人有着更多的了解。雷达回忆说,“我和王家达在兰州大学不仅是一个班,还是同宿舍的室友,我们最开始在段家滩的兰州艺术学院上了一年,当时的校长是常书鸿,后四年转到了兰州大学中文系。王家达的创作应该是从1958年前后大跃进时期开始的,1959他就开始在《人民文学》、《甘肃文艺》发表文章,他的文章发表后同学们都抢着看,为此成了同学中的偶像。”
雷达说,王家达非常刻苦好学,喜欢泡图书馆,经常看到他一本接着一本地读世界名著,他看小说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读出声来。“王家达在全国都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作家,不仅是小说,他的纪实文学也有着非常突出的成就,《敦煌之恋》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和"五个一工程奖",还有《天下第一鼓》也是非常好的一部作品,他还有很多长篇小说被改编为电视剧,因此他的文学创作成就是无法估量的。”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叶舟:他给我留下了宽厚善良、关注后辈的印象
鲁迅文学奖得主、兰州晨报记者叶舟,虽然和王家达没有非常深的交往,但这位长者还是给他留下了宽厚善良、关注后辈的印象。叶舟说,“家达主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口地道的兰州话。他对我一直很关心,每次见面都叫我"小叶舟",然后就会说,我又看到你发表的文章了。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有一次家达主席看见我说,我看到《作家文摘》连载你的小说,我都收集起来了,等收集齐一起送给你,在这之前,我压根不知道转载这回事儿。”在叶舟的印象里,王家达主席非常沉默寡言,“我唯一一次看到他心花怒放,就是他和老同学雷达老师在一起,说着流畅的兰州话追忆青春往事。”王家达主席还和兰州晨报有着一段渊源,“家达主席的《敦煌之恋》发表后,当时还没有获得鲁迅文学奖,我给他打电话说希望能够在兰州晨报上连载,他二话没说把书送给我,在送给我的一本书上还签上了名字,当时在兰州晨报上全文连载了这部作品。”
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王登渤:西部文学具有开拓和标志意义的作家
家达主席是一位非常严谨勤勉的作家,土生土长的兰州人,一直生活在兰州。可以说,他是甘肃西部文学具有开拓和标志意义的作家,在西部文学的创作领域,诸如《清凌凌的黄河水》是一部写进史册的作品,他的《敦煌之恋》作为报告文学范畴,获得了首届鲁迅文学奖。他是一个非常有责任感,有忧患意识的作家,他从来不随波逐流,不急功近利,是一位默默耕耘,勇于坚守的作家,他是一位清新的作家,值得让人敬佩的西部作家。
新时期以来,甘肃文学能在全国文学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王家达功不可没。
兰州晨报首席记者平丽艳
甘肃省作协主席马步升:让我再叫您一声家达老师吧
我与家达老师正式交往的时间大约在1999年的春天。那一天,开会的地点在兰州大学,会期一天,据说,是家达老师点名要我参加的。不料,我却走不开。下午,我横穿大半个兰州城赶到兰大。此时,下午的会已经开了。家达老师的脸色很冷,说你就是某某某啊,我说我是某某某,他说你早上干啥去了不来开会,我说了缘故。家达老师忽然说,刚读了你的长篇散文《故乡天下灾荒》,写的真好,一个年轻娃娃能写出这么好的东西,不得了。在场的几位前辈都一片声附和。随即,家达老师让我发言,主题是讨论甘肃文学的发展情况。我略略说一些大好形势后,话锋一转,大谈各种不足,也涉及到在场的几位前辈,我也丝毫不打算给谁面子。
我以为,这一下我就彻底断绝与甘肃文坛那仅有的一点联系了。没想到仅过了几天,家达老师打电话说,你那天的发言很好,切中要害。接着说作协有一个采风活动,问我愿不愿参加。我说愿意。此后,差不多的采风活动,差不多的文学活动,家达老师都要求我参加。在一次次活动中,我也学到不少东西。他的话还是那么少,但他允许我们这些晚辈胡说八道。家达老师的长篇小说《所谓作家》出版后,要在兰州开研讨会,他希望我准备一个比较扎实的发言稿。和参加任何人的作品研讨会一样,没有因为他是主席,我就不批评了。我对这部作品的优点说得很充分,缺点也说了不老少。随后,更年轻的杨光祖先生在发言中,也谈了家达老师作品中许多不足之处。对于我们的发言,家达老师一边认真记录,间或也表示认同。
一个长者的形象于此在我面前树立起来了。
确实,家达老师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也是一个优秀的长者。他写过许多有影响的小说,比如《清凌凌的黄河水》。给他带来重要荣誉的是报告文学《敦煌之恋》。这是甘肃省第一个拿到鲁迅文学奖的作品。其实,真正显示分量的是徐迟报告文学奖。第一届徐迟奖跨度达二十三年,也就是说,评选对象为全国二十三年间发表的报告文学作品。只有十部作品获奖,甘肃一举拿到两个。一个是家达老师的《敦煌之恋》,一个是我的同事董汉河先生的《西路军女战士蒙难记》。
如今,家达老师走了,让我再叫您一声家达老师吧,但愿您在去往天堂的路上听得见。
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杨光祖:在报告文学领域成就卓著
王家达是享誉西部的著名作家,他的创作大体分三个阶段,早期以短篇小说《清凌凌的黄河水》为代表,风格轻灵,文字优美。中期以报告文学《敦煌之恋》为主,开始介入社会,敢于撕开人性的黑暗面。后期以长篇小说《所谓作家》为代表,颇有《儒林外史》之风,嬉笑怒骂,诙谐讽刺,文笔老辣,思想深刻。《磨坊家的女儿》是一部反思“文革”的优秀长篇小说,书名后改为《乔女》。
小说之外,王家达在报告文学领域成就卓著。中篇报告文学《天下第一鼓》获1995年中国报告文学奖。《敦煌之恋》在1996年《当代》刊出后,人民文学出版社马上出版了单行本,并于1997年获得了首届鲁迅文学奖,2002年又获首届徐迟报告文学奖。《敦煌之恋》不仅描写了敦煌与知识分子的故事,它更着力写了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和不公正待遇,雷达说:“它写了一群艺术上的殉道者,精神上的民族魂。”他们为敦煌付出了自己的热血和生命,但社会并没有给他们公正的待遇。有人认为,他把诗和散文的因素巧妙地糅进了报告文学,完成了一部诗化的报告,因而在文体上也颇有建树。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