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阅读王定国:老派的爱,荒村般的孤寂

2015-12-13 10:51:02来源:晶报

打印 字号: T|T
《那么热,那么冷》译林出版社2015年10月版
王定国部分台版作品。
○张耀仁
如果时间可以任意调拨,而今在事事皆已印证的前提下,我们是否将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让王定国重新来过的话,他还会走上房地产之路吗?作为一名家财万贯的商人与拥有文名但未必拥有经济资本的小说家,两者之间没有孰高孰低的问题,而是“小说一样的人生,才让我成为小说家”,这容或是他在停笔多年之后,再次出手的缘故。
从1971年开始写作,1982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离乡遗事》与散文集《细雨菊花天》,到2015年出版第一本长篇小说《敌人的樱花》,超过四十年的创作生涯,王定国共完成了十二本书。其中真正属于小说的创作仅有六本,其中五本系短篇小说集,从时间报酬衡量的话,他可谓寡产作家。
个中缘由,固然是因为长达近二十年的停笔,在对于现世的失落与狂热下,使得他不得不抛下文学,直到走过小说般的人生,终究还是回到小说的怀抱。

我经常觉得一个作家如果写得好,就连访谈或得奖感言这样原本算不上作品的内容,也有着无比迷人的魅力,王定国在我看来就是这样犀利的作者。你可以从中感受到他内心骚动的愤怒与悲伤,你也可以被他看似荒诞却沉静的叙述逗得哭笑不得,而那一荒诞的内里,不正是此时此刻,我们身为圈内圈外人所经历的全部吗?
也因此,就他近三年复出的小说来看,几乎是过去年岁里,那个曾经立誓写作、将文学供得比任何事物都高的少年的总和。如果说,《那么热,那么冷》(2013)是复归台湾文学的写实传统,那么承续而来的《谁在暗中眨眼睛》(2014)就是如何精细化写实这一技艺的再现。这两本书彻底体现了老派文人向来兼备的宽容与哀悯,那是一切已了然于胸的冷眼与热心。如“急着要把什么都抓住,越急越显露着一种老样的孤单”(《女汤》)、“不把失去的穿回来,好像更没有机会成为真正的女人吧”(《暮迟》),王定国的人情世故叫人一面读一面笑,笑着笑着竟泪流满面。

那不由得使人对照他早期的小说,同样有着对人世的嘲讽,同样有着慧黠的情节设计,就是少了举重若轻与会心一笑的轻盈。无论是《留情》或《隔山》这类工于二元并置结构的设计;抑或《君父的一日》《宣读之日》这类涉及社会指控的批判小说,他早期的作品要不失之于附骥现实,要不失之于丢失现世,在刻意捏造故事的前提下,往往出现过于冗长或沉重的缺失,大部分篇章仍过于拘泥“必然说点什么”。
也因此,王定国近三年出手的作品才会那么令人惊艳:彻底摆脱了意识形态,从而专心一意地潜入内在情感,将情感归还给情感本身,这是台湾小说一直以来欠缺的层面。杨照指出他平反了“写实”与“悲情”,事实上,他不单平反了两者,更重要的是平反了爱情之于文学的重要性。曾几何时,爱情变成了严肃文学的毒药,然而,没有情感的小说也就没有欲望,没有欲望也就没有力量,无法从中获致力量的作品还能称之为优秀吗?
说穿了,爱情缺席的现象,印证了台湾文学家根本不知也不懂得谈情说爱,他们太习惯文学理论也太懂得保护自我了,只停留于真空的作品如何打动读者?
所以王定国近乎耽溺地、不厌其烦地描摩情爱,无论是老少恋、外遇、畸恋甚至同性恋,在在使人重新面对爱、发现爱。也确实,爱情之所以重要,在于它启动了许多附属活动,无论是食色性也抑或恩怨情仇,有多少人事不正是因着情爱诱发了往后的不幸与至福?这也是阅读他每每感到温暖无比、荒谬无比、悲伤无比的主因,毕竟谁的心里没有一束缺憾的樱花呢?
作为王定国至关重要的书写象征,樱花除了指涉情爱之美与之单薄,更多的是短暂无踪的寓意。为避免陷入批判崇日论述的先验窠臼,本文无宁倾向“樱花即殉美”这一意象。换言之,樱花既意味着最美好的情事往往一瞬即逝,也意味着一瞬即永远,故而他再三反复挪用樱花这一意象,在《樱花》里它是年轻而勇敢无比的少女;在《孤芳》里它是一闪而逝的悲伤;至于《某某》里则是终结牵挂的背景,而在《敌人的樱花》里,它是表里不一的欲望,是至为深沉的伤害与缺憾。
这几乎是王定国三年来所主张的美学:“我们通常对于未来总是一无所知,直到事发后才说那是命运。”他笔下人物记挂的至为高贵的秘密,终究沦为可笑的谈资,这使得他的小说读来又悲伤又荒谬,尽管他说他想要表达的并非悲伤,由此也就印证了停笔多年来顿悟的心法:“我敬重文字如同遵守品格,我轻名淡利宁为社会孤人。”如果不是孤人,他恐怕无法忍受长年不写,如果不是敬重文字,他笔下的世界不会始终存在着苍茫寂寥。文学世界如斯极端,不单要求作者竭泽而渔,也要求作者守身如玉,似乎稍一不慎就会坠入深渊,那仿佛在他最新的作品《敌人的樱花》所写:“如果还没准备好,我们可以不要开始。”

准备什么呢?也许是如何洞穿人世的幽微,也许是如何调度现实与美学的交轨,以王定国的话来説,那即是:“敌人在梦中歼灭,樱花在床头盛开。”敌人说穿了就是现实,却只能在梦中被击溃,愈发显出现实的残酷;而樱花是梦想,开在不合时宜的床头,愈发显出梦想的荒谬错置。这是他一直以来的书写核心,经由毫不留情的现实突袭,平添梦想的可笑与笑中带泪的悲伤,只不过早期太在意现实,忘了情感的可贵与纯真,故而近三年的作品,无非将感情复归至人的本身,无论是否遭遇现实的摧击,笔下的人物总是有着细丝般牵连的秘密。而那秘密的书写,恰是王定国攻无不克的利器。
然而,不知是不是操之过急,复出的王定国连续三年以直拳面向现实、面对情爱,也不免使我们在最近的这本长篇小说中,嗅到一丝丝疲弱的重复:重复已然写过的意象与事件,重复已然说出的秘密与牵挂,那不由使人多么想逾矩地劝劝他:真的可以不用急的,他的文字早就已经为他在文学史中预留了重要的位置。他需要的也许是静静地立在樱花之下,看望那花瓣的翩升,看望那些他向来重视的留白如何形成绝美。
毕竟所谓优秀的作家,该明白的不是如何写,而是如何不写,更何况,都已经停笔这么多年了,还怕再次走入寂寥之中吗?但愿他再停留片刻,多听听那些老派的爱,多听听那荒村般的孤单与静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