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王翚《康熙南巡图卷》拍出1035万元

清初山水画直承董其昌的理论与实践,代表人物是清初“四王”,他们信奉董其昌的绘画主张,致力于摹古,推崇“元四家”,强调笔墨技法,追求蕴藉平和的意趣,在清初画坛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形成了所谓的正统画派。由于受到统治者的赏识,“四王”及其画派被作为正统画风而受到推崇,占据了画坛的主流地位,其影响绵延至清末民初。
“四王”之中,以王时敏年纪最长,亦为“四王”之领袖,其直接受教于董其昌,早年作品仿黄公望而颇有董其昌笔意,中年开始形成个人面貌,晚年画风日益成熟,形成了苍润古澹、松灵秀雅的风貌。
王时敏对于“元四家”,尤其黄公望的临仿贯穿其艺术生涯始终,本幅山水立轴,水墨纸本,作于辛卯(1651年),时王时敏59岁,正是画风由中年向晚年逐渐转变的重要阶段。王氏在这一时期留下数件仿黄山水精品,上海博物馆所藏《仿黄公望山水轴》(图一,1649年)堪称此中典范。若持之与本幅相较,不难发现两件作品具有非常相近的个人风格,从经营布置、气息格调,到山峦(图二)、坡脚(图三)、点苔(图四)、杂叶树(图五)、建筑(图六)等细节的处理,均呈现出相当稳定的个人习惯,款题书法风格亦极近似。
本幅上方有顾云臣78岁时书写的一段长题,其内有“康熙癸亥仲冬十日偶过罗溪,越九道兄出烟翁画见示”,可知藏宝者为越九道兄,查《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可知“越九”为张锡怿,江南上海人,字越九,号宏轩,顺治十二年进士,官泰安知州,工诗词。后赞曰“笔势高迈,秀润不凡,烟翁深得大痴三味,真杰作也”。顾氏以写真祗候内廷,名重京师,眼界自然不凡,题赞恳切公允,确非虚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顾氏《临范长寿寿星》一轴(图七),同为78岁所作,涵括自题一段。本幅长题同《临范》轴自题,无论书写风格,运笔习惯,落款,钤盖“布圣衣之付”印,皆毫无二致,可互为比对印证。
本件王时敏山水轴旧为翁之缮所藏。常熟翁氏富藏书画,日军侵华时流失殆尽。九十年代,此作曾作为“私人收藏”刊录于日文《古美术》期刊,推想或有更早期的出版或著述,就此留俟待查。
翁之缮(1874-1918),字兰茞,柟士、兰士,号鬲庵,漫时、公劲。晚号晦翁,室名仪安室,石梅山房。翁奎孙子,出生时曾叔祖翁同龢有诗云:大椿犹健在,芝乎尔最先。他是翁氏“之”字辈中的最长,因翁同龢遗一青铜鬲,故自号鬲庵。年十六入京随侍同龢左右,以正一品荫生,应顺天乡试时。屡因翁同龢任主考官,堂叔翁斌孙任同考官,而致违避,不得入场应考。于是转攻外文,精通英、俄、日文,翁同龢承光绪帝之命为防止泄密,凡与俄国交涉中李鸿章发来电报,皆有翁之缮翻译。后返故里常熟,居思永堂。捐官得道衔,清末出任直隶候补道。在任时知翁同龢病即返里,时在同龢左右。同龢逝,之缮不任,以书画自娱。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