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绽放在出入境窗口的美丽警花
“您好,这是您的护照,请拿好,再见。”在启东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受理窗口,正微笑接待前来办事群众的警花就是王丹。在平凡的岗位上,王丹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目标,用爱心、诚心、耐心热情服务每一位办事群众。由于工作出色,她多次被评为“业务能手”、“窗口服务明星”、“技能标兵”。
真情相待,把受困群众当亲人
2014年的冬天,王丹收到一封来自越南,饱含着对南通启东公安感激之情的信件,写信人是一名年仅16岁的越南小姑娘——“小美”。2014年初,小美不幸成了被人拐卖的“越南新娘”,辗转数月,她一路逃离、一路流浪,最后被启东警方救助。由于小美未满16周岁,身份不明,出入境管理大队只得先为其联系了一家怡养院暂时安顿,待上级核批后再予以遣送。
这时的小美,恐慌加上语言不通,一度自闭忧郁。为防不测,大队制定了由女民警担岗,24小时轮流陪伴的万全方案。当时王丹的儿子才3岁,爱人又忙于备考医学博士,她本应多多分担一些家务,但为了照料小美,她一轮班便是整整十多天不回家。她的爱人只能既当爸又当妈,每晚哄完孩子入睡,才开始熬夜看书。
2014年7月16日,在大家的呵护下,已长胖了10多斤的小美,终于等来了回家的日子。“姐姐,我真的舍不得你!”小美抱着王丹,用刚刚学会的汉语说到,眼中充满了不舍的泪水。临行时,王丹自掏腰包,将小美最爱吃的薯片塞满了她的行李包。“大队中只有4名女警,青奥安保也要抽警力,大家几乎都没有节假日,我又怎么能搞特殊,必须要和大家一起在前线嘛。小美在中国一个亲人都没有,她把我当姐姐,我就是她在中国的亲人了。”每回说起这事,王丹总是乐观的呵呵一笑。
温馨服务,为外籍友人排忧解难
“让外国友人感到归属,让市民群众感到最亲,只要申请人有需要,我定当尽量做到。”这是王丹的内心独白,她用实际行动打造全市的“阳光窗口”和办事群众的“温暖之家”。
出入境办证大厅是展示公安形象和反映警民关系的窗口,王丹苦练业务技能,更好地服务群众。她坚持做到“快受理、快审核、快上报”,能当场受理的当场受理;手续不齐全的,一次性告知应补充的全部材料,尽可能不让群众跑第三趟。王丹的热情服务不仅赢得了国人的好评,更获得外国友人点赞。在八小时窗口服务外,王丹还经常在节假日与大队女民警一起深入外资企业,与外籍友人一同度过端午节、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一同包粽子吃饺子,让远离家乡的外国友人感受到浓浓的中国情。多名外国友人已然把王丹当做了自己的亲人,遇到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王丹。
2012年7月的一个深夜,已熟睡的王丹被手机铃声吵醒,话筒那头传来了一位外国妇女焦急的声音。“外事无小事!”她赶紧用英语和该妇女交流,获知其叫misssu,是一名在开发区投资企业的英国人,其当晚在外休闲,没想到回宿舍时丢了钥匙……挂断手机,王丹迅速起床,联系了110紧急开锁,随后乘出租车赶往外国人的住处。当一切安顿就绪,已是凌晨2点多,王丹打算告别。让她意想不到的是,misssu说什么也不让她走,怕她回家不安全,非要留她住下来。第二天,misssu又给王丹发了一条短信:“chinesepoliceisok,chinaisok”,意思是中国警察好样的,中国好样的!
练就“火眼”,把好受理审核关
在窗口受理过程中,王丹凭着高度敬业爱岗的责任心和对违法犯罪明察秋毫的意识,总结出了一套“望、问、查、比”的工作方法,即“看来人神色、问办证原因、查网上资料、比照标准证件”,从中发现各类可疑线索,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把受理工作变为了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阵地。
今年6月8日下午,王丹在受理家住启东东海镇的朱某的办证申请时,通过信息比对发现该人在2012年1月份因犯非法拘禁罪被启东市公安局汇龙镇中心派出所网上通缉。发现情况后,王丹一方面以查验其申请资料为由稳住嫌疑人,一方面及时汇报、核实情况。在确定情况后,大队立即组织人员将朱某当场控制,并顺利移交该犯罪嫌疑人。
她的“火眼金睛”让更多企图蒙混过关的“侥幸者”无所遁形。2012年7月,申请人陈某2008年已经去过日本劳务,为达到再次前往日本劳务的目的,冒用樊某的身份信息办理身份证并申请护照。王丹在受理过程中,认真查验相关资料,核查数据,进行比对,发现了其中的蹊跷。最终陈某承认了冒用他人身份证件企图骗取护照的事实。
作为一名普通的出入境岗位的民警,王丹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是在自己小小的三尺窗口,做着自己该做的事、能做的事。
本报通讯员张巍伟
真情相待,把受困群众当亲人
2014年的冬天,王丹收到一封来自越南,饱含着对南通启东公安感激之情的信件,写信人是一名年仅16岁的越南小姑娘——“小美”。2014年初,小美不幸成了被人拐卖的“越南新娘”,辗转数月,她一路逃离、一路流浪,最后被启东警方救助。由于小美未满16周岁,身份不明,出入境管理大队只得先为其联系了一家怡养院暂时安顿,待上级核批后再予以遣送。
这时的小美,恐慌加上语言不通,一度自闭忧郁。为防不测,大队制定了由女民警担岗,24小时轮流陪伴的万全方案。当时王丹的儿子才3岁,爱人又忙于备考医学博士,她本应多多分担一些家务,但为了照料小美,她一轮班便是整整十多天不回家。她的爱人只能既当爸又当妈,每晚哄完孩子入睡,才开始熬夜看书。
2014年7月16日,在大家的呵护下,已长胖了10多斤的小美,终于等来了回家的日子。“姐姐,我真的舍不得你!”小美抱着王丹,用刚刚学会的汉语说到,眼中充满了不舍的泪水。临行时,王丹自掏腰包,将小美最爱吃的薯片塞满了她的行李包。“大队中只有4名女警,青奥安保也要抽警力,大家几乎都没有节假日,我又怎么能搞特殊,必须要和大家一起在前线嘛。小美在中国一个亲人都没有,她把我当姐姐,我就是她在中国的亲人了。”每回说起这事,王丹总是乐观的呵呵一笑。
温馨服务,为外籍友人排忧解难
“让外国友人感到归属,让市民群众感到最亲,只要申请人有需要,我定当尽量做到。”这是王丹的内心独白,她用实际行动打造全市的“阳光窗口”和办事群众的“温暖之家”。
出入境办证大厅是展示公安形象和反映警民关系的窗口,王丹苦练业务技能,更好地服务群众。她坚持做到“快受理、快审核、快上报”,能当场受理的当场受理;手续不齐全的,一次性告知应补充的全部材料,尽可能不让群众跑第三趟。王丹的热情服务不仅赢得了国人的好评,更获得外国友人点赞。在八小时窗口服务外,王丹还经常在节假日与大队女民警一起深入外资企业,与外籍友人一同度过端午节、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一同包粽子吃饺子,让远离家乡的外国友人感受到浓浓的中国情。多名外国友人已然把王丹当做了自己的亲人,遇到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王丹。
2012年7月的一个深夜,已熟睡的王丹被手机铃声吵醒,话筒那头传来了一位外国妇女焦急的声音。“外事无小事!”她赶紧用英语和该妇女交流,获知其叫misssu,是一名在开发区投资企业的英国人,其当晚在外休闲,没想到回宿舍时丢了钥匙……挂断手机,王丹迅速起床,联系了110紧急开锁,随后乘出租车赶往外国人的住处。当一切安顿就绪,已是凌晨2点多,王丹打算告别。让她意想不到的是,misssu说什么也不让她走,怕她回家不安全,非要留她住下来。第二天,misssu又给王丹发了一条短信:“chinesepoliceisok,chinaisok”,意思是中国警察好样的,中国好样的!
练就“火眼”,把好受理审核关
在窗口受理过程中,王丹凭着高度敬业爱岗的责任心和对违法犯罪明察秋毫的意识,总结出了一套“望、问、查、比”的工作方法,即“看来人神色、问办证原因、查网上资料、比照标准证件”,从中发现各类可疑线索,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把受理工作变为了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阵地。
今年6月8日下午,王丹在受理家住启东东海镇的朱某的办证申请时,通过信息比对发现该人在2012年1月份因犯非法拘禁罪被启东市公安局汇龙镇中心派出所网上通缉。发现情况后,王丹一方面以查验其申请资料为由稳住嫌疑人,一方面及时汇报、核实情况。在确定情况后,大队立即组织人员将朱某当场控制,并顺利移交该犯罪嫌疑人。
她的“火眼金睛”让更多企图蒙混过关的“侥幸者”无所遁形。2012年7月,申请人陈某2008年已经去过日本劳务,为达到再次前往日本劳务的目的,冒用樊某的身份信息办理身份证并申请护照。王丹在受理过程中,认真查验相关资料,核查数据,进行比对,发现了其中的蹊跷。最终陈某承认了冒用他人身份证件企图骗取护照的事实。
作为一名普通的出入境岗位的民警,王丹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是在自己小小的三尺窗口,做着自己该做的事、能做的事。
本报通讯员张巍伟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