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怀阳:继承创新两相宜
中新河南网洛阳9月14日电 洛阳有两处书法圣地,一为龙门石窟,其二便是位于洛阳西边二十公里处的千唐志斋。
龙门石窟中的“龙门二十品”,是指选自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是魏碑书法的代表,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备受历代书法名家扒崇。
位于洛阳西二十公里处的千唐志斋,是辛亥革命元老、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张钫所建,是中国唯一的墓志铭博物馆。张钫先生酷爱金石字画,并广泛征集,在故宅花园“蛰庐”内建斋收藏,王广庆将其命名为“千唐志斋”,章炳麟为其题写匾额。
“千唐志斋”镶嵌墓志、碑碣1419件,其中唐代墓志1191件。内容涉及皇亲国戚、相国太尉、郡王太守、尉丞参曹,以至处士墨客、佛僧道士、宫娥彩女等各阶层人物,被史学界称为“石刻唐书”。
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有幸运结识了千唐志斋书法研究员——王怀阳。
王怀阳,河南洛阳人,1973年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王怀阳出身于书香门第,同族的王广庆曾是国民时期河南大学校长、千唐志斋发起人。王广庆,师法北碑,兼容王铎、于右任诸家,书风雄健,精气内敛。王怀阳家学渊源,还自幼酷爱书法,加之数十年临池不辍。
王怀阳自幼喜爱书法艺术,凡是能够拿到的字帖,他都要拿来临摹。并经常与小朋友交换碑帖。幼年时,便在当地小有名气。他临帖从王羲之圣教序入手,虽然他临帖即有不凡之相。仍然一丝不苟,废寝忘食。后临王觉斯、王铎、黄庭坚等人的草书。王怀阳说,直到临习黄庭坚等人的帖,方知“惊蛇入草,船夫荡桨,担夫争道”为何物。
王怀阳为人诚实,性格独立、稳重,沉静朴讷中见清奇磊落。他谦虚好学,近古人,慕晋唐,追秦汉,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笔墨语言。因此,34岁那年,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王怀阳作品中,继承并发展了王觉斯惯用的虚实对比之法,将粗细、干湿、开合、正侧,特别是涨墨和枯笔的应用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含巧妙于率意,线条润而不肥,枯而不燥。特别是在他的大幅作品,气息沉着雄浑,线条绵里裹铁,结字奇崛高古,运笔果敢肯定,满纸雄兵,气势憾人,体现出一种悲郁苍茫之意,以至能使人联想到苏东坡的“惊涛拍岸”,犹如站在黄河岸边,看着波涛汹涌,令人心绪难平,具有极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青年书评家配之说:当代取法王铎的众多书家中,很多都是在亦步亦趋地在“描摹”王铎的大气,并不是从心而发,因情而放,作品背后看不到人的存在,归根到底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王觉斯,所以,自立的少,雷同的多,没有价值的多。王怀阳的最大优点则是找到了表现王铎的最佳切入点,真正地理解了王铎的“苦涩心境和尴尬境遇”,所以,在他的笔下,风起云涌,风驰电掣,表现出创作时昂扬的心绪和澎湃的激情,使人观之痛快淋漓,心潮汹涌。如明人徐祯卿所说的:“朦胧萌坼,情之来也;汪洋漫衍,情之沛也;连翩络属,情之一也;驰轶步骤,气之达也。”
今天的书法界有一种共识,青年看才情,中年看功,老年看文化。少有才情,不乏勤奋,而又特别注重文化修养的王怀阳,未来可期!(宋延召)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