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芳:群芳丛中第一流
柳溪峪距苗市镇约2公里,人迹罕至,山高林密,空气清新,是养鸡的绝佳天然场所,可以减少发生鸡瘟的概率。由于三边都是高山,王云芳只在进山口处建了两堵墙装上一扇门,就将鸡全关在了里面,享受这里纯天然的青草、虫子、山泉等。王云芳虽是个女同志,但却是女中豪杰、不让须眉。为了建好养鸡场,她放弃轻松的工作不干,从镇卫生院停薪留职,与丈夫日夜守在山上苦干,修鸡舍、建水池等。饿了,泡一包方便面;渴了,掬一捧山泉润润喉;累了,坐在鸡舍旁喘几口气;烈日下,汗珠掉在灼热的岩石上冒起白雾;风雨中,脚踩在鸡屎上溅起污水……但成功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开始养鸡时,10多万只鸡因为鸡瘟一下子全部死掉了,养鸡场变成了“死鸡场”。2003年又遭遇“非典”,鸡价一路走低。2004年与2005年均暴发禽流感,鸡1.8元钱一斤都没人要。仅2005年王云芳一下子就亏了10多万元。
“吃一堑,长一智”。王云芳认真总结失利的教训,没日没夜地苦钻鸡病及禽流感防治方面的知识。为了买到一种预防鸡瘟的特效药,王云芳要丈夫在家看守养鸡场,自己跑了六七个省,终于在河南一个偏僻的地方买到了这种特效药。为了时刻观察这些“鸡宝贝”,王云芳夫妇连睡觉也是在鸡舍旁搭个简易床。功夫不负有心人,王云芳如今终于品尝到了成功的果实:去年她养鸡场销售产值达250万元,鸡场生产的土鸡和土鸡蛋远销长沙、北京、香港、澳门甚至东南亚各国。
更难能可贵的是,王云芳还不是那号自顾自的主儿。随着养鸡场规模的扩大,用工需求也增加。王云芳作为村中先富起来的领头雁,自己切身体会到勤劳致富的甜头,她大力扶持周边群众致富。目前,共有16名邻居在她的养鸡场工作,月收入人均能达到2000元左右。如该村60多岁的于正芝,在鸡场捡鸡蛋,一年收入也有15000元。不仅如此,从前年开始,王云芳就开始 “撺掇”周边群众象她那样养鸡致富,走“公司十农户”的养殖模式。王云芳将这些群众接到养鸡场免费培训学习,传授打预防针等各种养鸡知识,优惠提供土鸡苗,还负责回收销售成员鸡。群众们舒心地说:“跟着王云芳养鸡没错,土鸡变成金凤凰”!邻村洞湾村李国珍和王云芳同年出生,也只生一个女儿,勤劳肯干。王云芳积极主动扶持她养鸡,免费送了100只土鸡苗给她,跟她拍胸膊打“包票”!“老庚,你完全照我的法子养土鸡,我负责技术指导,预防药品用我的,养大后我包销售。要是失败了,我包赔你一切损失”。李国珍感动得直想哭,从此一心扑在养土鸡上。就这样,李国珍由王云芳送的100只土鸡苗起家,现在已发展到2000只土鸡,年纯收入2.8万元左右。
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助众邻。先富起来的王云芳十分热心村里的公益事业,2008年村里修幼儿园,她捐2万。去年修一条总造价七十万的村道她又捐资四十万左右。周边计生协会会员家谁有困难,她都热心帮助。仅今年,她就捐衣物22件,捐化肥、农药等折人民币18000元接济他们。村里一个叫傅界的孤儿,父母辞世,由奶奶扶养。王云芳对他放心不下,隔三差五就去嘘寒问暖,送吃送穿。今年7月份,王云芳又送了傅界500元。
“何需浅碧深红色,群芳丛中第一流”。王云芳是大山的女儿,犹如一朵香压群芳的鲜花,在柳树峪这个大山窝里传播着自己的清香,成为大山母亲的骄傲!采访王云芳,我觉得很亲切,交流也很畅快,因为从王云芳身上,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有“湘西第一女强人”美誉妻子的身影,一样的纯朴善良、一样的实在肯干、一样的胆识非凡,都在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谱写着巾帼英雄生命与事业的辉煌!
[编辑:张炀]
[来源:张家界在线]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