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画读懂王憨山
姚涯屏(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王憨山 二三子
之前写了怀念恩师王憨山先生的文章,以为清明的祭奠。朋友看了来电话,说也找到画册,翻出《二三子》那张画,左看右看,看不出我“看着老师的遗墨《二三子》,越看越模糊”的缘由,并说想看看原作。
原作我也没有,我看的也是画册。《二三子》著录在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王憨山》中,是一幅四尺开三的小画,下方画着三只小鸡,黑的麻的灰的,凑着头,好奇地琢磨着地上的蚯蚓,蚯蚓拉长了身子,拼命逃跑。小鸡实在太小,一时半会奈何不了粗长的蚯蚓,蚯蚓被围堵在角落,也不见得就跑得出上方那大片空白。大片空白的左边,紧靠着纸边的地方,题着“二三子”。
孔夫子说“二三子以我为隐乎”,指的是学生;韩昌黎吟“嗟哉吾党二三子”,说的是同志。作为学生,我来读这幅画,自然会想到孔夫子讲的那句上去,这也是当年在老师画案前必恭必敬背过的:“子曰: 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这时,我感觉到,画外就有王老师魁梧的身躯,俯视着布鞋边稚气的小鸡,兴味盎然。而我,就是其中一只小鸡了。老师教导我们的时候,不是把食物捣烂了一口口喂,而是指个方向,让我们自己去揣摩体会。在一封写给我的信中,他说:“你如有空,可来寒舍小叙。近来在画事哲理上不无小得,言之将有益于老弟也。”画事哲理是个大方向,这才是他觉得需要教给我的。“传其道、解其惑”和“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的差别就在这里。小鸡总归要自己寻找并对付蚯蚓,学生总归要自己去白纸对青天。做弟子的,得些许脚汗气,终其世不越雷池,以得真传自居,罪同盗版,可笑。
画的右下角有“困而知之”巨印。王老师常用押角印还有“热肠冷面傲骨平身”、“夺得天工”、“田园宰相”等,但用得最多的还是“困而知之”。《中庸》里说“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印文里的“困”字除“困惑”的原意外,还引申作“困窘”解。古人说“诗言志”,其实,画亦言志,印也言志。1984年,他在穷得没钱买纸、正是“困”得紧的时候,与族兄王润兰先生合作,画了三百多张画,筹款两万多元,全部用于修建龙田中学的校舍,这是他冷面下的热肠;他的战友、解放军艺术学院林凡教授写过《憨山犹在》一文,里面说到王老师当年“因为一个展览版面的颜色而小忤某上司”。这次“小忤”,我听老师说过,当时是拍桌子争论“你不懂政治!”和“你不懂艺术!”的针尖对麦芒。领导大度,并没有因此而处分他,但就是这次“小忤”,实际上成了他久“困”的重要因由。这是他的傲骨;归隐耕读,甘做“田园宰相”,这是他的平身。所有这一切,让他“困而知之”。“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张心血凝成的小画,涵盖了他为人、为艺、为师的道理。虽是小画,秒杀多少巨制。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