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宋徽宗:画笔无心空悲月 只因生是帝王身

2015-04-17 16:32:33来源:99艺术网 作者:一路

打印 字号: T|T
在读宋画史的时候,有一个人物一直在我心头挥之不去。倒不是我的小资思想或者文青情怀突然流窜出来,以至于超越了阶级斗争的底线开始怜惜起一个丧权辱国的昏君来。而是因为当我们换一个角度以一颗平常心重新去读他的故事,却突然发现或许是我们曾经的偏见多少左右了我们对他的判断。或许元朝的脱脱帖木儿在著宋史时已经给了他一个很中肯的评价:“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是的,我们今天来聊聊的,就是这个宋徽宗赵佶。

  在大部分我们所读到的材料中,对于宋徽宗的评价总是以贬为主的,自然,对于一个皇帝而言,如果你像康熙乾隆那样安邦拓土,那么你能书善画就是“多才多艺”,要是你像陈后主李后主那样亡国亡家,那么你诗再牛画再绝也是“玩物丧志”。

  是啊,这种观念一直以来是中国的主流观念。但其实仔细想想,这还是一种一元论的思想,也就是在中国传统儒家的伦常秩序中,对国、对家的责任是社会的最高的,也几乎是唯一的价值标准。在这种标准之下,所谓的“文人”虽然看似以“文化”、“学问”、“修为”而论,实则还是以其仕途的优劣来品评。所以诗词歌赋实为小计,治国韬略才是上品。这从文人的标准化考试科举制度的最终目的是选公务员就可以看出。当然如果你内心够强大,你也可以选择“不为五斗米折腰”,不过在大众看来,你混得最好也就是一隐士,搞不好就成了狂人或疯子。

  我一开始一直想求证一下赵佶是不是主动要当皇帝这个问题。因为在我看来,如果他寻求了当皇帝却“不负责任”,那自然就难咎其责,但是如果他是被迫当上这个皇帝的,那只能说是一个不幸的制度牺牲品,但是渐渐地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个太严重的问题,因为纵观古今,“皇帝”二字都被看作是一种无上的权利,而鲜有人意识到这其实是一种无比的责任。大家都认为拥有了帝位就能拥有天下,却很少想过一顶冕旒也意味着你将要失去大部分独立自由的生活和人格。说到底,中国的主流思想还是入世而非出世的,所以在这种思想下,如果赵佶真的没有“看破红尘”以至于憧憬了做皇帝这回事儿,那也很难说是什么过错。

  反正根据可信的史料,这位赵佶兄本来是离皇位相当远的,他的父亲宋神宗心力交瘁于王安石的变法之中,结果年仅三十七岁就死了。于是赵佶的兄长,九岁的赵煦当上了皇帝,也就是宋哲宗。宋神宗一共有十四个儿子,赵佶在其中位列第十一,所以这次估计对于帝位他也不会抱太大的指望,他还是安心做着他的端王。他爱玩耍,爱逛窑子,这本来也是一个远离权力中心的王子王孙的寻常秉性,不过比人家好一点的是,他还很“好学”,从小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独创了一种特殊的字体“瘦金体”。

  来看看他瘦金体的气韵,那绝对是不输于“苏黄米蔡”宋四家。 

   总之,赵佶当时只是一个懂得生活、享受生活的王孙公子,玩着自己的那些兴趣爱好。至少我们看不出他有明显的集结党羽,争权夺位的行为——不过也难怪,即使是他哥哥二十四岁早亡之时,他也还只有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