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春祭大典

祭拜先祖,缅怀先贤功德,这种精神怀旧与溯流,决定了中国人不忘初始的性格本色。

□策划:叶燕民 林耀平 郭培明
□执行:本报记者 吴拏云 王金沛 庄建平 吴芸 戴涵琦 陈小阳 通讯员 庄小芳 黄晖菲 苏歆悦 文/图
甫一踏入春季,泉州地区许多宗祠、家庙就开始忙碌着筹备、举办各自姓氏族群的“春祭大典”了。所谓“春祭大典”,就是祭祖。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时不忘祭拜逝去的先祖,缅怀先贤的功德,并以拈香、敬酒、供奉食物鲜花等方式来述表心意。这种基于死生契阔上的精神怀旧与溯流,决定了中国人不忘初始的性格本色。
生命如鸿,无声掠过,蹁跹舞空的身影,却会被大地牢记。祖先是我们生命的根本,犹如树木有根系、河流有源头一般,根深叶茂,渊远流长。牢记祖先,是感恩生命来源的一种表现。《史记·礼书》中说,“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祭祀天地,是报答天地覆载之德;而祭祀祖先,则是在尽孝道,感谢赐予生命之恩。
民俗专家认为,祭祖是一种祖先崇拜,氏族之人认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会时时刻刻关心和注视他们的子孙后代,尘世之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列祖列宗魂灵的庇护和保佑。在民间,宗祠祭祖的确是带有这样的愿景与期盼,但同时,祭祖更重要的目的还在于培养族人的共同意识,通过筹办隆重的祭礼,把同一姓氏族群的人紧密团结在一起,即“睦族敦宗”。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系主任李向平称,中国人祭祖,是信仰一个超越本原的关系,这不能简单地归属于“宗教”,中国人对宇宙、社会及人生命运,与其说有一种确认的信仰,毋宁说持一种未知或不可知的敬畏之心。也正因此,氏族成员才要通过祭祀仪式,敬拜、冥思,然后达到思而修身的目的。祭祖这一社会习俗负载了十分丰厚的精神内涵,联系着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诸多范畴,经过千百年间无数代际的传承,已经成为氏族成员内一种精神和感情的遗传基因。
《礼记·祭统》有云,“凡祭有四时:春祭曰礿,夏祭曰禘,秋祭曰尝,冬祭曰烝”,也就是说一年可以分春、夏、秋、冬祭四次。泉州地区的宗祠根据各自情况的不同,有的一年祭祖四次,有的是一年两次,也有的一年只祭一次。“春祭”作为一年之中的首祭,受到多数泉州宗祠的重视,有些祠堂甚至把春祭当做一年中最重要也最隆重的活动来看待。泉州宗祠的春祭时间相当长,有的是在正月里办,有些则是在清明时分才办,而夏、秋、冬三个季节的祭祀,一般会选择在夏至、秋分、冬至这几个日子中进行,但有的宗祠会挑选本族开基祖的忌日作为祭祖日,所以各家宗祠的祭祖并没有统一的时间。
“祭祖是非常庄重的事情,与祭者要身着礼服,衣冠整肃,不得蓬头跣足。行礼时,不能草草敷衍,不得乱言、戏谑或喧哗。祭祖原则是‘必丰、必洁、必诚、必敬’。”泉州吴氏大宗祠副会长兼秘书长吴瑞骋先生这样告诉记者。宗祠祭祖前一般要先清扫祠堂,在祠中要悬挂灯彩,布置享堂、备好祭品。参祭人员主要由主祭、陪祭、分献官、司礼人员(通赞、引赞、鸣赞、读祝生及乐舞生)等组成。祭祀时焚香叩拜,金鼓齐鸣,热烈而又不失庄肃。《礼记·大传》说得明白而深刻:“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由此可见,今天的祭祖并非仅仅是对旧礼的一种还原,它对于构筑稳定、和谐社会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闽南人喜欢喝茶。泡茶时,当看似枯萎的茶叶在水的滋养下重新绽放,令人感觉好像是有一种秘密的美丽在舒展。祭祖和泡茶在某些方面也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有一股内在的纯粹令人感动。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