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冬至”旧俗:祭祀、绝事、数九

2014-12-22 09:27:05来源:文山日报

打印 字号: T|T
钟读花

     二十四节气中,冬至处于农历十一月,时值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之后,白天又逐渐变长。冬至,也预示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的到来。所以,自古至今,礼俗众多。

     祭祀。冬至日祭祀,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祭天,二是祭祖。古人认为,自然界季节的变化,是由天神来支配的,祭天,则具有感知自然的能力。冬至是阴气极盛,阳气始生之时,所以,此日需祭天。最早记载祭天的《周礼·春官·宗伯下》说:冬至日,大司乐要在地上的圜丘(天然圆形的山上)奏乐,演奏六次,则天神降,可以礼神。之所以在“圜丘”上祭祀,是因为“圜丘”象征天圆。明确实行《周礼》“冬至圜丘祭天说”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此后历代沿用。而对具体的祭天仪式记载最详的是《东京梦华录》。冬至祭祖之俗,最早出现在东汉的《四民月令》一书中,据该书记载说,是日,民间要向玄冥和祖祢供荐黍羊之物。宋代的《东京梦华录》也记载说:冬至日,要更易新衣,备办饮食,祭祀先祖。明清时代,冬至祭祀更加盛行,嘉靖《江阴县志》记载:“节朝悬祖考遗像于中堂,设拜奠,其仪并依元旦。”

     绝事·拜贺。“绝事”,就是断绝一切事情,把冬至作为一个息事宁人的特殊日子对待。《吕氏春秋》:“日短至,阴阳争,诸生荡,君子斋戒,处必弇(遮蔽)身。身欲宁,去声色,禁嗜欲,安行性。事欲静,以待阴阳之所定。”主张君子要在冬至日斋戒,禁绝各种欲望,身心安定,达到身宁事静,以待阴阳的转化。古人认为,冬至是死而复生的关键点,因此,冬至绝事、安身静体便是模拟死亡,以待回归。这是古老农事信仰的反应。冬至,因是一阳之首,古代又曾作为岁首,因此,迎阳贺新的活动也在冬至保留下来。在这一天,人们要有交贺活动,互相拜贺,又称贺冬。汉代时,朝廷和民间甚至有五天的假日,宋时犹盛,以至于“士庶人家并行贺礼,馈遗填道”。

     数九·献鞋袜。冬至到春分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也是由寒冷变暖的转折时期,因此,自古以来,就有从冬至起数九个九即八十一天的风俗,谓之“数九”。数九风俗,最早见于《荆楚岁时记》一书,讲南朝“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所以,“数九”之俗,意在消磨沉闷而寒冷的冬天,企盼春回大地。此后,历代沿之,并产生了类似于《九九词》《九九歌》等的歌谣。如现在广泛流传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明朝时,甚至流行过木板年画《九九消寒图》。早在汉朝时,就流行冬至日儿媳妇向公婆献鞋袜的风俗,《中华古今注》:“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献姑舅。”此后,历朝承之,直到清末,此俗还盛行于北方,光绪《荆州府志》记载:“袜之献姑舅,仪如北地。”那么,为什么在冬至日儿媳要向公婆献鞋袜呢?曹植在其《冬至献袜履表》中说:“国家冬至,献履贡袜,以迎福践长。”原来,贡献鞋袜是为了“迎福践长”,以图祓厄迎福,生命得以长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