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年终祭祀用的牛
古人在年终岁尾,都要举行比较隆重的祭祀先祖和神灵的活动,而牛在古代中国人的心目中是具有灵性的动物,可以通神,因此,重大的祭祀仪式上一般都要选用牛,这样才显得庄重肃穆。古代祭祀所用的牛,在颜色、体态方面都有严格规定,不是随便拉来一头牛就可以作献祭用的。
《周礼·地官·牧人》记载说:“凡祭祀,共其牺牲。”《说文》解释:“牺,宗庙之牲也。”《玉篇》补充说:“牺,纯色牛。”也就是说,祭祀所用的牛,毛色要纯一。
此外,作为祭品的牛还要求“完全”。《字汇·牛部》就说:“祭天地宗庙之牛完全曰牲。”《左传·成公七年》云:“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鼷鼠又食其角,乃免牛。”鼷鼠是一种小动物,对人和动物只能造成极小的伤害。《玉篇》说它“食人及鸟兽皆不痛”。《本草》说它“极细卒不可见,食人及牛马成疮,不觉。”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创口,而且是在牛角上,古人也认为牛已经不再具备作祭品的资格了,只能换掉不用。
祭祀选用的牛还要求身体高大。《礼记·曲礼》:“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郑玄注:“元,头也;武,迹也。”孔颖达疏:“牛若肥则脚大,脚大则迹痕大,故云一元大武也。”
《论语·雍也篇》:“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大意是:耕牛的儿子长着赤色的毛,整齐周正的角,虽然不能用它来祭祀,但山川之神会介意吗?这条资料说明,祭祀用的牛应该犄角周正,而且耕牛一般不能用作牺牲。
被选定作为祭祀的牛要受到特殊的待遇。《高士传》中庄子说:“子不见郊祭之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菽。”《史记·老庄列传》亦云:“(祭祀之牛)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这表明,牲牛大概幼时已经选定,每天要给它吃好的,穿好的。
选作祭祀的牛还要受到人们的尊重,就连国君见到牲牛也要表示敬意。《礼记·祭义》:“君式齐牛。”《礼记·曲礼》:“国君下齐牛。”祭祀当日,国君要迎接牲牛,有时亲自牵牛入庙。《礼记·祭统》:“君迎牲。”《周礼地官·封人》:“凡祭祀,歌舞牲。”注云:“谓君牵牲入时,随歌舞之。”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