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竹园临川王氏八修宗谱序
宗谱文化,是中华丰富的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宗谱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由产生、发展和不断完善,在历史的长河中源远流长,辉映百代。牵起中国历史文化的藤蔓,不难看出宗谱文化与民族文化之间枝与叶之间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
“谱者书写也”,是写史的变称。西汉司马迁编著中国第一部记传体史书《史记》,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国史与家史并录其中,开史学之先河。《史记·太史公自序》说:“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从《史记》记载看,自殷代前,只有帝王将相才著家谱,诸侯是不得著谱的。周代后,宗谱文化从史志传记中派生出来,成为一种专门文体。魏晋南北朝门阀森严,政府选贤荐士必查稽宗谱,以世系渊远者从优,开始对宗谱的重视。晋太元中,贾弼撰《姓氏薄状》,称“贾氏谱学”。《梁书》中介绍王曾儒被赦后,撰谱访查氏族血脉所因,又得贾弼旧本,改撰《十八州谱》,号称“王氏谱学”。《十八州谱》序言说:“春秋之制义法,自太史公发之,而后深於文者亦具焉。”所以南北朝时期的谱学以经人纬世之法而领其要。到了唐代,谱学崛振,路敬淳,柳冲、违述等人都精研、推广谱学。唐代武则天督修《姓氏录》、《氏族志》,记载了各族的世系发展和人事,打开了撰修宗谱的帷幕。同一时期,我瑯琊王氏宰相王方庆也开始撰著真正意义上的《王氏家谱》。
宗谱的真正普及,是从宋朝开始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北宋欧阳氏与苏氏两族的宗谱,成为各姓氏编修宗谱的蓝本,宗谱的体例开始规范化。历经元明清各代后,无分朱门扉户,有姓皆有谱。宗谱的作用和意义由为贵族统治阶级服务,逐步转变为一般黎民百姓追本求源、析世清系的依据。
宗谱文化沿袭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它为古老的中华民族文化,点缀着斑烂的色彩。宗谱文化的历史使命,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为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发展、家族的延续、制度的更新、时代的播迁、风俗的考究,起着极其重要的导引作用。同时,人们对宗谱的意识观、道德观、审美观、文学观、价值观等,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宗谱的内容和形式,无不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宗谱文化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和社会的发展性。
屈原在离骚中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朱熹因观史书得“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之理义。作人后者,我们当从寻根着手,沿着中国文明史的脉络,既去寻找那粗大的主根,也要寻找那盘根错节的支根,并为其提供营养,使民族这株大树蔚然常青。我们也只有从寻根着手,求索出人生之真谛,生命之所在,让宗谱文化大放异彩。
斑竹园临川王氏始迁祖明五公,于元末从江西临川迁徙至金寨斑竹园,故称临川王氏。经过七百年的沿革变迁,本宗已发展成一支繁衍昌盛、名人辈出的望族,远近遐迩有名。又因本宗建有王氏祠堂,数百年来本地村名以“王氏祠”命名,可见影响之深远。
本宗自明创修宗谱以来,已届七修,故历届世系传承不紊,本正源清。这次八修宗谱巨典告成,为临川王氏大添色彩。本届宗谱不但继承了历届宗谱的丰富内涵,而且在内容、形式、采编、文藻、家史探索等方面,较之历届都有所超越。这足以说明本届宗谱编委会及主编的高度责任感和深厚的文学修养。本届宗谱的另一特色,是把家族文化的内涵与民族文化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成为地方文化的典范,其价值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和预期。
斑竹园临川王氏,是中国知名的王氏家族之一,也是中华琅琊王氏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自周灵王太子晋由太子贬为庶人,改姬姓为王姓后,传至秦代,王翦、王贲父子就成为秦灭六国的关键人物,《史记·王翦传》说:“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秦朝统一后,被秦始皇受封王氏祖孙三代(翦、贲、离)为列侯。翦公之孙、贲公长子离,在距鹿之战中为西楚霸王项羽所败,遂杀身成仁殉国。至此,从太子晋到王离共传承十八世。离公生二子:长子元,次子威,在秦末战乱中为避国难,二祖由河南洛阳避周难于山西平阳,又迁居陕西频阳东乡。后来王元由频阳东乡转迁琅琊皋虞,即今山东省即墨市温泉镇皋虞村,为琅琊王氏开基始祖。王威转迁太原武广,为太原王氏开基始祖。
王元传四世至西汉著名经学家王吉,官谏大夫,致仕后迁居琅琊临沂都乡南仁里,即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孝友村,遂为琅琊王氏定居临沂始迁祖。
王吉之子王骏为御史大夫,王吉孙王崇官至大司空,封扶平侯。王吉祖孙三代皆以贤称著于史,将琅琊王氏的门风提高了一大步。后来,王崇之子王遵,拜太中大夫,封向义侯。王遵之子王音,为大将军掾,生四子:谊、浚、典、融。融公官至南康尹,生有二子,长子王祥,次子王览,皆是大孝之子。王祥卧冰求鲤,王览友悌皆被传为佳话。汉未遭乱,王祥扶母携弟览避地庐江,隐居三十余年,不应州郡之命。时州郡寇盗群起,王祥应诏率兵破之,州界清静,政化大行。时人歌曰:“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年迈古稀的王祥仕魏晋要职,为朝中三老,德高望重。
琅琊王氏的真正兴盛始于东晋。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多家族都举迁长江以南避乱,王氏家族也是衣冠南渡。司马睿在王氏家族的拥戴之下建立了东晋王室。所以宰相王导在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王氏家族的地望名高,是其他家族无法取代的。后来在淝水之战中崭露头角的谢氏家族,开始与之比肩,被人们合称“王谢”,成了后世名门望族的代名词。王氏家族传承至今的“两晋家声”便由此而来。
所以,斑竹园临川王氏是宰相世家王导的分宗,是唐初宰相王方庆(綝)的直系分支,是祁门新安琅琊王氏始祖大献公王璧的第九子思谦公的嫡裔,可谓渊源深远,基业丕绍。
为传承灿烂辉煌的王氏文化,斑竹园临川王氏从2012年春开始成立临川王氏宗谱编撰委员会,在两年半的时间内完成八修巨典,而且在同一时期内重修王氏宗祠竣成,这在我王氏家族文化建设上,无疑是一个创举。今天我们无不为我王氏族胞精诚团结、合作奉献的精神所感动,更为我王氏家族人才济济、贤哲竞秀、兴旺发达而自豪。
谨为之序。
华中王氏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长 晋公第八十七世裔孙 王宣国敬撰
公元二零一四年岁次甲午季夏月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