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大成世系表之四
以下内容只作为信息转载,不代表世界王氏网观点,仅供参考
50至82世:晋阳王氏(该、当、恕)
50世:该,庐陵始祖,字元仁,谥长者,乐善好施,先居何山置田一万五千亩二十余载再改居安成连岭,生唐文宗大和六年甲寅,卒吴顺义六年丙戌,正月二十五日,享年九十三岁,葬安成(安福山庄乡连村)连岭昌公仝仙虎形,配黄氏,葬何山(吉安固江镇银湾桥水库旁)金地寺羊喜坑母曾氏夫人葬金地寺前桑树坑。子:馀、肱。
51世:馀,字善庆,以弟讨贼有功赠侍郎少司马生未详殁于吴顺义七年丁亥(927)年葬,濠源古墓台壬山丙向,配官塘刘氏,徙居,连岭复置田一万余亩,子一:项。
肱,字翼民,吴武义二年从金陵杨隆演部调为队长,讨虔洲谭全播寇,平后主迁为统军,成寇后因家子孙居虔七里镇。
52世:项,字君畴,行一,授户部郎中,配太算桥许氏,子四:璘、剪、当、裳。
53世:璘,字料夫,子一:陔。
剪,早卒,其妻请以所授田三千亩改通汉江之周法曹邻以义让无后。
当,字可时,行十一,授奉政大夫,改授吏部员外郎,配东江刘氏,子四:邦、郗、即、邵。
裳,随从祖征虔阵亡。
54世:邦,字光国,行十二,配 氏,子二:广、但。
郗,字晋卿,行十三,配石镇氏,子四:昌、遇、边、祯。
即,字师温,行十四 。
邵,字胜业,行十五,仕南唐元年初任刑部尚书,后官至拜平章军国事,配吴氏,子二:源、怀。
55世:源
怀,字惟德,仕南唐授工部尚书,后拜司空受平章军国事,配刘氏,子八:勤、赞、闰、升、谦、遇、宝、全。
56世:勤,从国主入汴;
赞,配刘氏,隐居不仕,子:著、宰 。
闰,从主入汴
升
谦
遇
宝
全
57世:著,钦授宜德郎,配刘氏,子:祥。
宰,配周氏,葬惠民陵,前氏葬田心,子三:定、皋、同。
58世:祥,字子石,配刘氏,继配何氏,子四:口、亶、奭、充。
定,连岭西房祖,子四
皋,子二
同,子四:邻、阶、陵、敏。
59世: 口
亶
奭,字公宝,为茆堂始祖,配李氏,子四:庭珪、庭璋、庭珍、庭玮。
充,字仲深,承节郎仕宋信丰主簿,子三:大聪 、大光、大明。
邻,子六
阶,迁栎水
陵,子三
敏,仕宋为金陵御史,子三:次子恕。
60世:恕,举宋绍圣丁丑何昌言榜进士仕节度推官逐居新淦高冈柏下,子三:长子琛。
61世:琛,字朝奉,由高岗柏下徙母家塘,配何氏,子三,次子:忞。
62世:忞,举宋乡试省元仕至四川提刑归葬新淦,子三,次子:勉。
63世:勉,仕宋为大理评事葬李家山象形,配侠池彭氏,葬松山下,子二,长子通。
64世:通,葬乌源,配刘氏,子三,季子:重。
65世:重,配彭氏,子三,季子:谦齐。
66世:谦齐,配李氏,子二,长子:存
67世:存,配罗氏,子一:忠
68世:忠,配李氏,子一:厚
69世:厚,配刘氏,子一:廷秀
70世:廷秀,字立生,配郭氏,子一:日中
71世:日中,系福州府侯官县黄旗巷楼下三十间居住,生殁葬未详,配福建林氏,生殁葬失考,子一:腾汉
72世:腾汉,自福州府侯官县黄旗巷徙居吉水县阜田,逐居于此,为开基始祖(开基始迁祖),生于明崇祯九年丙子,殁康熙乙酉年十二月初十,葬六十都余基岭丑山未向兼艮坤三分,配胡氏,生于清顺治九年壬辰六月二十九日申时,殁雍正三年乙已四月初三戊时,葬于本里六十都泰山下寒顿鲤鱼形子山午向兼壬丙三分为茔,子二 :斌文、宗文。
73世:斌文,讳惟贞,生于康熙已酉年十一月初四日酉时,殁于康熙戊子年正月初十日辰时,葬庐陵鲜陂岭牛眠形丑山未向兼艮坤三分,配黄氏,生康熙十二年癸丑十一月二十二日已时,殁康熙三十七戊寅二月二十二日辰时,葬庐陵鲜陂岭牛眠形巽干一分,子二:如龙、如鳯。
宗文,生康熙十六丁巳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丑时,殁于乾隆辛未年正月初二日酉时葬弓山下寒獭鲤鱼形午山子向兼丙子三分为茔。配李氏,生康熙二十六年丁卯九月二十一日酉时,殁乾隆辛卯年十月二十一日酉时葬鲜陂岭牛眠形巽山干向亥已三分,子一:如麟 。
74世:如龙,斌文长子,生康熙三十八年乙卯殁葬向未详,配罗氏,生康熙四十二年癸未,殁葬未详往外经商(失考)。
如鳯,斌文次子,生康熙四十一年壬午殁葬未详商外(失考)。
如麟,宗文之子,生康熙五十二年癸巳二月十五辰时,殁乾隆二十八年癸末六月初十日戌时,葬翰坑牛眠形壬山丙向。配七里李氏,生康熙五十二年甲午正月二十八日丑时,殁嘉庆三年戌午六月十五日戌时,寿八十五岁,生子四:永昌、永泰、永盛、德昌。
75世:永昌,如麟长子 生乾隆二年丁己二月初八日己时殁乾隆五十五年十月十六日未时葬翰坑牛眠形壬山丙向兼子午三分配乱陇罗氏生 乾隆三年戊午六月十二日辰时殁乾隆五十八年癸丑七月十四日申时 葬未详 子一 辉光 女二 长适庐陵官仓罗 次适乱陇罗
永泰 如麟次子 生乾隆五年庚申
永盛 如麟三子 生乾隆八年癸亥
德昌 如麟四子 讳发茂生乾隆十一年丙寅十月十八日午时殁嘉庆十八年癸酉二月十四日丑时葬祖茔左丑未兼癸丁向寿六十岁配庐陵豪川周氏生乾隆十七年壬申酉时殁嘉庆二十二年丁丑正月二十六日申时 寿六十六岁葬祖莹右丑末兼癸丁向 子四 京寿 义寿 泰寿 名寿 女一 适舍下 宋
76世 辉光 永昌之子 生乾隆三十七年壬辰十月初六日卯时殁道光七年丁亥四月初四日未时葬翰坑癸山丁向兼丑未三分配乱陇李氏生乾隆四十一年丙戌四月三十日辰时 殁道光十年赓寅四月初八申时葬鲜陂岭牛眠形 子二 七保 华彩
京寿 德昌长子 生乾隆三十七年壬辰正月初六日寅时殁道光十六年丙申四坑鲜陂岭牛眠形壬山向
义寿 德昌次子 字玉光生乾隆四十二年丁酉十二月十一日卯时殁道光甲申年三月十一日酉时 年四十八葬乱陇罗家山倒地木星形癸山丁向兼丑未配大江下谢氏生乾隆甲午年正月初三日未时殁道光二十一年辛丑三月初八日 时葬峡江东宝吴家牛眠形 子一 朱彩
泰寿 德昌三子 字耀光法名普焕生乾隆四十六年辛丑十月十九日辰时殁咸丰三年癸丑五月十二日戌时寿七十三落在佛道葬乱陇罗家山木星形上正作癸山丁向兼子午三分立穴配庐陵下梨家李禄光长女李氏法名普章纺织内助勤俭慈孝生乾隆五十八年癸丑二月初八日戌时子七 明彩 绣彩 丁彩 豆彩 贵彩 芋彩 云彩 女一 适谷村李
名寿 德昌四子 字礼光生乾隆五十一年丙午六月二十日己时殁道光九年巳丑十月初一日辰时年四十四葬翰坑鲜陂岭牛眠形右壬山丙向兼亥巳三分 配庐陵洛塘周祥光次女周氏法名普秉生嘉庆三年戌午九月三十日亥时子四 长彩 享彩 辛彩 和彩
77世 七保 辉光长子 生嘉庆三年丁己七月初三日未时殁道光甲辰年二月初九日葬乱陇罗家山木星形癸山丁向兼丑未
华彩 辉光次子 生嘉庆十六年辛未十二月二十一日未时配池头郭秀泰次女郭氏生嘉庆二十四年己卯十月十一日丑时子二龙官 秋官 女一 适小陂孔
朱彩 义寿之子 生嘉庆十八年癸酉八月十二日戌时殁未详葬大头塘上
明彩 泰寿长子 法名普偶生嘉庆十六年辛未十月初五午时殁咸丰三年癸丑十一月十六日酉时葬乱陇罗家山木星形壬山向配庐陵下梨家李康盛长女李氏法名普郝生嘉庆二十三年戌寅四月二十二日 子三 官兴 莲兴 增兴
绣彩 泰寿次子 登仕郎法名普森赋性孝友尊崇佛教创建栋宇倡修族谱生嘉庆十九年甲戌九月初四日申时殁已酉年十二月初六酉时葬翰坑山板凳形 配石下萧金如长女萧氏法名普磊生道光三年癸未正月二十九日子时殁光绪三十二年正月二十日酉时葬乱陇罗家山 子三 微兴 成兴 家兴 女一 适大案罗
丁彩 泰寿三子 生嘉庆二十二年丁丑
豆彩 泰寿四子 生嘉庆二十五年庚辰
贵彩 泰寿五子 生道光元年辛巳八月十一日已时殁葬未详 配杨蚯山黄监堂长女黄氏法名普品生道光四年甲申七月初五日未时殁光绪辛卯年十二月初六日子时葬乱陇罗家山 子三 清官 福兴 仁兴 出继朱彩名下
芋彩 泰寿六子 生道光四年甲申
云彩 泰寿七子 国学生法名普关生道光六年丙戌六月十五日申时殁未详葬乱陇罗家山配本村段礼知长女段氏法名普宜生道光五年乙酉二月二十六日戌时殁光绪甲午年五月二十五日己时葬乱陇罗家山 子三 逢兴 祥兴 修兴
长彩 名寿长子 生嘉庆戌寅年五月二十八日未时殁道光丁酉年十二月初八日戌时葬大吉坑余纪岭配汉陂李氏生殁葬未详 继子一 有兴
享彩 名寿次子
辛彩 名寿三子
和彩 名寿四子 .登仕郎生道光九年己丑二月二十四日己时殁光绪壬寅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卯时葬乱陇罗家山癸山丁向配小陂孔氏生道光十九年己亥九月三十日己时殁 光绪十二年十月初八日未时葬乱陇罗家山癸山丁向 子二 有兴 出继长彩名下 财兴 女三 长女 适大吉坑 周 次女 适盘子上 彭 三女 适本村 段
78世 龙官 华彩长子 生殁葬未详
秋官 华彩次子 生殁葬未详
官兴 明彩长子 生道光二十年辛丑十一月初五日寅时
连兴 明彩次子 生道光丙午年十月二十六日戌时殁葬未详配新屋场符茂成长女 生道光二十七年戊申三月十四日卯时殁葬未详 子 喜保
增兴 明彩三子 生殁葬未详
微兴 绣彩长子 登仕郎法名普锦生道光二十年辛丑十一月二十日子时 配庐陵泰山上郭武海长女郭氏生道光二十一年壬寅十月十九日丑时殁光绪巳丑年八月三十日辰时葬乱陇罗家继配大于张氏生咸丰癸亥年正月十五日卯时殁民国乙卯年二月初三日辰时葬乱陇阳家鲤鱼形壬山向 子一 龙生 女一 适谷村李
成兴 绣彩次子 生道光二十五年丙午四月初五日丑时 家兴 绣彩三子 生咸丰三年癸丑十一月初十日卯时 殁光绪十五年十二月初一日午时葬乱陇罗家山配李氏生殁葬未详继配恭山下刘氏生殁葬未详 继配生子三益生 女二 长女适上节谷村 次女适下节谷村
清官 贵彩长子生殁葬未详
福兴 贵彩次子生咸丰元年辛亥四月二十五日己时殁葬未详 配黄氏生未详 殁十二月初五日子时葬乱陇罗家山
仁兴 贵彩三子 朱彩继子 云彩继子生丙辰年四月己时 殁光绪戌申年九月十四日丑时 葬乱陇罗家癸山向配大案罗氏生同治八年戌甲八月十六日亥时殁民国二十一年壬申六月初六日亥时葬乱陇罗家山寅山申向 生子一 清香 生女一 适安下 罗
逢兴 云彩长子 生道光二十六年丙午十二月初五日卯时殁葬未详配峡江下郭源罗兴辉长女生道光三十年庚戌正月初三日子时殁民国乙卯年十月初一日亥时葬乱陇罗家山癸山丁向
祥兴 云彩次子生殁葬未详
修兴 云彩三子 生殁葬未详
有兴 和彩长子 长彩继子 生咸丰四年甲寅二月十三日酉时殁葬未详配汉陂李氏生殁葬未详
财兴 和彩次子 生同治八年戊辰七月十九日丑时 殁民国壬戌年六月三十日未时葬本村后背龙湖跃浪形卯山酉向配庐陵延福乡官奠山罗氏生同治八年庚午八月十六日殁光绪庚寅年庚午七月十二日未时葬乱陇罗家山 继配虎江李氏生同治十三年丙子三月初四日子时殁民国甲申年五月二十四日己时葬未详 三配栗下彭氏生癸卯年十一月初三日寅时殁葬未详 继配生子一 奇香
79世 喜保 连兴之子生殁未详 葬乱陇罗家山
龙生 微兴之子生光绪丙申年九月十二日申时殁乙巳年十一月十二日亥时葬未详 配谷村李氏生殁葬未详 继子 贵福
益生 家兴三子生殁葬未详配下曾家曾氏生殁葬未详
清香 仁兴之子逢兴继子 微兴继子 生光绪丙戌年九月初五辰时殁未详葬乱陇阳家山 配官田山罗氏生光绪戊子年十月二十日子时殁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寅时葬大头山上坐东向西继配庐陵延福乡化笼陈氏生光绪丁酉年十一月十七日子时殁民国辛酉年五月十六日午时葬乱陇阳家山左边 原配生子一 南福 继配生一:贵福
奇香 财兴之子 有兴继子长彩公继孙 生光绪丁酉年十月二十九日辰时殁民国戊午年二月初二日卯时葬乱陇罗家山癸山丁向配上杏塘国学生刘裕远次女刘氏生光绪庚子年三月十二日寅时 养子一 承宗
80世 南福 清香长子名庚保 生光绪戊申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寅时殁不祥葬乱陇阳家山配店前周氏生宣统庚戌年正月十九日子时殁不祥葬乱陇阳家山生子一 进先 生女一 火英 早卒
贵福 清香次子 出继龙生为后名树保 生民国六年丙辰九月十一日辰时 配吉安油田华侨安下村罗氏生民国甲子年八月十六日吉时 迁居安下村 生子一 俊先 养女二 长女冬女 适安下罗 次女 适安下罗
承宗 奇香养子 由塘下王儒珍第七子出继为后名发保 生民国辛酉年八月初六日亥时 配 李氏 子二 金根 有根 生女一 早卒
81世 进先 南福之子 配李氏 子五 木生 铂生 珊崖 肆崖 伍崖
俊先 贵福之子 子一 卫 女一 敏
金根 承宗长子
有根 承宗次子
82世 木生 进先长子 配郭氏 子二 星伟 斌伟 养女一 婕英
铂生 进先次子 配池氏 子一 昊哲
珊崖 进先三子 配刘氏 子一 嘉乐 女一 婕予
肆崖 进先四子 配欧阳氏,古氏 子二茂林 昊林 女一玉青
伍崖 进先五子 配郭氏 子 女二 水灵 玉灵
29至95世:上池王氏(咸、安石)
29世: 咸,霸次子,随父居晋阳,子一:甲。
30世:甲,咸子,字子初,后汉元和中屡徵不就,隐居石室山。配任氏,子二:甫、申。
31世:甫,甲长子,字伯仲,抱道不仕。子二:畊、畟。
32世:畊,甫长子,字子农,后汉郡吏。配周氏,子一:怡。
33世:怡,畊子,后汉?帝安邑椽。子四:锟、烈、柔、泽。
34世:泽,怡四子,字季道,少时并为郭林宗所知,代郡太守。配金氏,子一:昶。
35世:昶,泽子,字文舒,晋阳人。魏初历兖州剌史,明帝时赐爵关内候。当陈治略五事,著治论二十余篇,兵书十余篇。正始中官征南将军都督荆豫诸军,表徙治新野习水军,广农垦,殖仓谷盈积。嘉平三年击败吴将施绩,振旅而遣进封京陵候,后迁司空,持节都督。甘露四年已卯薨,谥曰穆候,有集五卷。见三国志魏书及隋书经藉志。配傅氏,子四:浑、深、沦、湛。
36世:浑,昶长子,字元冲,袭父爵,入晋历侍中,录尚书事。配颖川锺氏。子四:尚、济、澄、汶。(上池谱记为配岳氏)
37世:尚,浑长子,晋以父功封关内候。配余氏,子一:成。
38世:成,袭候爵,配方氏,生子一:骖(彡改水)。
39世: 骖(彡改水),成子,配查氏,子一:渊。
40世:渊,骖(彡改水)子,封明威候,生丁已年八月初二日未时,配高氏,子一:锡。
41世:锡,渊子,字公瑕,配吴氏,子一:严(上+曰)。
42世:严(上+曰),锡子,配支氏,子一:璨。
43世:璨,严(上+曰)子,配蓝氏,子一:临。
44世:临,璨子,任江西教授,配庞氏,子二:承基、弘基。
45世:承基,临长子,配唐氏,子一:方进。
46世:方进,承基子,配秦氏,子一:正已。
47世:正已,方进子,配宋氏,子一:任恭。
48世:任恭,正已子,配何氏,子一:玫。
49世:玫,任恭子,官御史,配赵氏,子一:其康。
50世:其康,玫子,配陈氏,子二:若弼,若辅。
51世:若辅,其康子,配傅氏,子一:冕。
52世:冕,若辅子,配许氏,子一:器。
53世:器,冕子,配武氏,子一:居光。
54世:居光,器子,配周氏,子一:镕。
55世:镕,居光子,官镇州节镇,配方氏,子一:瓒。
56世:瓒,镕子,仕招讨,配邓氏,子一:简。
57世:简,瓒子,字文大,多智,遍察堪舆,识抚之胜,既(下+木)属盐埠岭,遂辟宅家焉。葬曲城。配丘氏,子一:廷辑。
58世:廷辑,简子,字瑞昌,赠太常博士,配杨氏,字:明。
59世: 明,字德明,改字永泰,号静节先生,职方员外郎,赠太师中书令,年七十,葬月塘。配邓氏,葬峰峡。子三:用之、贯之、质之。(辟居上池。上池王氏一世祖)
60世:用之,讳贯,任大理寺丞,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封卫国公,葬灵谷峰东后月塘庵城坡寺。祭田二十三石,系城坡寺僧普思收藏,文薄及粮田段为之世宝。子四:益、盛、盟、盈。
61世:益,用之长子,字舜良,登符八年甲第,仕终太常寺卿,迁尚书赠太师中书令,封康国公。配吴氏,葬江宁锺山。子七:安仁、安道、安石、安国、安世、安礼、安上.
62世:安仁,字常甫,皇佑元年冯京榜进士,葬江宁今(南京).
安道,字仁甫,娶邢氏, 生天禧丁巳(1017),段皇裕辛卯(1051),享年三十五岁,续娶刘氏
安石,字介甫,进士,仁宗朝知制诰,熙宁间拜参政知事,封荆国公,配享圣庙,年六十六,剌葬锺山,迁灵谷峰东后月塘。配吴氏,封舒国夫人,子:雱、滂。
安国,字平甫,熙宁元年召试赐进士及第;自幼聪慧,操笔为文皆有条理,年十二时,出其所作铭、诗、赋、论数十篇,观者惊叹。
安世、生于景枯元年(甲戌,1034),卒于嘉裕四年(己亥,1059),享年二十六岁。
安礼,字和甫,其生年在景裕二年(乙亥,1035),其卒年在绍圣三年(丙子,1096),享年六十二。嘉祐六年登王俊民进士;
安上,字纯甫,历庆六年登贾黯榜进士;在当时政坛、文坛皆有一定的影响。生于景祷四年(丁丑,1037),卒于崇宁二年(癸未,1103),享年六十七岁。
63世雱字元泽,安石长子。
64世仪仲,安礼第三子元济之子,知府
65世钰、字仕美、迁宜黄贵溪;宝、字喜,迁金陵
66世卢,迁霍源,荃,迁南丰孤源,范
67世干、杜、枝
68世坤、师、泰、复、咸、恒、革、鼎
69世友孝、友弟、友忠、友信迁东安县
70世一郎居宜黄贵溪、二郎、三郎字光居官陂
71世积义、积圣、积和、积顺、积英、积华
72世子淑
73世仁煜,迁宜黄贵溪
74世元清
75世景星、?、星行
76世伯简、伯闵、伯兰、伯问、伯润
77世克庸、克敏、克传、克诚
78世恒言、恒真、恒安
79世显英
80世拱招、拱达
81世廷郭
82世橧、俎
83世朝敏
84世应龙
85世时冯、时振
86世启福
87世佑锺
88世维河
89世宜梓
90世太织
91世原珂
92世祖绍
93世训诞、训学
95世是子、是忠
49至65世:三槐王氏(言、祜)
49世:福祚。通次子,太原祁县人。唐仕蔡州上蔡主簿。娶□氏:子一:勉。
50世:勉。福祚子,唐登进士第,制策登科,仕河中府宝鼎令。
51世:怡。勉子,唐朝累官至渝州司户参军。娶□氏,子一:潜。
52世:潜。怡子,太原祁人,唐朝时官扬州(今江苏省江都)天长县丞,赠尚书吏部郎中。娶□氏,子五,第五子:质,旧唐书列传卷第一百十三王质传中有其名。
53世:质。(769—836年)字华卿,潜第五子,据旧唐书列传卷第一百十三载:王质太原祁人,五代祖通,字仲淹。质少负志操,系官宦门第,客居寿春,躬耕以养母,专以讲学为事,门人受业者大集其门。年甫强仕不求闻达。亲友规之曰:以华卿之才,取名位如俯拾地芥耳,安自于阘茸者乎!扬名显亲非耕嫁可致也。质乃白于母,请赴乡举。元和六年(811年)登进士甲科,释褐岭南管记,历佐淮察,许昌,梓潼,兴元四府,累奏监察御史,入朝为殿中,迁侍御史,户部员外郎为旧府延荐检校司,封郎中,赐金紫,充兴元节度副使,入为户部郎中,迁谏议大夫,出为虢州刺史,寻召为给事中,河南尹。文宗八年(834年),仕至宣歙池等州都团练观察处置使、宣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在政三年,开成元年(836年)十二月初八日,无疾暴卒于任上,时年六十八,赠左散骑常侍,谥曰定,翌年八月十一日葬于河南永宁县洛川乡。唐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刘禹锡为质撰有神道碑。娶荥阳郑氏,子一曰庆存,女三。
54世:庆存。质子,娶□氏,子一:乾。
55世:乾。庆存子,大名莘县人。因讨黄巢有功,授忠显校尉,转承直郞,淮东道江都邑令,知江南西道杭州钱塘邑,娶□氏,子一:言。
56世:言。(869—930年),乾子,字伯谨,太原祁县人。据国家图书馆(原北京图书馆)所藏《王氏世谱》所载赵孟睢端伪渴汤尚砉ι惺榱钔豕吐浴罚和跹灾该跚M跚油跹裕级ň佑谏蕉竺废亍9偈诖邮吕桑掳惨刎酃僦粱荩ń窈幽匣兀⒗柩簦ń窈幽峡O兀┝睢3ば嗽曜洌了翁祆酰栽锏┕螅Α⑸惺榱罴嬷惺榱睿贩庑砉H⒁κ希贩饴彻蛉耍佣撼埂⒂馈N宕┠辏蛩锎竺废厝送蹯镌谧约彝ピ呵资种踩保晌蓖跏系目甲妗:笕嗽吠跹晕蓖跏舷敌帐甲妗J烦迫蓖跏舷党鎏跏希俏未拿磐濉�
57世:王彻,王言长子。(892—942)。《通谱》上记载:“姚氏所生,字伯通。后唐进士,官至左拾遗。后以孙旦贵,累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鲁国公。配田氏,追封沂国夫人,子三:祜、祚、祉。”
58世:王祜,字景叔(924—987)。生于后唐同光二年(924),卒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六十四。三槐王氏之所以有此名,是他所为。他曾在自家庭院亲手种植三棵槐树,深信自己积有阴德,后代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后其子王旦果然成为宋朝有名的宰相,为家族赢得了“三槐王氏”美名。后因其子旦贵累赠太师尚书兼中书令,追封晋国公。配任氏,追封徐国夫人,子三:懿、旦、旭;继边氏,追封秦国夫人,子一:勉;女一,适国子监丞杨光辅。(勉史藉无载,《通谱》等有载)。
59世:王懿,祜长子,字文德(954—1002),《通谱》载:后周显德元年(954)甲寅九月初七日生,卒于宋咸平五年(1002)壬寅八月十八日,年四十九。他励志好学,宋初中进士,曾任秘书丞,后官至袁州知府,颇有政绩。但朱熹的《年谱》载为王懿(941—989),生于天福六年(941)三月初三日,卒于端拱二年(989)。配李氏,子三:睦、谅(淳)、贽。
王旦,祜次子,字子明(957—1017),是北宋最杰出的宰相,三槐王氏最优秀的代表人物,传见《宋史》卷二百八十二。生于显德四年(957)丁已十二月二十六日,卒于天禧元年(1017)丁已九月。史称王旦幼年沉默寡言,勤奋好学,极有文才。太平兴国五年(980)中进士,官大理评事,知平江县……等。真宗咸平三年,官拜给事中,知枢密院事,次年以工部侍郞参知政事。景德二年(1005)迁尚书左丞,次年拜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史,成为当朝宰相。他有非凡之才,军国大事都参与决策。又知人善任,荐引提拔了大批英才。他为人极具忠义道德,胸怀阔达,有谤不较。在因病缷相时,极力向真宗推荐当年与他为难的寇准继任为相,成为宋代著名的大功臣。王旦去世后,真宗临丧恸哭,废朝三日,举国致哀,追赠王旦为太师、尚书令、魏国公、谥文正。仁宗乾兴初(1022),下诏让王旦配享真宗庙庭,并建碑纪念,还御笔亲题:“全德元老”之碑。王旦葬于河南开封亲里乡大边村。配赵氏,封荣国夫人,生三子:雍、冲、素。
王旭,祜三子,字仲明(960—1027),生于建隆元年(960)庚申六月二十日,卒于天圣五年(1027)丁卯,年六十八。以荫出仕,官至兵部侍郞,知应天府,是北宋知名官吏,卒赠户部尚书、太尉。子: 粹、玄、 质、徽、诲、端。
王勉,祜四子,是王祜继配边氏生,子:辑。
60世:王睦,懿长子,《宗谱》记载睦“字孟和,生太宗雍煕二年(985)乙酉正月初二日。王睦少好学,饱饫经史。欲举进士,叔父文正公王旦了解王睦的上进心,向宋真宗为王睦求赐一职,于公元991年以庠名王穆名任东阳县令,任职一年卸任,隐居东阳永泰乡王家庄(今王宅村),约公元1004年间,文潞公荐于朝,真宗悯然嘉之补将作监主簿,调华阴尉。居官廉洁。终太子中书舍人。卒仁宗天圣元年(1023)癸亥三月初二日。对睦记载最全面的是《永泰谱》。因为睦隐居到浙江东阳永泰乡王家庄,成为永泰王氏始祖。子:宜、贤、宣、宝。
王谅(淳),懿次子,字仲睦(?—1020),谅与淳实为同一个字,但有的谱,作为二个人记载了,应予纠正。生年不详,太宗端拱二年进士。荫补太庙斋郞,调河南司法参军。历水部郎中,卒于真宗天禧四年(1020)庚申十月十二日。赠工部侍郞。配李氏,子二:克、准。
王贽,懿三子,字节夫。子二:頣、鲁。
王雍,旦长子,字子肃(?—1045),生年不详。官至两浙转运按察使。卒于仁宗庆历五年(1045)。正史无传,有在其父传后云:“雍、国子博士。”其事迹主要见于甥苏舜钦的《两浙路转运使司封郞中王公墓表》与《东都事略》。配李氏,继吕氏。子二:恪、整。
王冲,旦次子,字仲和(988—1029)。仅在其父传中云:“左赞善大夫”。《宗谱》云:“字仲和,生太宗端拱六年(988)戊子三月十八日。祥符六年(1013)举进士,调元城令。迁将作监主簿。历司农丞,赞善大夫,卒仁宗天圣七年(1029)已已三月初十日,年四十二。配沈氏。”《通谱》云“配范氏,子三:庆、吉、靖”。
王素,王旦三子,字仲仪、又字朴夫(1007—1073)。北宋著名官吏,传见《宋史》卷三百二十。生于真宗景德四年(1007),卒于神宗熙宁六年(1073)。他是三槐王氏第五代中的佼佼者,能恪守祖业。赐进士出身,历任鄂州知府,天章客待制。仁宗时擢升知谏院,遇事敢直言,曾谏阻晋爵赏军以贺王子生,又曾谏退仁宗左右二女子,颇受仁宗器重。后出知成都府,为政务合人情,蜀人号“王公异断”。又以枢密直学士知开封府,复以端明殿学士再知谓州,教民耕读,积粟支十年,士气感奋,敌不敢犯。他为官敢于断事,以才闻名于世。后官拜工部尚书。去世后,谥懿敏,葬于开封大边祖墓。王珪为他作《墓志铭》,张方平为他作《神道碑》。娶三妻:原配李氏,生子二:厚、固;继配滕氏,生子四:坚、巩、本、硕;又继配张氏,生子三:凝、常、奥。共生九子:厚、固、坚、巩、本、硕、凝、常、奥。
粹,旭长子,字醇夫,景德元年(1004)贡士,官至学正。子 :徽、徼、微。
玄,旭次子,字吉夫,为昆山王氏始祖。子二:彝、制。
质,旭三子,字子野(1001—1045),生于真宗咸平四年(1001)。卒于仁宗庆历五年(1045),妻周氏是礼部侍郞周起之女。
徽,旭四子,《宗谱》记载“字道损,生真宗咸平六年(1003)癸卯十月十七日,……累迁司门郞中,以尚书职方郞中出守边藩,民怀吏畏。时岁饥,捐俸赈恤,劳苦成疾。冶平元年(1064)甲辰十一月初八日卒于官,年六十二,赠银青光禄大夫。配向氏。”等。
诲,旭五子,字信仁,生于真宗景德元年(1004)甲辰闰九月初二日,天圣五年(1027)进士,调泾州长原尉。丁父忧,服除,补京兆鄠县主簿,权领狱掾,知蓝田县,历比部郞中,卒于神宗煕宁十年(1077)丁已十月初一日,年七十四,配李氏。
端,旭六子,字信臣,号太冲,生于真宗景德四年(1007)丁未九月二十三日。移恩召试,赐进士出身。为国子博士,历龙图阁待制,以秘书监致仕。享寿封至通议大夫。绍圣四年(1097)丁丑四月十一日,无疾终。享年九十一。”
61世:睦长子,宜,讳泰富,字节骏,生于端拱戊子(988)七月二十三日,卒于治平乙已(1065)年三月十九日。仕殿前司副指挥使,出茶马使。事父母温情,居心忠厚,处事睦顺。配张氏,子三:开智、开慧、开礼。
睦次子,贤,讳泰寿,字节骅,生于淳化壬辰(992)十一月二十三日,卒于嘉祐戊戌(1058),秉性孝友,博通经书,为人耿直,营农作,辟公田20多公顷,孝事父母至寝安,宽兄弟仕途之悬念。配范氏,子二:开仁、开信。
睦三子,宣,字节驹,讳泰康,生于咸平元年(998)九月二十八日,卒于嘉祐辛丑(1061)七月初八日。配项氏,子二:开义、开聚。
睦四子,宝,讳泰宁,字节骁。生于咸平壬寅(1002)八月十五日,卒于煕宁已酉(1069)九月初十日。仕徵事郞。自幼聪明,明六经史,进士,忠诚职守,政绩卓越。治家勤而有方,历有口碑。配剡邑陈氏,子五:开温、开良、开恭、开俭、开让。
谅长子,克,字希仁(1024—1077),居京师。初以荫补太庙斋郞,后历任太康尉,慎县主簿,知江都、彭城、富国等县,迁水部员外郞,后累官至隰州。煕宁十年(1077)卒,年五十四。配张氏,子四:震、需、霖、霭。
谅次子,准,字验之,乾兴元年进士。
贽长子,頣,字养正,虞部郞中,配麻氏,继李氏。子二:白、向。
贽次子,鲁,字子叔,池州司法参军,历都曹员外郞。配冯氏,子一:晋。
雍长子,恰(恪),字广渊,大理寺丞。以荫补将作监主簿,历司门郎中。配向氏,子三:实、潜、益。
雍次子,整,秘书省校书郞,为辽奉贺使。配赵氏。
雍三子,检,字慎之,庆历三年(1043)进士,官至潞州剌史。
冲长子,庆,字进叔,少有志节。荫补西头供奉,南海郡剌史。庆元初,赵元昊反,韩魏公安抚泾源,副总管任福将兵,公为先锋。福持勇蹈伏,公力战而死。配周氏,子二:显、顼。
冲次子,吉,字利叔,少负器识,有声江表。举茂才,为鄠县主簿。迁眉州彭山令,通判荣州,边宋河东。召以殿中丞知台州。卒于官。配阎氏,子二:嘉绩(德)、嘉言(范)。
冲三子,靖,字詹,“未龀而官,十岁而孤,资性粹愿,不群戏弄。好学少言,若所负。”“自幼好学,好讲切天下利害。”以祖荫补秘书省著作佐郞,通判阆州,知滁州,主管北京御史台。擢利州路转运官,提点陕西刑狱,徙知河东长子县,有政绩。迁开封府推官。徙广南转运使。拜太常少卿,直昭文馆,知广州。入为度支副使。卒年五十八,配李氏,子二:古、耆。
素长子,厚,字裕国(1029—1061),生仁宗天圣七年(1029)已已八月,嘉祐六年(1061)进士及第。终将作监主簿,早世。配张氏,矢志守贞。以王巩长子奇为嗣。
素次子,固,字持国,承事郞,因守祖茔,世居开封府之旧宅。以曾孙女为后,封太原郡公,加封楚国公。配赵氏。子五:立、文、襄、育、齐。
素三子,坚,字许国,居官廉介守法。终朝散郞,赠朝散大夫。配夏氏,子四:祐、禔、禧、祉。
素四子,巩,字定国(1048—1117),自号清虚居士。配张氏,名臣张方平之女,继副氏,妾宇文柔奴。子六:奇、时、由、皋,有二子幼年早亡。其中时、由为张氏所生,奇为副氏所生并出继给长兄王厚为嗣;皋由妾宇文柔奴在陪同王巩流放在岭南时所生,据传皋有个乳名叫“璐”。
素五子,本,字安国,奉直大夫。配李氏,太尉璋之女。子二:觉、觌。
素六子,硕,字镇国,朝散郞。配刘氏,子二:度、序、席。
素七子,凝,字宁国,生仁宗至和二年(1055)乙未(1055)十月初一日,以荫补试授秘书正字,调广陵主簿。元祐中为国子监直讲,改秘书郞。卒徽宗政和三年(1113)癸已三月初五日,年五十九。配陈氏,丞相英国公执中之孙、国子监博士世儒之女,子一:鼎。
素八子,常,字治国,生嘉祐五年(1060)庚子二月十三日,通直郞。知济州临邑县。卒徽宗政和三年(1113)癸已四月十三日,年五十四。配孙氏,子二:著、存。
素九子,奥,字道国,生嘉祐八年(1063)癸卯九月二十五日。荫补太庙斋郞,教授荆州。四迁至朝请大夫。卒徽宗宣和六年(1124)甲辰七月十八日,年六十二。配李氏。子三:开、椿、粢。
粹长子,徽,不详。
粹次子,徼,不详。
粹三子,微,不详。
玄长子,彝,子五:经、纶、统、绪、纯。后裔迁徙云贵川等地,其中著名的有黔江地区的昆山支九龙三槐王氏支。
玄次子,制,子一:申。明末昆山王氏二十世孙王在公编撰成著名的《昆山王氏世谱》。
质长子,毖,字祉德,生真宗天禧二年(1018)戊午九月十七日,康定初以明经登第,除将作监主簿,迁大理评事,历光禄寺丞,卒神宗煕宁八年(1075)乙卯十月十八日,年五十七。配李氏。子一:约。
质次子,规,字方叔,。生真宗天禧四年(1020)庚申七月十一日,少属文,名闻江表。荫补太庙斋郞。庆历初,召试学士院,除太子舍人,调明州奉化县主簿,权领狱掾。丁父忧,服除,改太常主簿,终大理评事。卒至和二年(1055)乙未四月初三日,年三十六。配赵氏,妻亡,不复娶,逐绝。
质三子,復,字宣礼,生真宗乾兴元年(1022)壬戌正月十三日。恩补太庙室长。皇祐六年(1049)进士,除太子中允,迁著作佐郞,出知江宁府,改威胜军节度判官,历赞善大夫,终太常寺丞。卒哲宗元符二年(1099)已卯十二月十九日,年七十八。配周氏,子三:恺、忱、慥。
质四子,居厚,大理评事,早卒。
质五子,承裕,尚书屯田员外郞。子一:崇相,崇相子:正仁。
质六子,宣礼,赞善大夫。
质七子,崇让,著作佐郞。
质八子,明远,字一统,大理寺评事。邑庠生元丰八年(1085)由豫章迁潭州(长沙),又迁隆回十栗山,又卜居上梅金凤山下至寿终。子孙繁兴旺。明远公遂为为楚南上梅王氏始祖。配胡氏,继孟氏,子四:崇伯、章伯、奇伯、秀伯。
质九子,祉德,大理评事。
质十子,几道,太常寺太祝。
质十一子,传正,太常寺太祝。
徽长子,蒙,字伯正,朝奉郞。配李氏丞相迪孙、工部尚书太子太保柬之女,子一:问。
徽次子,黯,字直彦,生景祐二年(1035)十月初三日,元丰五年(1082)进士,试曹台,调怀宁教授,累迁殿中丞,历虞部郎中。元符中,以朝请大夫知广州。崇宁初诏籍元祐党人不得官京师,逐迁宛邱。卒于政和二年(1112)壬辰,年七十八。赠银青光禄大夫。妻三:赵氏、宋氏、陈氏。子一:纳。
徽三子,朴,字材原,明经不仕。子二:易、恕。
徽四子,直,字清臣,嘉祐六年弱冠登进士,授承事郞,知天台县,遂家焉。历尚书兵部员外郞。配刘氏,子四:芝、芹、莘、蓆。
诲长子,慤,字崇让,举孝廉,官荆州教授,除将作监主簿,迁秘书省著作佐郞,出知济州。终蜀州汉原令等。配张氏,子二:迪、逢。
诲次子,隐,字明远,以荫补开封府功曹参军,调万泉县主簿,终大理评事。卒年二十九。配陈氏。
诲三子,令,字传正,太常寺主簿调桐庐尉,遂家焉。
诲四子,愈,字希文,元祐中为国子监直讲,知万安县,迁昭庆军节度推官。宣和间知信州。时方腊起义,邻郡皆破,愈防御独善。时浙西制置使韩世忠守镇江,命愈为副将,扼兀术于竹墩镇,遂家湖州灵湖,历官尚书屯田员外郞,葬湖州。配许氏,子四:迥、選、道、造。
诲五子,康,字承裕,恩补淄川主簿,遂家焉,卒年七十二。卒年七十二,赠朝奉大夫,葬沙麓山之南原。配郑氏。子一:復。
端长子,元,字舜弼,生于仁宗天圣七年(1029),初因伯父质之荫任郊社斋郞,后历仕醲县主簿,大理评事知唐县,迁大理丞充德清军使,兼知清丰县。终官至朝请郞知泽州。卒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六十九。赠太子太保。配赵氏,继配晁氏。子六:毅、坦、发、通、榖、毂。
端次子,忖,字仲谋,承务郞,知蓝田县,累迁侍御史,终大理寺丞。配胡氏,子三:传、颂、颢。
62世:宜长子,丰,谱名开智,郡庠生,无意取仕,安居创业。生于大中祥符丙辰(1016)一月二十九日,卒于绍圣四年(1097)丁丑五月二十八日。配宣氏,子三:长子仟(宗玥),任礼部客省副使;次子诗(宗瑄);幼仲(宗琎)。
宜次子,傑,谱名开慧,号大川。生于天禧辛酉(1021)四月二十五日,卒于元丰壬戊(1082)七月十八日。配韦氏,子一:俊(宗琏)
宜三子,象,谱名开礼,仕徵事郞。生于天圣辛未(1031)十一月十二日,卒于元丰甲子(1084)五月初四日。配何氏,子五:长谥(宗坤),仕承事郎;次谍(宗深);三谕,邑庠生;四宗瑜,邑庠生;幼宗琪。
贤长子,奂,字文光,谱名开仁,生于天禧戊午(1018)十月二十日,卒于绍圣乙亥(1095)六月十三日。配宣氏,子一:让(宗珏)。让、字逊之(1054—1122),配单氏,子一:始,字初若,号全复,早卒,赠承直郎,配陆氏,子一:道成。
贤次子,争,谱名开信。生于天圣癸亥(1023)十月十五日,卒于熙宁丁已(1077)四月初七日。子一:诵(宗珲)。
宣长子,臣,字国辅,生天禧戊午(1018)十一月十九日。以外荫补太庙斋郎,除平海州安溪尉,历平海州判官,遂家焉。(平海州即今福建泉州)。后裔不详。
宣次子,相,字佐国,生于天圣九年(1031)辛未十月初七日。卒于神宗熙宁八年(1075)乙卯三月十一日。年四十五,因子贵封右习员外郎。配周氏,子一:僖。僖、字靖之,生于治平元年(1064),元丰八年(1085)进士,调荥阳府,历监察御史,奉使贺辽,迁右司员外郎,知济州,遂家。配吴氏,子二:延、建(四川涪州派)。
宝长子,候,谱名开温,生于天圣甲子(1024)十月十九日,卒于政和乙未(1115)。政和二年(1112)独立营造后佛堂。配张氏,子一:伟(宗[王争]),仕著作郎。仕秉义郎
宝次子,贵,谱名开良(1028—1096),生于天圣戊辰(1028),卒于绍圣丙子(1096)。配义乌骆氏。子一:伍(宗),仕司禄参军。
宝三子,厚,谱名开恭,生于天圣壬申(1032),卒于大观戊子(1108)。任比部员外郎。配黄氏。子二:长僚(宗瑨);次倩(宗璐),仕承事郎。
宝四子,将,谱名开俭,生于景祐丙子(1036),卒于哲宗庚辰(1100),仕通事舍人。配宋氏,子三:长佐(宗瑰),伍长;次琍(宗琦),三佶(宗琫),仕宣教郎。
宝五子,帅, 谱名开让(1038—1115),生于仁宗戊寅(1038),卒于徽宗乙未(1115)。子二:长侨(宗珠),仕蚕官丞;次亿(宗瑛)。
克长子,震,字子发(1046—1095),去世后追赠为太子少师。妻潘氏,子六:豪、仰、英、杰、伸、倜。
长子:豪,有以王震十八世文亮为云南镇雄王氏始祖,形成当今云南旺族——镇雄王氏。
次子:仰,官至尚书,金部员外郎,在两宋乱離之际,随宋室南渡。去世后追赠大中大夫。葬于鄞县,子孙定居下此,为宁波鄞县王氏祖,形成著名的鄞县王氏。王仰,配周氏,继唐氏,其所生子中最有名的是王从,官至信州知府。他最大的贡献是最早将三槐王氏列祖列宗的文献遗墨进行收集和整理出版,创修《三槐王氏世系》、《三槐王氏世谱》、又有《槐庭杂记》等家庭文献,并传其子孙。王从妻金氏、陈氏,生二子:淹、涵。王淹,字伯庵,官至筠州知府,他能继承父业,以搜集出版家族文献为已任,曾刻印出版过王震的《元丰怀遇集》,又汇集三槐王氏显祖王旦以来的有关史传、铭志等共十卷,号《王氏济美集》刊印出版,为后人研究三槐王氏提供了珍贵的原始资料。可惜该书已经遗佚。只有宋代学者周必大的文集中,可读到他为该书作的《王氏济美集》序。
三子:英。
四子:杰,字仲兴(1070—1127),生于煕宁三年(1070),初仕大名府监仓,进士出身,官光禄司农卿,移知河中。卒建炎元年(1127)。配孙氏,继陆氏。子二:衡、徤。
五子:伸,字仲来,仕奉仪郞,迁通直郞。配张氏,子二:循、复。
六子:倜,字仲傥,以恩补承务郞,早世。
克次子,需,字子正,奉议郞,居蜀未归。配杨氏,子一:倬。
克三子,霖 ,早世。
克四子,霭,字子会,宣德郞。配张氏,继曹氏。子四:何、仪、信、佐。
頣长子,白,字仲采,少以文才知名,第进士,元丰间为检正官,尝自谓一世豪士,用未究其才也。惜乎早世。配李氏,继张氏。子一:盛,字衍叔。
頣次子,向,早世不仕。配邵氏,子一:辰。辰字德政,少孤,举茂才,为荻道主簿,监石门酒税,迁建康军节度判官,浙西防堨(“土”改为“廴”)使,行参军事。建炎戊申杭州第三将下卒陈通叛,赿州守翟汝文出师,朝廷以节制付浙西提刑周格,格辟辰为参谋,行次江郞山,遇贼被害,葬萧山清霖湖。配邵氏,子一:慎。
鲁子,普,原名雩,更名普。字子周,配独孤氏。
恪长子,实,字伯华,大理评事,配陈氏。子一:持。持、字秉之,朝散大夫,终朝仪大夫。配吕氏,子二:纲、绩。事迹不详。
恪次子,潜,字仲昭,天章阁待制,终朝仪大夫。配吕氏,子五:宪、悊、应、忞、志。宪、字希甫,奉议郞。配梅氏;悊,从政郞;应,修职郞,配赵氏,子一:过;忞,字希声,余无考。
恪三子,益,字子欲,弱冠能文,欧阳文正公雅重之,庆历二年进士,调开封尉,迁陕州防御判官,授通直郞,历兵部郞中。
庆长子,显,字以登,生于明道二年(1033)十月初八日,荫补仁武校尉,司马温公守洛,辟为河阳主簿。卒于嘉祐四年(1059)十月二十五日,年二十七。配李氏,继陈氏,夫死,不食三日,伏官而绝。子二:甫、申。王甫,守父庐墓,家河阳(河南孟县)。王申,字应辰,少孤,博通文史,司马温公辟为掌书记。除永兴主簿,授通直郞。
庆次子,顼,景祐元年(1034)生,皇祐五年(1053)登进士,忠武军节度判官,历右司员外郞。崇宁三年(1104)卒,年七十一。配吕氏,子露,无考。
吉长子,德(嘉绩),字君宏,举进士,历官左拾遗,配周氏,子二:澄、清。王澄、字惟原,配张氏,子二:仕安、仕华。仕安,承务郞,南渡居浙西建德为建德派;仕华,宋南渡居湖广之武陵,为武陵派。王清、字公明,閤门引进,为洛苑使,迁观察判官,历河南节度观察副使,卒于军。赠太师,谥威定。配包氏,子十;瑛、瓒、珮、玥、瑶、珊、璖、琏、珰、琪。
吉次子,范(嘉言),字君模,举进士,为苏州府推官,被长官所害。配朱氏,子二:沄、霖。
王沄,又作云,字惟瞻,父被仇家陷死于狱,击鼓登闻,事得白。扶柩归葬,终身不仕。配石氏。子二:世需、世彦。
王霖,字惟泽,配蒋氏,子一,世贤。
靖长子,古,字敏仲,曾官户部侍郞,宋宝元元年十月初六生,煕宁间中进士,历户部侍郞,以宝文阁直学士,安置温州。因与蔡京不和,以宝文阁直学士,知成都府,又贬为衢州别驾。史册评为:“名臣之后,出将使指,入造省闱秘府之校文,卿寺之副贰,幸有显誉,久而益彰。”子一:诚,字明甫,历官朝散大夫,西京留台,配韩氏,继孙氏。子三:邈、迈、迥。事迹不详。
靖次子,耆,字后老,右军巡案判官。配贾氏,子二:訢、谞。王訢,字仲悦,宣和间以朝散大夫知阳武县,配贾氏,子一:迢。王谞,字仲智,修武郞,子一:逖。在北宋曾为太常少卿,徙家金陵,后入南宋。
厚嗣子,奇,王厚无子,以王巩长子奇为嗣。王奇、字守钧(1058—1112),生于嘉祐三年(1058)戊戌十二月初八日,校书郎,调青田尉,三迁至太常少卿,出知魏县,有惠政。卒徽宗政和二年(1112)壬辰九月十一日,年五十五。配金氏,继曾氏。(若以王巩生于戌子年(1048)计,则与奇的父子相差仅10年,故《世谱》所记有误。)子二:倓(遹)、作。
王倓(遹),字静夫(1079—1119),生于神宗元丰二年(1079)已未二月初一日。举茂才,为太学博士,通判澶州兼判西京勾院事。四迁至朝仪大夫,赠紫金鱼袋。卒于徽宗宣和元年(1119)已亥。年四十一。赠光禄少卿。配严氏,继边氏。子二:道、随。二子出生于北宋,但主要生活在南宋了。按《通谱》余姚的王守仁支为道的后裔,随为山阴派。另西南地区的老八房祖王福也以德用记为王奇之子上挂,尚待考证。
王作,字仲连,尚书屯田员外郎。
固长子,立,字与叔,齐州录事参军,以孙女为后,加封齐国后,配蔡氏,子三:藻、蕰、庄。
王藻,字彬叟,历官德州剌史,以女为后,封宋国公。配李氏,子一:胄。
王蕰,字德夫,许州节度使。子一:嗣。
王莊,早卒,无后。
固次子,文,早卒。
固三子,襄,字赞仲,赘南阳宋氏,居邓州,进士。崇宁二年(1103)以军噐监主簿言事称旨,擢库部员外郎,改光禄少卿,显漠阁待制,权知开封府,出知杭州、海州、应天府、郓州,颖州,永兴军。更名宓。大观三年(1109),使高丽,还对称旨,诏赐名襄。。历工、吏部尚书,拜同知枢密院事。起为资政殿学士,第淮宁府。降宁远军节度副使,永州安置,卒。
固四子,育,字仲民,迪功郎,配赵氏。
固五子,齐,字全道。
坚长子,祐,字吉老,兄弟咸以女弟为燕王夫人。历吏部侍郎,知长沙府。
坚次子,禔,字全老,秉义郎。子一:晟。
坚三子,禧,字福老,南渡后为武翼郎,温州,钤辖。配赵氏。子一::遹,字维肖,迪功郎,南渡居婺州(今金华市)。
坚四子,祉,字德老,修武郎,配赵氏。子二:似、倧。
王似,字绍祖,迪功郎,泉州司理参军。南渡后居信州铅山县。配俞氏,子一:遇。
王倧,字绍宗,充殿司干办公事,配刘氏,子二:斌、囗(原缺)。
巩次子,时,字叔永,号尚夫(1073—1127),生于神宗熙宁六年(1073)癸丑正月初八日,元符中举茂才,谏议大夫,任伯雨清为宣教郎。卒于钦宗靖康二年(1127)丁未七月十二日,年五十五。配宋氏,继配上官氏。宋氏生子一:颜;上官氏生子三:华、熙、然。
王颜,字东辉,少颖悟。为王巩所钟爱,不幸微疾早卒。
王华,字邦辉(1093—?),配冯氏。子二:惇、性。继蔡氏,子二:度、志。四子皆入南宋。且以惇出继王颜;志出继王然,为会稽派。后裔开创湖南王氏等,如湖南的桃源王氏。
王熙,太常博士。
王然,字季辉(1099—?),生于元符二年(1099)已卯闰九月初七日,明经贡,授迪功郎,历朝奉大夫。后南渡,卒于孝宗时期。配胡氏,无出;继兄华四子志为嗣。妾生一子,学之。
王志,南宋初(1131)官举浙东常平茶盐事,致仕后即家于会稽五云乡,形成会稽五云王氏大族。。如明朝南京兵部尚书右侍郎王元敬,陕西按察使王元春等,即为王然的后代。
巩三子,由,字季长,迪功郎,住湖北,配赵氏。子一:谟,字彦诚。迪功郎,过湖北。配赵氏,子三:济、浔、泼。为湖北汉阳王氏与湖南邵阳王氏祖。
巩四子,皋,字子高,生于北宋元丰四年(1081)辛酉二月初二日,世居汴京开封府开封县新里乡大边村。卒于绍兴二十六年(1156)丙子九月十七日,享年七十六岁。葬于江苏苏州益地乡(今相城区太平镇)。政和初,叙录世荫,补修武郎,为修武校尉,迁武略将军。靖康末,怒斥金兵,拒叛贼张邦昌,屡遭困辱。后扈隆裕太后从南行,立大功,加辅国将军,拜殿帅府,进太尉,授世职。因与时政不合,隐居姑苏之荻扁(今苏州市太平镇)。诏赠柱国太傅(秩从一品)。配赵氏,继刑氏。子三:易、铎、允(胤)。后裔尊王皋为三沙王氏始祖。现其墓、家庙等遗迹均较完好存在。
王易,皋长子,字吾置(1102—1167),袭授殿帅府太尉。迁昆山沙头,为東沙支始祖,子孙散处海虞、太仓、澄江、不可胜记。旧谱称公有启圣开灵之德,隐于耕钩,不求闻达,坦然有肥遁之风事,详光禄公行述有像。生于建中靖国二年(1102)八月初九日,卒于乾道三年(1167)三月十七日,饮酒端坐而死。葬荻川先莹昭穴。配李氏,累赠彭城郡夫人。子三:绘、绣 、
王铎,字吾伍,官尚书郎,右司员外郞。守太傅公遗业,居苏州荻川(今苏州市太平镇)。为中沙支始祖,合葬先莹穆穴。配张氏,子三:纂、经、纶。
王允(胤),字吾曾(1134—1202),又名商。宋显谟阁直学士,枢密副使,权判苏州府事提举,崇道观,赠礼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始迁无锡沙头,为西沙支始祖。生于绍兴四年(1134)甲寅三月十二日,卒于嘉泰二年(1202)壬戍七月初九日。享年六十九岁。配陈氏,观文殿学士礼部侍郎杲公女,封嘉鱼县君,赠武昌郡夫人。合葬荻扁先莹。子四:纻、絅、组、健�
本长子,觉,字先民,通直郎。配李氏,子三:肇、准、中。只知肇、字德初,配刘氏;准、字平叔。俱为迪功郎。
本次子,觌,字表民,从政郎。配宋氏,子三,未详。
硕长子,度,字节夫,将士郎,配赵氏,子一:彖,字子义,从政郎,配赵氏,子二:瑜、遵。
硕次子,序,字循老,迪功郞,配潘氏。
硕三子,席,早世。
凝 子,鼎,字巽民(1070—1130),生于神宗煕宁三年(1070)庚戌十二月二十日,授武翼郞。历明威将军、武经大夫,卒高宗建炎四年(1130)庚戌二月初一日,年六十一。配赵氏,继李氏。子三:观、履、夫。
王观,字正仲(1087—1148),生于哲宗元祐二年(1087)丁卯九月初五日,从政郞,知广陵,历屯田员外郞。卒于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戊辰三月初八日,年六十二。配赵氏,子三:适、迥、逾。
王履,子坦仲,通直郞,配富氏。子二:远、选。
王夫,字和仲。三兄弟皆以卦象命名。
常长子,著,《通谱》、《宗谱》中均与冲次子吉长子范(嘉言)同名,难考。子:沄、霖。
常次子,存,字建中,承务郞,知德安府应城县。子一:泰。
奥长子,开,字深甫,迪功郞,历监察御史。配黄氏,子三:潼、汴、淇。其中王汴、字巨川,承节郞。配冯氏,子一:会(hui)。其余不详。
奥次子,椿,字材老,宣教郞,知睦州。配杨氏。子二:倞、倚。王倞、字子强。
奥三子,粢,字材卿,早卒。
毖 子,约,字子礼修德好学,介然有守,虽势位不能夺其志。以宣教郞知长葛县。配杜氏,继苏氏。子二:临、升。亦以卦名。
升、字子国,配苏氏。约后裔在湖北监利有31支派。
复长子,恺,字材叔,秘书省校书子二:阶、陛。阶、字倬然。
元六子:毂,字安仲,配张氏,子一:倚。倚、字中立,迪功郞,子一:迅。
忖长子:传,早世。
忖次子:颂,字成甫,朝奉郞。配蒒氏,子三:诚、谠、评。王诚,字通老,迪功郞。其余不详。
忖三子:颢,进奉郞。
58至65世:三槐王氏(言、祉)
58世:彻次子:祉,字景安,又字锡畴(932—1002),后唐长兴三年(932)壬辰十月十六日,晋天福末举进士不第,建隆初举茂才授河南陆海州教授。卒于咸平五年(1002)壬寅三月,年七十一。葬莘县群贤堡,以孙轸贵,赠光禄大夫,吏部尚书。配田氏,子一:献。
59世:祉 子 :献 ,字子朝(952—973),生后周广顺二年(952)壬子四月,宋大理评事,迁将作监主簿。卒于开宝六年(973)癸酉八月初一日,年二十二。葬父茔。以子轸贵赠金紫光禄大夫,吏部尚书,配何氏,子一:轸。
60世:献 子 :轸 ,字应宿,宋由上舍登进士,除太常博士,历工部尚书,直秘阁,知鲁州,三迁至司农少卿,以吏部尚书金紫光禄大夫致仕,当时在馆开谈经术,有五朝春秋二十五卷。因河决,与从叔勉等徙家陈之宛邱。配贾氏,子五:景阳、景章、景华、景庄、景恪。
61世:轸长子: 景阳, 宋荫补太庙斋郞,宝元元年进士,除大理寺评事,历朝请大夫。子六:躬恕、初恕、灜恕、宗恕、华恕、阳恕。
轸次子: 景章, 庆历六年进士,除国子博士,历尚书屯田员外郎,卒赠金紫光禄大夫。子一:直恕。
轸三子:景华, 嘉祐四年进士,除成德军节度判官,熙宁初以司门郎中知筠州,徙高安郡,迁兵部郎中,终朝议大夫。配李氏,子九;隣恕、明恕、公恕、忠恕、仁恕、平恕、危恕、强恕、多恕。称宛邱九门。
轸四子: 景庄 ,子一:元恕。
轸五子: 景恪 ,其后居义安枫桥银冶坑垫口梓里大宣紫洪。子六:均名未详。
62世:景阳长子: 躬恕 ,字东鲁,子一:亿。
景阳次子: 初恕 ,字东升。
景阳三子: 瀛恕 ,字东莱(艹下来)。
景阳四子: 宗恕, 字东均。
景阳五子: 华恕, 字东泰。
景阳六子: 阳恕 ,字东晖。子一;昱,字常泰,承事郎,南渡后居义安县银冶乡。
景章子: 直恕, 朝议大夫致仕,卒赠金紫光禄大夫。配时氏,子一:伋;继陈氏,子二:俣、伶。
63世:伋,文林郎,官澧州推官,卒归葬料马村。配李氏,子一:迥。
俣,字硕夫(1086—1157),生于元祐元年(1086)丙寅,政和二年进士,历监察御史,建炎初家余姚。寻为西浙转运使。迁户部侍郞。秦桧死后历工部尚书,以敷文阁待制致仕,召拜右司员外郎,知明州等。卒绍兴二十七年(1157)。
伶……。
伋、俣、伶同王旭幼子端长子元的长子毅的七子中的三个儿子同名。此间是个大疑点。伋、俣为余姚派,伶为山阴派。
62世:景华长子: 隣恕,字伯连,元丰二年进士,除大理评事,签判武胜军,移湖北转运判官,迁尚书屯田员外郞,卒年五十三。配傅氏,子四:铸、铖、镐、锡。
63世:铖,守宛邱文学,为大小学助教,子二:琅、(王干)。
镐,明经不仕。子一:琦,国子博士,南渡后居诸暨。
锡,,字以恩,崇宁初进士,宣和间淮南宋江横行河朔,遂徙族江陵。靖康初,起为金部郎中。南渡后居义安之枫桥。
62世:景华次子: 明恕 ,字直臣,宛邱文学,知广安军,卒于官。年六十八。葬宛邱料马村。配宋氏,子三:鍠、镗、鎡。
63世:鎡,历官侍讲,居池州青阳县,墓在石埭县西城子山。
62世:景华三子: 公恕, 宋举茂才,授迪功郞,庆历间调浮梁县丞,多惠政。子三:锐、镕、铛。
63世:镕,字以化,元符中举茂才为著作佐郞,卒赠银青光禄大夫。配傅氏,子三:珪、(王燮)、玠。
珪,节度判官,子一:禀
王燮,字世耀,御营前统军,统制淮南招抚使。绍兴初败李成于湖口,累立战功,终光州观察使。配蔡氏。
玠,三班借职。
铛,赐同进士,历监察御史,南渡后居诸暨。字一:璋,字瓒臣,宣和六年进士,官中书郞,金人犯关,扈驾北行,被留,卒于燕诏,赠通直郞。为诸暨派。
62世:景华四子:忠恕,子二:镛、鏐。
62世:景华五子:仁恕, 字直躬,荫补从政郞,知邢州尧山县,赠卫府少卿,葬宛邱先茔。配徐氏,子三:铢、鉌、镇。
63世:铢,字权仲(1077—1144),生于煕宁十年(1077)丁已四月初八日,由上舍生除秘书郞,后出为韶州司户,遂流寓也。靖康初以朝请大夫权江南路经略安抚使,绍兴十四年(1144)甲子卒于官。年六十八。配李氏,子一:绘。
鉌,字应仲,举茂才,为中书舍人兼侍讲。南渡后居余姚,配徐氏。子一:绰(居台州临海)。
镇,字乐道,通直郞,平江军节度推官,南渡后居余姚乐安湖。子一:绾。
62世:景华六子:平恕,举明经,授宣教郞,赠奉直大夫,配赵氏,子二:镏、鑑。
63世:鑑,崇宁初进士,除监察御史,拜兵部员外郞,历扬州统制,威胜军节度使。南渡后居金陵。
62世:景华七子:危恕,子二:銶、銍。
62世:景华八子:强恕 ,力学好礼,时称长者,赠朝仪大夫。配毛氏,子一:铿。上舍登第,历侍御史。南渡后居江州。(江州派)。子一:绘。
62世:景华九子: 多恕 ,承事郞,配钱氏,子二:錡、鎛。錡为太常少卿,配周氏,子一:缤。
62世:景庄子:元恕,子一:锃。
62世:景恪子:囗…… 景恪六子,名字均未详。
57至64世:三槐王氏(言、永)
57世:言次子: 永 ,字伯龄(912—987),生于后梁乾化二年(912)壬申十月初八日,苦志力学,举明经,任西畿令。宋太祖时从蜀王昶归朝,徙居舒州,授右补阕,迁起居舍人,寻拜光禄卿。卒于雍煕四年(987)丁亥三月十一日,年七十六。葬江南潜山县王家坦。为舒州派。舒州即今安徽潜山县治。配白氏,子二:景图、景珉。
58世:永长子:景图,太平兴国初进士,历官太仆少卿,累赠光禄大夫,太师尚书令,追封荣国公。配尹氏,子一:贽。
58世:永次子:景珉 ,子一:蔺。
59世:景图子: 贽 ,字方贽,进士,历待御史三司判官,迁右司谏。祥符三年(1010)以祠部郞中知会稽郡,移福建路转运使,累赠光禄大夫,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魏国公。配邱氏,子五:皋、覃、准、(巩)、罕。
59世:景珉子: 蔺 ,子一:埜。
60世:贽长子: 皋, 朝列大夫,天圣五年(1025)以职方员外郞知筠州,七年(1029)知泰州军事。卒赠礼部尚书郞。配囗氏,子一:玘。
60世:贽次子: 覃, 字庆之,天性孝笃,侍其父左右二十余年,未尝一日远去。潜心经述。屈官至少卿,以暴疾卒。配吕氏,淳化元年(990)庚寅生,治家有方。嘉祐四年(1059)已亥卒,葬扬州。子三:琎、珣、琚。
60世:贽三子: 准, 进士,以祠科擢秘书阁校理,三迁司盐铁判官。卒后以子珪贵赠光禄大夫,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汉国公。配薛氏,子二:珪、瓘。
60世:贽四子: 巩, 按宋史景叔(祜)孙素其四子也为巩,字定国。这里同名同排行,殊为可疑。故暂列之,以待考。其后再不列。
60世:贽五子: 罕, 字师言,宋宝元元年(1038),以荫知宜兴县。累迁户部判官,出为广东转运使,官至明州,光禄卿。卒年八十。配狄氏,生于咸平四年(1001),性柔顺,卒煕宁二年(1069)已酉四月,葬丹徒县。子四:璪、璐、(王寿)(sgu)、璋。
60世:蔺 子: 埜 ,子一:锡。锡由成都徙居扬州之江都(但姚江谱称锡为伦子)。
61世:皋 子: 玘, 左司谏,徙居江都。子二:仲原、仲孜。为江都派。
61世:覃长子: 琎, 尚书比部员外郞。
61世:覃次子: 珣 ,尚书职方员外郞。
61世:覃三子: 琚 ,杭州南星县令。
61世:准长子: 珪, 字禹玉(1019—1085),生于天禧三年(1019)已未,庆历二年(1042)进士,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修起居注,进知制诰。英宗四年加端明殿学士。煕宁三年拜参知政事,九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院大学士。元丰五年拜尚书左仆射,越数年进紫光禄大夫,封岐国公。卒于元丰八年(1085)乙丑二月。年六十七。特辍朝五日,赠金五千,赠太师,谥曰文恭。配郑氏,子五:仲修、仲端、仲山、仲嶷、仲煜。
61世:准次子: 瓘, 进士,官台谏。子一:仲旉。
61世:罕长子: 璪, 太常博士。
61世:罕次子: 璐, 昭州平乐县主簿,先母卒。
61世:罕三子:(王寿),卫尉寺丞。
61世:罕四子: 璋, 台州黄岩县主簿。
62世:玘长子: 仲原, 进士,子一:耆。耆,崇宁四年(1105)进士大夫及第。
玘次子:仲孜, 进士,子一;昂。昂,政和八年(1118)进士,徽宗时除秘书省校书郞,高宗朝迁秘书少监,出知台州等。
珪长子: 仲修 ,字敏甫,元丰登进士。为学文院校书。迁著作郞。子二:晏、晟。
珪次子: 仲端 ,承事郞,籍田令。子一:时,参议。
珪三子: 仲山, 原名(仲崇)。知抚州,金人入,以州降,綦崇礼曾以词责之。子四:亨道、? 、昌、会。女一(排行三)适秦桧。秦桧之妻王氏就是此仲山女也,珪之孙女矣。
63世:仲山长子:亨道,宋知湖州,字殆,以字行者。
次子:?,字显道,知泰州迁江淮制置使,知临安府。绍兴十四年改宝文阁直学士,右通政大夫等。子二:囗、熺。
三子:昌,秦桧妻弟。
四子:会,兵部侍郞,敷文阁直学士,右朝奉大夫。改知建康府,后坐秦桧党罢。
62世:珪四子: 仲嶷, 字丰甫,荫补承奉郞,历左议大夫,政和四年知绍兴府,以显谟阁待知,知袁州。配李氏,子二:丰、晓。
63世:丰,少年以祠赋登科,文章世其家;晓,字浚明。
62世:珪五子: 仲煜, 承事郞。
62世:瓘 子: 仲敷, 未详。
59至78世:长岭永福寺三槐王氏(旦、冲、庆)
59世:王 旦 (宋代贤宰 文正公 字:子明 配赵氏生三子:雍、冲、素)
60世:王冲,旦次子,字仲和(988—1029)。仅在其父传中云:“左赞善大夫”。《宗谱》云:“字仲和,生太宗端拱六年(988)戊子三月十八日。祥符六年(1013)举进士,调元城令。迁将作监主簿。历司农丞,赞善大夫,卒仁宗天圣七年(1029)已已三月初十日,年四十二。配沈氏。”《通谱》云“配范氏,子三:庆、吉、靖”。
61世:庆,冲长子,字举正。
62世:世规
63世:(长韺)韶,王韶(1029~1081),字子纯,罗田县大河岸人。生十三子:廓、厚、谆、完、固、端、孚、定、宁、确、寘、实、寀。
64世:(厚,生子:价、倬,不详)寀
65世:(长伟,迁南京;次俊,迁大冶)俨
66世:汉举
67世:韶凤
68世:之浃
69世:德裕(次德光,不详)
70世:思礼(次思义、三思才,不详)
71世:道重(次德重外迁)
72世:员舞
73世:庸富
74世:光履
75世:元方(次绍方、三仲方,此两支在罗田大河岸;四永方,迁红安。)
76世:必楫
77世:长恩,生子:子裔、子哲;
次奭,生子:子佳;
三煜,生子:子时。
郞,提举湖南学校。配韩氏(宰相韩琦之孙女),子一:渐,字鸿举。
复次子,忱,字思诚,进士,配张氏,子一:济。济、字子舟,宣和六年进士,终陕县丞。配宋氏,子嗣不详。
复三子,慥,字子颜,早游太学,为文有风格,时出新奇以动人。博士叶涛奇其才,名重一时。可惜早世不第。
彝长子,经,不详。
彝次子,纶,不详。
彝三子,统,不详。
彝四子,绪,配秦氏,子三:应栋、应橡、应材。
应栋,升授明远大将军之职,配张氏,子二:卿碧、卿玉。
卿玉,自幼好习马,元丰十一年(1088)随父出征,勦南蛮,应栋阵亡于四川富顺县富义乡,赐葬于此。卿玉因守父塜,留居于此。后裔又经迁居到现在的黔江地区,繁衍为昆山分支——九龙三槐王氏支。
彝五子,纯,不详。
制子,申,读书好礼,以学持久名于乡。子二:僖、亿。
王僖,字康国,居太学有声。
王亿,教子有方,后因子葆贵,赠右中大夫。配史氏,子三:莒、葆、万。以葆(1098—1167)为最显,绍兴间官至监察御史。时秦桧专权,独王葆能伸滞直枉,不畏强权。后裔遂成有名的昆山王氏。王玄14世孙王复始修谱未果。18世孙王同祖,草创《王氏世谱》,20世孙王在公完成第一部《昆山王氏世谱》,清代又有《续王氏世谱》行世,是研究工作昆山王氏的重要资料。
申九世孙王绳武为著名的贵州威宁王氏始祖。
承裕子,崇相,子一:正仁。其余不详。
明远长子,崇伯,宋兵备道佥事,从父迁金凤山,父卒转迁烟竹江落业,生卒失考。配刘氏,子四:正道、正诚、正忠、正信。
长子正道(?—1216),自烟竹江迁居梅山西之实。生佚,卒于嘉定八年(1216)丙子七月初二日。配易氏,子二:子通、子达。
次子正诚,自烟竹江徙居县西七十里泰平村之芭蕉冲。配谭氏。子三:子游、子远、子述。
三子正忠(1142—1232),住烟竹江,谨守先畴。生于绍兴十一年(1141)辛酉二月二十日,卒于绍定壬辰(1230)七月初三日。配罗氏,子三:子俊、子杰、子选。
四子正信,宋绍煕间被贼掠去后,平寇有功勅封元帅,配黄氏,继徐氏。子一:子进。
明远次子,章伯,谱云时称千古威灵,配刘氏。子四:福一、福二、福三、福四。
明远三子,奇伯,始任巡司后,平贼有功,勅封都司。配袁氏,子不详。
明远四子,秀伯,奉家山三十里有石羊寨,上有庵,庵中望章、奇、秀三位像。配孟氏,子不详。
蒙 子,问,事迹不详。
黯 子,讷,字木臣,一字直臣(1059—1126),生于嘉四年(1059)十月初五日,武学博士。改宛邱文学,授承直郞,知广安军。卒靖康元年(1126)丙午。年六十八,赠银青光禄大夫。配陈氏,继冯氏,又继陈氏。子二:俣、伶。
王俣,字硕夫,政和二年进士。叶县主簿,迁大学博士。擢监察御史,以亲喪归省,扈驾南渡,除吏部员外郞。因忤秦桧归余姚,家居18年。秦桧死,起知明州。卒于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七十二。配黄氏,继宋氏,子五:远、达、遴、逵、连。
王伶,字乐夫,朝奉郞。重和元年(1118)省元,太学博士。南渡后居山阴,知婺州,秘书丞,卒绍兴二十六年(1156)。配沈氏,子二:迈、过。
朴长子,易,字光远,用族兄少师公恩移补朝散郞。配史氏,子二:几、頣。几,字微仲,迪功郞,终通直郞,居蜀。頣,迪功郞,居蜀,均为四川派。后裔不详。
朴次子:恕,不详。
直子:芝、芹、苹、蓆,均天台派。后裔不详。
慤长子:迪,子四:浚、衎、術、衡。王浚,字清夫,文林郞,子三:玙、玿、瓖。王衎,字进之,子一:涛。王术,字祥之,子二:琮、瑀。王衡,子一:琳。
慤次子:逢,子二:凤、麟。
愈 子:迥、選、道、造,不详。
康 子:复,字景仁,乡贡进士,以龙图阁学士知徐州。建炎三年(1129),金军破城,不肯降,骂贼,与子王倚及全家百余口皆被杀。赠资政殿学士。
元长子:毅,字任仲,朝散郞。政和间上疏论蔡京罪,乞正典刑,因是得罪。后以六子伦贵赠端明殿学士。配李氏。子七:伟、俣、仔、伋、价、伦、份。
王俣:字德翁,生于神宗煕宁七年(1074),终从事郞。配孙氏,子二:逊、晚。
王仔:字东叔,遗恩补迪功郞。
王殻:字及之,遗恩补迪功郞,子一:遵。
王价:字仲藩,配赵氏。
王伦:字正道(1084—1144),生于神宗元丰八年(1084),卒于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官至佥书枢密孮事。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的外交家,也是民族英雄。最后被金人绞死。《宋史》有传。配陈氏,子二:述、逸。
述,朝请郞,通判光州军州事。赠奉直大夫。
逸,朝请大夫,主管华州云台观。子孙若干。
王份:字仲文,朝奉郞,驾部员外郞,子一:近。
元次子:坦,早世。
元三子:发,配张氏,子三:溥、博、傅。博、修武郞。傅、绍兴年间江南西路提举,常平茶盐事。
元五子:榖,字晋仲,配张氏,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王氏世系总图(十)
- · 王氏世系总图(一)
- · 王氏世系总图(二)
- · 王氏大成世系表之二
- · 王氏世系总图(三)
- · 十八家王氏清始祖至四世祖谱系简介图
- · 王氏世系总图(五)
- · 王氏大成世系表之一
- · 太原、琅琊、东海、三槐世系参照表
- · 王氏大成世系表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