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丑太行写生记——王文英
原标题:【月雅行记】己丑太行写生记——王文英
己丑暮春,随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太行山采风团,西行太行采风写生。行程至河南辉县的郭亮村、十字岭张沟村、八里沟,山西晋城的王莽岭等地。
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横贯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北起北京西部的拒马河之十渡,南达豫北黄河之北崖,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绵延400余公里,又是河南与河北、山西两省的界山。
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太行山采风团写生实景
太行山大部海拔在1200米以上。据说2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许多座,著名的有河北的小五台山、灵山、东灵山,白石山,山西的太白山、南索山、阳曲山等等。太行山不仅山峦峭拔,森然笏列,而且千余米的断层岩壁,峡谷毗连,流水深澈,既有大丈夫的伟岸气魄,又不乏小女子的秀美绮丽。故而太行山早已成为现代山水画家所关注的对象,许多地方还开设有专供写生的基地。每逢春暖花开,抑或秋风落叶,画家们便像候鸟一样,陆陆续续背着画夹进山写生了。
河南辉县境内的郭亮,就是一个画家常出没的地方。我曾经偶然得到过一本写生集,是著名山水画家陈平先生的一个女弟子所赠。其中就有郭亮的记录,峭拔的山峰,清澈的溪水,纯朴的石屋。因了这本写生集我也曾蒙发到郭亮写生的念头,想不到的是转年的春天快结束的时候,我便真的有了这个机会。
其实,郭亮是我们此行写生的第二站,我因事耽搁,这里便成了我的第一站。
不要小看这个太行深处的村落,历史却相当悠久。据说郭亮村始建于西汉末年,当时王莽篡权建立新王朝,这期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农民领袖郭亮,兵败失利后,退守太行山,欲凭借太行绝壁固守,可惜最后兵败山西。郭亮曾经驻扎过的山寨自此便以其名而流传下来。除了拥有悠久的历史,郭亮村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辉县县委和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是著名将领许世友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李向阳的原型郭兴当年也曾在这里训练。
汽车从新乡市出发,近一个小时的车程,便开始进入山中,道路狭仄蜿蜒,两侧的山峰陡然而起,如屏如壁,如劈如削,巍峨高耸,这便是著名的太行大峡谷。日常生活在都市里的人,忽然行进在这层峦叠嶂的山谷中,兴奋自不待言,又因此番是以画家的身份,为写生而来,面对高耸的层层叠嶂,硬朗的山石纹理,又有了别样的感动。既感叹造化之神功,更觉先人之伟大。“外师造化”,才能“中得心源”,如若终日盘桓于古人的画作中,造山林于一室之内,安得山水自然之灵气。
窗外偶然滑过的灰瓦石屋,古朴大方,是极入画的那种。虽然没有人影,但这偶然出现的石屋却使这肃寂的山石峭壁间,顿时有了些许的生气。
王文英作品欣赏
汽车愈前行,道路愈逼仄,山也愈发陡峭,似拔地而起的石嶂,天也只有头顶的一线,感觉似在谷底行进。其实,我们早已在海拔千米以上了。
现代科技的发达,可以用炸药爆破,挖掘机开山穿洞,公路一直修到深山里,人也可以坐着汽车随意的出入。而早先的山民,山沟沟里就是他们的天地,虽然人类的好奇心常驱使他们向往山外的世界,但大多数的人恐怕终其一生也没有走出过大山。出山对他们来说或许可比登天。
《列子•汤问》所记的愚公移山的故事就发生在太行深处。
愚公家的门口横亘着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这两座大山阻断了他们与山外世界的联系。
已近九十高龄的愚公召集全家人商议,决定搬走这两座大山。
家人在愚公的带领下,不论酷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每天都披星戴月挖山不止。他们的壮举感动了天帝。于是,天帝派遣两名天神来到人间,终于帮助他们搬走了这两座大山。
虽然这只是个寓言故事,但我们都曾感受过愚公的精神,也都曾从中得到过教益而落入行动中。
但无论如何想象不出如果这个故事真的有现实版,而且就发生在你的近旁,你会怎样,仅仅是感动吗?
王文英作品
当我们接近目的地时,汽车驶入一个开凿在高高的崖壁中的绝壁长廊,人称郭亮洞。这是进入郭亮的必经之路。你想象不到这个长达1200余米,高5米、宽4米的长廊,是绝对出自人工,而且是凭借双手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来的。长廊每相隔几米就留有一个支撑廊顶的石柱,而相隔的长方形的窗口,则自然成了廊中的“照明光源”。
据说这个郭亮洞被国际上称为“世界第八奇迹”。虽然,我没有考证它的出处,但我相信,这绝对可以算作人类的壮举。
郭亮村原本是一个贫困的村子,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这个千米长的绝壁长廊,村里的百姓要想下山是何等的困难。
为了让乡亲们能走下山,1972年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全村人卖掉山羊、山药等山货,集资购买了钢锤、凿子。由13位村民在没有电力、没有机械的情况下,历时五年,完成了这个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浩大工程。更让人感动的是,有的村民为开凿山路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这些质朴的山民,他们用的是自己的双手,凭借的是自己的毅力。他们没有得到天帝的眷顾,在近两千个日夜里,却创造了神话传说中,只有天帝才能创造的奇迹。
可以肯定,每个穿行在郭亮洞的人都会像我们一样,惊叹这一壮举。同行的画家,都把这与天工相媲美的人间奇迹收入到了自己的画作中。
王文英作品
郭亮这个峰峦叠嶂,山清水秀,洞奇瀑美,潭深溪长,有着质朴的石屋石磨石碾石头墙,石桌石凳石头炕,坐落在海拔1700米高高悬崖上的太行村落,这颗太行深处的明珠,因为道路的开通,开始为外界所认识,所喜欢,被人称为“崖上桃源”。不仅招来了大批的中外游客,而且受到了影视厂家、艺术家们的厚爱。凡是喜欢太行山的山水画家,很少有不驻足郭亮的。
盘桓郭亮的几日,是我们行程中最为开心的旅程。不仅因为郭亮的景色、民风,更是因为老师卢禹舜先生也同我们一道写生。可以零距离地观摩老师写生,聆听老师中肯的点评,是做学生最幸运也最幸福的事情。
面对同样的山水林屋,不同的画家则有不同的取舍、提炼和表现方法。虽然短短几日,我从中汲取的营养,却远比长久的闭门作画多得多。
清晨,画家们背着画夹,早早的出发,寻找可心的景点。西阳西下,又似倦鸟归巢,三三两两,踏着暮色,悠然地聊着天,走向各自的住地。晚饭后,有继续作画的,有聚众谈天的,有交流写生感受的,忙碌一天却个个兴致不减。
在这里比画家更多的是各类美术院校的学生们,他们如初生之阳,更像满山遍野的嫩绿小草,蓬勃而有朝气,看到他们就看到了中国美术之未来。和他们在一起,让我们这些多少有些暮气的画家们感染了生气和活力。
离开郭亮,盘点收获之余,却多少有些遗憾。昔日的深山村落,交通阻碍,讯息不通,闭塞而不与外界相往来,建筑却质朴而有特色,深得今日画家摄影家的青睐。尔今,科技发达,文化进步,公路穿山越岭修到了家门口,汽车的发达使过去车马劳顿多日的行程缩至半日甚至更快捷,何以现在的山村建筑却没有了韵味,一律的水泥砖墙,方正的外形,就像白开水无色也无味。画家摄影家们虽然下榻在设施相对齐备的新建筑群落里,却把眼光、笔墨和镜头毫不保留地给了老郭亮村。
美术家队伍的不断壮大与全民审美素质的提高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审美的高低也不完全取决于美术素养,更在于文化修养。联想到曾经见过的大都市中的雕塑垃圾,以及城市建设规划,建筑桥梁的单调呆板,更觉生活中美的重要。这其中是否也有美术家的责任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作者王文英
(原载《道•论文集》中国美术出版集团《中国文化报》2010年8月19日,2010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北窗夜话.兰堂王文英散文随笔》)
世界王氏网转载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