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旧时江西家族修谱需凭“密码”认祖归宗

2014-04-10 09:50:32来源:江西晨报 向祎华

打印 字号: T|T

   
  江西旧时一直有修订家谱的传统习俗,近年来,赣鄱大地修谱之风再度盛行。对于一氏一族来说,修谱是件大事,自然有诸多讲究。

▲很多家族在分发完族谱之后,还会举行盛大的游谱仪式。
 

择祭祖日或重大节日进行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记载了一个家族的繁衍历程、重要人物及事迹等诸多内容。江西省谱牒研究学会副会长、南昌师范学院教授张劲松告诉记者,江西素有修订家谱的习俗,这一传统在明代达到了高峰。
  对于家族来说,修谱是十分隆重的事,“修谱是非常盛大的活动,甚至被视为宗族的重大节日,一般挑选祭祖的日子,如先祖的诞辰或忌辰,或者春节、冬至等重大节日。”张劲松介绍说。
  今年81岁高龄的王炯尧教授研究谱牒长达数十年,至今仍担任江西省谱牒研究学会会长一职。他告诉记者,为了修订族谱,家族通常会成立一个专门修谱的机构,由族中各支派人组成,其中一人担任主修。担任主修的通常是家族中声望高、学问好的人士。
  在旧时,修谱的相关费用由祖产支出,祖产包括祭田,甚至还有专门的谱田。谱田每年收获的谷子,换得的钱财被指定只能用作修谱支出。时至今日,往往为家族成员集资修谱。

字派多选用格言警句
  字派是修谱必不可少的部分。字派又叫字辈、派名、派行等,不同辈分的人按照字派次序取名,这样一来,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同族人,能很快区别辈份大小。家谱作为厘清家庭发展脉络的工具,其中的字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最初的字派多为一些散乱的字组成,宋元以后逐渐被大致成文的语句代替,字数并无定例。张敬松介绍称,江西家族修谱,字号常用《论语》《中庸》里的格言性词和字,有的是现成的句子,有的则特意编排而成。
  王炯尧补充说,字派选用的格言警句,每句以三言至七言不定,编排通常注重平仄押韵。如江西《华林胡氏族谱》字派中就有一段:“泽承先世,其祚延长,敦仁尚义,观国之光。教全体用,祖德弥彰,以亲九族,百代馨香。”
  当原有字派即将用完,在续修家谱时,家族会商定新的字派。一般来说,每次修谱会确定20多个字派,但也有如邹氏一次便定下了“百字派”。1997年,吉安西坑罗氏续修家谱时,就增添了24个辈份,和原来24代在新谱编成诗句:“子仕应贵,时敷以春;维天之命,绍祖继宗;德善余庆,允执厥躬;世泽绵远,万福攸崇;勤学贤良,博才笃义;长富舆盛,国泰繁民。”
  江西各姓的族谱中不乏一些独特有趣的字派。景德镇乐平袁氏的字派中有一段非常有特点:“法湧源浃,溥溶沧池,漭沆汾沄,沸渭泡溲……”全部由以三点水为偏旁的字组成。此外,江西还有吴氏将“金、木、水、火、土”作为字派。“就连用‘荣华富贵’的也有。”王炯尧补充道。

作奸犯科者可被开除谱籍
  修谱的严格表现在许多方面。一方面是措辞的严格。在谱志修撰过程中常会碰到一些称谓用词,修谱者在使用时通常十分慎重。如涉及家庭关系的“继子、祧子、养子、爱子、赘子”等;已逝者年龄、身份、业绩等不同,对其称谓也有所不同,如古时一般称幼死为夭;8~10岁死为殇;一般族丁亡故为殁;属诸侯之位亡故称薨;属大夫位者亡故称卒等。
  另一方面则是修谱时对入谱者的要求很严格。王炯尧告诉记者,在江西修谱习俗中,忤逆不孝、作奸犯科的人可能会失去入籍族谱的资格。
  1916年,前驻日公使陆宗舆与曹汝霖、章宗祥一起出卖国家主权,激起全国公愤,导致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随后,陆宗舆的家乡浙江海宁举行宗族大会时便将其除名出族。
  王炯尧表示,虽然江西谱牒历史中暂未发现有代表性的除名案例,但对违反族规律法者除名也是固有的族谱制度之一。

领谱“密码”防外姓冒认祖宗
  张劲松告诉记者,家谱修好后,需要制作不止一套,而是按本族房、支数确定印刷数量。记者了解到,旧时江西各家族为防止外姓冒认宗族,族谱只在家族内部发行,秘不示人。不仅如此,各房各支还要按字号签字领取家谱。所谓领谱的字号,就相当于密码。
  其中,不少家谱以《千字文》“天地玄黄……”编成字号,各房各支按字号领谱。如家族共计40个房支数目,就以“天地玄黄、宇宙洪昌(原为不太吉利的“荒”字)、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40字作为领谱字号。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江西婺源的《槐溪王氏支谱》就是这样操作的。
  有些家谱则按“三纲”“五常”伦理专门编列字句,作为领谱字号。有些家谱则将修谱宗旨编列字句,作为各房支领谱字号。如《(江西婺源)桃溪潘仁仕宗谱》(同治七年)的二十四言领谱字号就是“谱牒由来最重,亲疏一脉相联,尊祖敬宗收族,启后即以承先”。还有的家族干脆将本族居址、祠堂建筑编列成字号。追求简便者干脆用数字充当字号。
  领谱“密码”对于旧时家族来说十分重要,不仅领谱时按号发放,日后如果某房某支拿出的族谱没有编号,也就会被等同为伪谱,不被家族所承认,也不准联属宗派。

无故遗失族谱要被除名
  家族在分发家谱时,还会对如何收藏家谱提出具体要求。有的家谱编印数量有限,还需制定轮流保管、按时晾晒族谱等制度。验看分发出去的族谱,也是江西修谱习俗中重要的一项。
  著名家谱研究学者王鹤鸣在《中国家谱通论》一书中介绍,各家族编印家谱时,应按各房各支的数量多印一部,置放在祠堂作验谱之用。验谱时发现有损坏,予以罚款处理。
  还有的家族规定,固定的时间要检查验看分发的族谱,“如无故遗失,则将该支丁逐出。日后续修宗谱,并将该支世系迭除不录。”任何虫伤、鼠咬、油污、墨迹、涂改、抄写、变卖族谱等行为,都被视为不孝。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江西婺源《平阳郡汪氏宗谱》对验谱的规定更为严厉:“各派照号领执,务宜珍重收藏,无填写、涂抹、遗失、盗卖等敝,日后如有犯者,通知各派理论。倘敢恃强不遵,呈官究治,各宜慎之。”
  将家谱贮存于祠堂,除按时验谱外,还有平时提供查阅家谱的作用。有远迁外地很久的人回来祖居地认祖归宗,或遇到自称为某支某派的,就拿出祠堂内的族谱,一辩真伪。

修谱后举行“游谱”仪式
  修族谱往往费时费工,有的历时好几年才能完成。完成族谱主体内容后,请名人作序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王炯尧告诉记者,在江西的诸姓族谱中,不乏欧阳修、朱熹、苏轼、黄庭坚等名人所作的谱序。有的家谱连续几届都请名人写序,如赣州宁都的《璜溪中坝清河廖氏族谱》,就分别由欧阳修、朱熹、文天祥、陈勉写过序。
  张劲松解释道:“这也是提高家族声望、扩大家族影响的途径之一。”他拿出一份《华林胡氏族谱》的复印件告诉记者,江西著名的家族如华林胡氏、义门陈氏等,都请过很多著名的政治家、文人作序。
  家谱落成后要举行盛大的发谱仪式,行祭拜之礼。王炯尧告诉记者,发谱常定在春节前,每一支派一人领谱。届时,敲锣打鼓,热闹非凡。领谱之后还要吃团圆饭,席上由族长讲述家规家训。
  有的族谱分发完成之后,还会举行游谱仪式。张劲松说,游谱时,族谱用红绸装饰,放入楠木箱中,由族人抬着在村里游行。在旧时重视家族势力的环境下,借修谱之际游行乡里,也是展示家族人丁兴旺、光耀门庭的好机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