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鲜为人知的王伯群

2014-03-28 08:58:17来源:贵阳日报

打印 字号: T|T

      这张照片也是省档案馆送来参加“贵州画卷·历史人物卷”展览的,旁题:“文湘三妹纪念。兄伯群,十七年八月五日。”这是哥哥送给妹妹的照片。赠者王伯群,受者王文湘,题赠时间是民国十七年八月五日。

    很多贵阳人都不知道王伯群,但一定知道护国路北端的那幢洋房。没有这幢洋房,护国路就不会叫护国路。因为那幢洋房是王伯群、王文华兄弟的公馆,王氏兄弟参加了护国战争,而且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此处只谈王伯群。伯群名文选,字伯群,以字行,兴义景家屯人,生于一八八五年。幼年入本县笔山书院肄业,师从姚茫父。一九〇四年贵州向日本派出第一批留学生,伯群也在其间。留日期间加入同盟会,结识梁启超、章太炎。辛亥革命后回国,孙中山已辞临时大总统职,章太炎创办《大共和日报》,任伯群为经理,梁启超在京组织进步党,伯群为干事,又任国会议员。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意图既显,梁启超谏而不听,乃集密友数人谋划武装倒袁,预期事者其人,其中贵州四人,伯群是其一,伯群的任务是策动贵州首先响应,并联络滇黔。后追随孙中山于广州,北伐成功,任交通部长,至一九三二年卸任。交通大学校长。

    王伯群一生的主要成就,是主持私立大夏大学二十余年,将寂寂无名的大夏办成声名藉藉的大夏,成为上海私立大学的巨擘。他先任董事长,后兼校长,直至逝世。抗战期间,他率大夏大学迁贵阳,为贵州培养了不少人才。当时贵州行政人才主要来自中央政校,教育人才则主要来自大夏大学。一九四四年底黔南事变,大夏迁赤水,一年后复员。大夏后称为新建华东师范大学的主体,华东师大的校园,就是当年大夏大学的校园。王伯群积劳成疾,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二十日病逝于重庆。次年一月,国民政府下令褒扬:“国民政府委员王伯群,性行端谨,学识宏通,自讨袁护法诸役,无不奔走策勉,克襄大业,首都奠定,入掌交通,规画设施臻完善。溯后翊赞枢府,献替尤多,比岁殚心教育,为国储才,学府西迁,备极劳瘁。国难未已,倚畀实深,遽用溘逝,盍胜轸悼。应明令褒扬,生平事迹,存备宣诸国史馆,以彰忠荩。”

    此照题赠于民国十七年,即一九二八年,此时在交通部长任上,其三妹王文湘也随丈夫何应钦当在南京。

    王伯群的照片我也见过一些,但都是着西装的,这张着中式的王伯群英俊潇洒,意气风发。当时才三十三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