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一些地方改肖姓为萧 改姓和改名字程序一样

2014-03-15 08:51:21来源:大河网

打印 字号: T|T

  昨天,商报报道中提到,“中华萧氏宗亲综合群”的群主“萧体林”(身份证名字为肖体林)一直致力于将“肖”改回“萧”。“肖”姓能改回“萧”姓吗?改姓需要提供哪些材料,通过哪些部门,都有什么手续?改姓和改名有什么区别吗? 河南商报记者李肖肖丁亚菲杨晓楠李笑凡

  改肖为萧

  很多地方都有先例

  为了改姓的事,肖体林做过许多努力。他说,《康熙字典》、民国时期的《中华大字典》以及《辞源》、《辞海》等均对“萧”有“姓”的注释,“肖”字条下无一提及。“萧”“肖”并用是文字改革后才出现的,而且不同版本的字典还相互矛盾。他也与一些字典的编者联系过,但都未能得到满意的答复。

  肖体林说,在浙江、广西、湖南等地,有不少人要求改回“萧”,一般只需提供材料,公安部门都集体办理了。“公安部门目前的做法是不提倡也不反对,谁申请就给谁改。”他说。

  河南商报记者查询发现,确实有肖改回萧的先例。以肖体林本人为例,当地恢复萧姓很容易,只要提供族谱、先人墓碑字样、居委会证明,或由公安走访确定就可以改。把原来的名字在户口簿上写为曾用名,再办理其他证件时就不会有麻烦。

  他说,他自己改姓在去年就能实现,但他想通过努力,把当地5万多人的姓都改过来。他了解得知,各种费用相加,一个人要100元。涉及费用,就有一些人不积极。“我们正在努力,找更合适的办法。”他说。

  姓氏尴尬

  因为笔误,樊姓变凡

  改姓,不光是肖姓人面临的问题。

  老家在开封尉氏县的凡先生,本姓樊。他说,2005年前后,村里进行户口登记,村干部将他们的樊姓,写成了“凡”。

  不久后,第二代身份证发下来,他们才知道自己被改了姓。如今,凡先生和很多同村的凡姓人都在外地工作,这个因笔误产生的新姓氏,让他们很尴尬。

  “经常有人问我们:你们到底姓什么。说从来没见过这个姓,我们每一次都要解释半天。”凡先生说。

  时间久了,凡先生和很多老乡都产生了一个想法,要改回樊姓。

  今年,凡先生专门咨询了有关部门,改姓不仅需要村里、乡里出证明,而且必须到开封市办理,很麻烦,“要是能集体改回来就好了。”他说。

  凡先生说,他们村后有一座坟,汉朝一位将军埋葬于此,相传是他们村的祖先,当年打仗战死在此,后人便在这里生活下来。他说:“我看了《河南商报》的报道,很想知道樊姓从哪里来。”

  改姓攻略

  想改姓的看这里

  想把肖改成萧,外地做法:

  1.拿上证据,如家谱、房契、地契等,到当地公证处公证。

  2.公证后在当地派出所提出申请,并由工作单位或者街道办事处盖章。

  3.提交1977年《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第一表(该表收录了248个简化字,推出后直接实行)和1986年国务院关于废止该草案的通知。

  在郑州想把肖改成萧怎么办?

  昨天,河南商报记者咨询了郑州市一名户籍民警。

  他说,对于恢复萧姓,没有相关明确规定,办理起来和改名字的程序一样。需要在户籍所在地派出所提出申请,提供户口簿、所在单位或学校证明等材料。他提醒,改名后要更改所有证件,最好加上“曾用名”。

  贵说姓史

  改姓那些事儿

  姬中贵

  “萧”变成“肖”,“樊”变成“凡”,现代人就这样“被改了姓”。古人常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其实,古人的改姓频率相当高。

  秦统一六国之后,中国姓氏框架基本确定。此后,不少人又出于各种原因改姓。

  中国历史上的每次民族大融合,都有少数民族的人们把自己的姓改为汉姓。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一位颇有改革魄力的皇帝。他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积极学习汉人文化,并把自己的姓改为“元”,意为“万物之元”。在他的带动下,当时几乎所有鲜卑族人都改成了汉姓。

  后来,西魏的实际统治者宇文泰有过一次“反汉化”举动,把汉姓又都改回鲜卑姓。比如,当时的柱国将军杨坚(后来的隋文帝)就曾被改姓为“普六茹”。隋朝汉文化重新兴盛后,这些姓又被改了回来。

  避讳改姓,在中国古代最为普遍。每位皇帝上台,都有不少百姓要改姓。唐朝前期,周朝国姓姬姓人口还很多。唐玄宗名叫李隆基,“姬”与“基”同音,为避讳,不少姬姓族人改姓为“周”,大多沿用至今。

  老百姓避讳改姓很正常,但有时候,古代先贤甚至天上的神仙也会被迫改姓,这就有点离谱了。

  汉明帝名叫刘庄,当时的庄姓人便全都改姓为“严”,甚至庄子也被改称“严子”,“老庄之道”成了“老严之道”;汉文帝名叫刘恒,广寒宫里那位姮娥仙子,也只好委屈地改名为“嫦娥”了。

  封建时代,被皇帝赐姓是莫大的荣誉。鸿门宴上,项伯对刘邦有救命之恩,后来被赐姓为“刘”;民族英雄郑成功功勋卓著,也曾被皇帝赐姓为“朱”。有赐姓,也有“贬姓”。武则天称帝后,把唐中宗的皇后王氏改姓为“蟒”,把唐高宗的萧淑妃改姓为“枭”。

  人有旦夕祸福,避祸改姓的人也不少。韩信因功高盖主被杀,他的儿子逃到当时的南粤,取“韩”字右半边改姓为“韦”;著名的学者闻一多,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后人,元初,文天祥的子孙为避祸逃往蕲水(今湖北浠水县),改姓为“闻”。

  此外,古代因迁徙、过继、入赘等改姓的人也不在少数。金圣叹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评论家,他本名张采,字圣叹,为让自己的“笔名”霸气吸引人,改姓为“金”。有子孙干脆以其笔名为姓,沿用至今。

  姓甚名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