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殿:大山里的绿衣信使
自古以来,在京西苍莽的群山深处,木城涧就以其盛产煤炭而闻名。现如今,方圆几十里,几十个自然村、社区,还有包括木城涧煤矿在内的20多家企事业单位,上万群众在这里工作、生活。在山与河的怀抱之中,路随山转,山路就像羊肠子一样蜿蜒曲折。近十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这里的百姓生活日新月异,既有人离开深山定居城市,也有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但是,没变的是那身绿色邮政标志服、两个承载希望的帆布邮包、清脆的自行车铃声,还有那条春天雨连日,夏天骄阳晒,秋天风卷煤,冬天雪满山的乡间邮路。
1996年,王自殿被门头沟区邮政局录用,踏上了这条艰苦又倾注爱心的投递之路。
牢记使命 心灵信使
“王师傅!”“王哥!”一路上,不时有人和王自殿打着招呼。在大台,王自殿是很多村民家中的常客,而他对村民们的情况也了如指掌。谁家有小孩在外读书,谁家有人外出打工,他几乎都记得。王自殿有一本自制的通讯簿,上面整齐地记录着上百个电话,泛黄的纸张已经被翻得微微发毛。
送完信已是中午12点多,王自殿匆匆地扒拉几口饭。干投递员这么多年,他就没吃过一顿正经午饭。“没时间吃,不然送不完。”当天信件当天送完,这是王自殿给自己定的规矩。
这条规矩来自一个感谢的眼神和一份成就感。
1996年8月的一天,王自殿干投递员不到两个月,当时他还在木城涧邮政所。那是一份从大兴劳改农场寄的信件。
目的地在灰地家属区,离邮所二里地的距离。可因为收件人不在家,为了这封信,王自殿一下午往返了6次,走了12里的路程,爬了6次6楼,终于在晚上9点多敲开了收件人的大门。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夫妻俩感谢的眼神。”那封信是儿子寄的一封探监通知书,而第二天就是探监的日子。“当时夫妻俩拉着我的手,眼里满是泪光。”王自殿说,从那以后,他就下定决心,当天信件必须当天送完。
用心投递 手留余香
“咚、咚、咚”,王自殿敲响了玉皇庙某小区用户的房门,许久,无人应答。为了将邮件送到收件人手里,这已经是王自殿第四次来用户家里投递了。邻居打开门告诉他,这家人早在两个月前就搬走了,并告诉了他户主的工作单位。几经周转,王自殿终于联系到了户主的工作单位,“真不巧,投递员同志,这位职工已经退休了,而且,我们也没有他的联系方式啊。”单位工作人员的话像一盆冷水,泼了王自殿一个透心凉。“噢,对,我想起来了,上个月他来单位办理退休手续,好像说搬到斋堂地区了,要不您去那儿问问。”
乐观的王自殿这次真的发了愁。他知道斋堂地区面积较大,村子不下二十个,找个人,可谓大海捞针。“不行,再难找也要找到!”王自殿咬着牙紧蹬了两下自行车,车铃在不平整的山路颠簸下“叮当”作响。
回到家,还没进门,看着桌上儿子的生日蛋糕王自殿才想起来那天是自己的生日,但想着那件送了五次还没有找到主人的“宝贝”,王自殿摸着儿子的头略带内疚地说:“乖儿子,你跟妈妈先吃,爸爸还有点着急的事儿,办完就吃。”便开始联系起斋堂地区的村委会、派出所,还有自己在投递过程中结识的朋友,去寻找那个好像在故意躲他的收件人。
终于,王自殿在马栏村找到了“宝贝”的主人。当他将印着“录取通知书”五个鲜红大字的“宝贝”邮件递到收件人手里时,那个学生兴奋地尖叫:“妈妈,我被录取啦!”看着他们一家人的喜悦,王自殿开心地笑了。尽管这一家人高兴得忘记了感谢投递员,也想像不到他为了找他们的地址所经历的一切,但是,回去的路上,王自殿一直哼着欢快的小曲儿,一阵夹杂着野花芬芳的小风拂过,甜蜜涌上心头。
不忘职责 风雨无阻
“这都快晚上六点了,下班吧,这么大雨,今儿报纸来不了了。”同事边劝说着边穿上雨衣走出了邮电所。“你们先走吧,我再等会儿,哎,路上小心啊!”王自殿叮嘱的话音未落,一声响雷震得邮电所的玻璃窗发出刺耳的抖动声。
“铃、铃、铃”,就在这时,所里的电话响了,“喂,路上有个车出事故了,我们的邮车过不去!”由于风雨声太大,电话那边说话的人提高了嗓门,大声地喊着:“你们现在在哪儿?喂,喂……”对方没有答音。山里的信号不好,邮车肯定是在山里遇到了事故,应该不远。“不行,得去把报纸领回来。”王自殿顺手抄起一件雨衣,夺门而出。
“师傅,我去落坡岭方向。”“师傅,落坡岭去吗?”没想到,过路的出租车司机师傅无一列外的拒绝了王自殿。也难怪,去落坡岭方向的山路坑坑洼洼,现在又下着大雨,万一车陷进去,一时半会儿根本别想出来。就在这时,“嘀!嘀!”,身后传来了汽车的鸣笛声,车里一位似曾相识的小伙子冲王自殿喊道,“王叔,您要去哪儿啊?坐我车!”“哎,我去落坡岭!”王自殿说着上了小伙子的车。“王叔,您不认识我啦?我是强子,头两年我在山西劳改,每次给家里寄的信,都是您亲手交到我妈手里,我妈说了,您就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呵呵,恩人不敢当啊,那是我的工作。”王自殿一边擦着脸上的雨水一边笑着说。“得,今天我也工作一回,落坡岭是吧?我拉您去。”王自殿顺手从自己的钱包里掏出了50元钱,塞给小伙子:“够不够?真太感谢了。”“您要是给我钱,您就下车,我可不想回家挨我妈骂!”看着强子坚决的表情,王自殿连声说:“好,好,好,不给钱了,不给钱了。”趁强子不注意,他还是把钱塞进了车的储物盒里。
车窗外,雨越下越大,雨点夹杂着黄豆般大小的冰雹打在车身和车窗玻璃上,“噼噼啪啪”直响。很快,雨水在路上已汇成了小河,把路面上的坑洼都填满了,汽车的轮子最终还是陷进了一个不小的泥坑,熄火了。
“强子,你踩油门,我在后面推。”顾不上穿雨衣,王自殿便开门直奔车尾,奋力推车。强子怕旋转的车轮带起泥水飞溅到王自殿身上,并没有狠踩油门。“把油门踩到底!”王自殿在车后大声喊着……车终于出来了,王自殿也变成了一个“泥人”。
半小时后,邮车终于被找到了。在强子和邮车司机的帮助下,报纸被顺利拉回到邮电所,王自殿将报纸用塑料布封装好,放在自行车上,身影消失在瓢泼的大雨中……
15年 徒步行走10万公里
在门头沟区邮政局,王自殿是出了名的认真,在他的手中很多“死信”复活了。他曾经因为收信人姓名笔画多写了一横,跑了几十里山路。当时,王自殿翻了几座大山,将一封信送到了一名四川籍矿工手中。可对方一看信封,便说:“名字不对啊,我姓苟,不信荀啊。”为保险起见,王自殿又返回了邮政所进行核对,发现信上所写的地址没错。不死心的他又返回了矿上,仔细询问矿工家乡的地址,并核对了身份证。经过一番核对,王自殿发现原来是寄信人误将苟写成荀了。
“像这样写错姓名、地址的情况每天都在发生。但不能因为这一点就放弃投递。”王自殿说:“这是一名投递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由于多年风吹日晒,王自殿落下了一身的毛病,单位领导提出要为他调换一下工作,王自殿婉言谢绝了。
王自殿爱岗敬业精神也在潜移默化感染他身边的人。如今,他的女儿、儿子也都进了邮局工作,而且干得有声有色。“女儿做前台营业,儿子做分拣,我做投递,邮政工作的四个工种,我们一家就占了仨。”王自殿笑着说。
15年徒步行程超过10万公里,大约相当于绕地球行走两圈半,并且还要双肩背负邮件,这在常人眼中,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情。 但在王自殿看来,这件事很平常。“我就是把自己能干的、该干的干好。”他说:“上班第一天我就承诺过,要踏踏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认认真真干工作、一心一意为用户。咱就是干这行的,如今也算是在履行承诺吧。”是的,王自殿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用15年如一日的忠诚、执著、坚毅与无私奉献铸就了一条充满亲情的爱心邮路。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