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子晋系源流图表》制作目的与作用

2014-01-14 10:01:08来源: 重庆市 王可

打印 字号: T|T
世界王氏网编者按:重庆市人民教师王可宗亲编制了《中华上古到今子晋系王氏世代源流图表》,跨度一万年,参阅了很多资料,精神可嘉,令人感动。由于原著的真伪原因,图表中有许多因原著造成的错谬之处,所以,该图只是作者的个人意见,仅供大家研究世系时参考,并请对图表中的不妥之处及时向采编部反馈,邮箱fjfdws@126.com,以便集中各方意见与作者联系,完善世系图表,造福王氏宗亲,谢谢!

     近来对姓氏源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进行家谱考证中一直找寻着自己的根。有幸的是在一批有识之士的帮助下,渐渐把自己的先祖源流清晰起来。
 不久前在网上查到台湾詹招琳先生的《中华姓氏源流通谱》一文。其中引“刘氏族谱”“谢氏族谱”等由官方及宋后民间记载的族中,对上古的记叙。对一个人的生卒年,所用纪年居然有“少典前纪年”“黄帝纪年”“公元纪年”“中华民国纪年”。我除却“中华民国纪年”对其中对中华姓氏的产生、演变进行了一些研究,以慰退休之余。)
 由于目前考古研究的深入,但是上古历史对我们来说总是一个谜。如今有资料告诉我们上古氏族演化过程,不妨借此探索一番。姑且不论其中上古的内容是否可靠。对其研究着玩也能增加茶余饭后的谈资。
 况且我在整理本族家谱时,找到的一些资料,在历史长河中是怎样一个状态,需要有一个一目了然的方式表现出来。 于是我设计了这个跨一万年的尺表,我叫它“年表”。在尺表中,每一刻度是一年,将中华历史年表中历代各位皇帝登基年、与本族王氏有关的历史人物,从政为官年、部分事件年,逐一在刻度上点出来。
 《中华姓氏源流通谱》中所说的那些氏族部落首领及演传代数,也列在尺上,不过,没有具体的位置,只大约廿至廿五年一代的间隔,排在了相应的地方。这样如果有了上古考古资料时,可以知道大致年代与传说的关系。
 进入少典国、有熊国,神农、黄帝的年代就与民间传说渐渐相吻合了。我从中获得了乐趣,炎帝在位一百四十年、黄帝在位一百年、唐尧在位一百年,谁敢信?没有法子,由于历史没有文字记载,无论哪种方式流传下来的故事,我们只能姑且信之。治水的大禹在位只十年,去世后进入夏朝。
 从夏商周以后,随着资料的明确,点也就具体化了。
 我先用辞海中的历史帝王表中,把正统一点的每一位帝王登位年,一一标在尺表中。这样我国各朝代的年表就能看出朝代更替深化过程了。
 我想看出我族王氏在这个历史深化过程是怎样的。无奈手中资料有限,只有考证家谱时用的《渝东王氏宗谱》和王玉河先生的《王氏史志》,王崇溥老师的《赣湘王氏世系》、还有从王听兰老师那里购到的《中华王氏流源示意图》。
 根据这些资料,我把书中与我家族有关的世系人物,致仕时间、辅佐哪位帝王,成为哪个堂号的始祖,在尺表中标出来,还把太原王氏与庐陵王氏、栋头王氏到入四川后的堂号等,仿佛看到了我族王氏的壮大的迁徙路线。
 一直编到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代。当我完成时,我对历史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
 由于王玉河先生的《王氏史志》与王听兰老师的《中华王氏流源示意图》世代有不同,我只能如实在世代数中标出来,期待将来有更准确的内容诞生,再行修改。
 后面的世代,我从湖广填四川、以及很多家谱序言中查到与我家族有关的人和事列于尺表中,一直列至解放以后。
 由于资料大多没有时间,只好以大致时间放置。放置中想做到合理,但是可能不合实际。没有办法,只能调整,调依据是该先祖入仕,少则向前提廿年多则四十年为成长期。两代人相距为廿至廿五年,所以先祖的鸿名在他入仕的前面廿年或更多。由于资料中大多没有先祖的具体出生年,所以先祖的鸿名所放的位置没有打上点。调整后大部分都较合理地放置下去了。
 可是也有无法调整的世代,三国、南北朝到唐朝这一段最严重(此段王氏暂以太原王氏世代为序):
 35 世王泽在147~168年为代郡太守、36世王昶在265年去世相距百年之久。王泽必在成年后考官,若干年后才升太守,其子王昶却活了一百多岁;37世王湛在270 年前后为汝南太守、其子38世王承为在晋武帝时期为东海太守相间时间不到二十年,王湛在王昶的什么年龄时出生的呢?39世王述330年为东晋宰相,180年才五代人,时间跨度大了一点可能差一至二代人。
 从48世王邵应当约在545年出生,49世王孝柔到580年50世王敬德为礼部尚书,535年王邵的孙王敬德为官至礼部尚书,世代太挤,十几年一代。其后数代却40年才一代,官宦人家不应致此。
 最不可思意的是700年54世王初(或王谋),其子55世王吉,873年为唐僖宗时进士,并保唐僖宗逃难于四川。这一百八十年中应当少则缺四代多则缺七代人。
 从本《中华上古到今子晋系王氏世代源流图表》的制作,使我发现,社会科学的历史研究,也应当象自然科学一样,需要严谨、认真、实事求是。本人虽涉足时间不长,但实在是缺乏史料。希望有条件查到的王氏族众,能作出贡献,深入研究,解决以上困惑。能帮忙还原历史,弄清辈数,造福于子孙后代。本人不胜感激之致。
 
重庆市人民小学退休教师王可祝大家2014年新春快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