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毓黻《静晤室日记》回忆业师王蔚文
在此次撰写盛京文化的报道过程中,记者开始阅读东北史学大家金毓黻先生(1887—1962)的《静晤室日记》(以下简称“日记”),他作为史家的才学识德,令人钦佩,他笔端洋溢的对东北乡邦的深沉情感,让人感动。
日记跨度长达40年,共500余万字,直接取法李慈铭《越缦堂日记》,是其学术札记的集成,受到学界重视。
作为一位重要的史学家,金毓黻的一生与沈阳有着密切关系,他的出生地灯塔市后八家子村就在辽海地区两大文化重镇辽阳(清东京)和沈阳(清盛京)之间,从少年时代求学“奉天中学堂”开始,他生长于斯、治学于斯、服务于斯。日记中涉及盛京的内容很多,现存第一篇日记就开始于沈阳,金毓黻自注当时在沈阳担任“奉天省议会秘书长兼文学专门教员”。
根据日记编写的《金毓黻学术年谱》将其学术生涯分为三个阶段:一、东北时期,求学和初始治学;二、四川时期,学术成熟期;三、晚年时期。金毓黻在每个时期对盛京文化都有重要贡献,荦荦大者如担任《奉天通志》总纂、铅印盛京文溯阁“四库全书原本提要”、筹建沈阳故宫博物院(沈阳博物馆)等。
抗战胜利返回沈阳后,年过六旬的金毓黻担任沈阳博物馆筹备委员会主任。他尽心竭力视察故宫、修葺建筑、点查满文老档、请学者协助建馆等。
1960年4月17日,金毓黻在北京回忆起在中学的业师王蔚文(王后知)先生,于是在日记中抄录王氏《匏园吟草》中与自己有关的全部诗歌,这是金毓黻最后几篇日记之一,也是《静晤室日记》中与沈阳有关的最后文本。其后两周,日记即告停止。
金毓黻是一个优秀的学者,还是一个东北地区学术事业的组织者,他主持编纂了《辽东文献征略》、《辽海丛书》等,为东北文化作出了卓绝贡献。他在《致王岷源先生书》中这样说,“愚不自揆,妄思蒐集乡邦文献,布之当世,使知辽东非无名贤,文教不后于中原它省。后来之士,复知振踔自厉,以收绳蛰不坠之效,庶几延斯文于一线乎?”(载《静晤室日记》1927年3月8日)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