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龙游迴源王氏宗祠“三槐堂”
浙江龙游迴源王氏宗祠“三槐堂”地处浙江建德市、兰溪市、龙游县交界处的龙游橫山镇天池村,该村是2008年实行行政村撤并后,由原来的儒大门、杨家、新宅、下店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位于龙游县北部,距县城十九公里。丘陵地带,岗峦簇集,四面环山,林木繁茂。更因儒大门村“志棠白莲”是浙江的著名特产,清朝时被列为贡品,经专家考证志棠一带的土壤里竟然含有极为丰富的硒元素!连那田里种出的白莲,也是有很高价值的富硒食品,而且其硒含量高于富硒标准2.27倍!以致声名远播。每到六、七月份,400多亩莲田,莲叶摇曵,青翠如伞,荷花盛开,一望无际,一派“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旖旎风光,真令人流连忘返。
走进儒大门村,有一座当地王氏宗祠,名为“三槐堂”。“三槐堂”出自《宋史·王旦传》。北宋初年,兵部侍郎王祜文品、官品都很出众。他相信王家后代必出公相,于是在院内种下三棵槐树,作为标志。三槐喻三公,《周礼·秋官·朝士》中有“面三槐,三公位焉”的记载。所谓三公,是当时朝廷中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周代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来,王祜的儿子王旦果然做了宰相,当时人称“三槐王氏”。文学家苏轼,同王旦之孙王巩是朋友,曾应王巩的请求写了一篇《三槐堂铭》。此文被编入《古文观止》一书,在世上广为流传。“三槐堂”遂成为王氏常用堂号。三槐王氏后裔在迁居稳定,繁衍发展旺盛之地,大多建有“三槐堂”,以示继承“三槐堂”遗风,并作为商议要事、聚会活动的场所。“三槐堂”是当今王姓中的一支望族,历史名人众多,文化底蕴深厚。
儒大门的“三槐堂”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三年(1605年),距今四百多年,建筑内部结构完好,整体形制保存完整,具有鮮明的明代特征,今年五月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座坐北朝南偏西10度左右的五进大厅。第一、五两进为五开间,其余三进为三开间。第五进宽29.82米,其余各进宽14.3米,总深50米,占地面积842平方米,是龙游县内面积最大的祠堂。天井左右有厢廊,因第五进面阔大于前四进形成“丁”字形平面。“三槐堂”在建筑风格上颇有特色,门厅正中三间单独出马头墙,梢间屋脊稍低类似耳房,大门外有旗秆石和抱鼓石,门额上有 “岁进士”匾额。该进纵深很浅,前廊出轩蓬顶,后廊双步。第二进室内明间抬梁式五架梁对前双步后轩蓬,次间抬梁穿斗混合式,明间设半活动式戏台。历史上每逢重大节日或喜庆之事,村里都要请戏班子,在厅内演出数场,其时整个儒大门村热闹非凡,处处洋溢着吉祥欢庆的气氛。戏台东侧保留了四扇铜钱纹隔扇窗。第三进为正厅,明间前廊屋檐高于次间,其屋顶与主屋顶构成勾连搭式样,明间梁架为抬梁式五架梁对前后双步,次间抬梁穿斗混合式,后檐额枋悬“三槐堂”匾额,屏门上有祖宗画像。此进用料考究,在县内古建筑中堪称一流,其厅柱直径可达60厘米,梁栿直径更大,均在0.75米以上,据说是龙游现存用料最大的古建筑之一。第四进是穿堂,并用隔墙和板门与第五进分开,该进屋顶类似歇山,与第三进也构成勾连搭式样,梁架结构较为精致,特别是转角的结构缜密而不失轻巧。第五进为楼房,楼前是走廊,廊上衬天花板42块,每块均有花卉鸟兽彩绘图案。每间有方形楼栅10根,每2根之间交接处刻有各式图案。细观图案,惟妙惟肖,件件都是精雕细刻之艺术品,有鬼斧神工之妙,非能工巧匠所莫为。楼上保存着迴源王氏始祖木制牌位。迴源王氏为王巩后裔,始迁祖王烽为避战乱,於宋端平元年瑞平元年由萧山迁到龙游迴源定居、发族并建有上厅、中厅、下厅三座祠堂,三个祠堂的字辈相同,其字辈为中、正、和、顺、富、贵、显、达、轩、昂、道、德、高、明、谦、恭。
“三槐堂”的大门口有两块门挡石,冷然屹立,其色一青一白,意在告诫族人,做人要堂堂正正,清清白白。虽然本是两块石头,建造者却赋予其极为深刻的人生处世哲理,令今人看后不得不佩服古人的那份高尚情怀。
儒大门村还有个很有意思的民间习俗,就是正月十五舞草龙。这一习俗始自南宋端平元年。当时其始祖王烽为避战乱,率889名族人从山西太原迁入此地。相传有一年7月大旱,河塘干涸,庄稼枯萎,眼见半年辛劳,颗粒无收。王烽焦急万分,夜不能寐,恍惚间见有龙腾云而来,告诉他要在八月十五月圆之时,张灯结彩,草龙狂舞,才能求得甘霖。王烽大喜,一一照做,奇怪的是天空果然下起了大雨,旱情终于得以解除。此后,儒大门的村民感恩戴德,年年都要中秋舞草龙。
后来,中秋舞龙又逐渐演变成了正月祭龙。每至元宵节,“三槐堂”里香烟燎绕,红烛高烧。静卧在中堂的草龙长有四个角,龙须是用红纸剪成的,龙身则用稻草捆扎而成,每节上面都装有一盏方灯,分别写着福、禄、寿、喜等吉祥字样。“出龙”之前,舞龙的男女先要祭拜祈祷。然后在阵阵鞭炮声、锣鼓声和婺剧“万香台”和“小过场”等乐曲声中,稻草龙眼放祥光,摇头摆尾,缓缓游出“三槐堂”。龙的最前面是一个背鞭炮和蜡烛的人,一边放炮,一边开路,其后就是四块高脚牌,接着是四把大红伞,十多面蜈蚣、三角旗组成的花旗队,再后是乐队,最后就是龙灯。十多个年轻力壮的舞龙手身着草衣,脚穿草鞋,挨家挨护上门舞龙,给大家拜年,以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此时,每家每户也都要点上蜡烛,摆上果盘,燃起鞭炮,迎接龙的光临。当草龙到达比较开阔地带时,舞龙手们就兴致高昂地使出浑身解数,表演起“盘龙”舞,顺着舞三圈,反着舞三圈,做出翻江倒海等花样,观其景象,古风浓郁,煞是热闹好看。舞龙结束以后,村民会摘下龙头,将龙身付之一炬,寓意来年重头再来。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