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淝南王飞岗五修宗谱序

2013-06-27 18:15:42来源:

打印 字号: T|T

   家谱是一个家族宝贵的文化典籍。千古家史,唯谱录之;祖宗始末,非谱莫知;世系传载,非谱莫能。只有通过篡修家谱,方以辨其族系,明其尊卑,理其亲疏,析其支派。它全面记载着同宗共祖的家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资料,与历史,地方志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我王飞岗王氏宗谱创修于大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合修于光绪元年(公元l875年),再修于光绪三十一年(公元l905年) 四修于民国三十七年(公元l948年)。四修距今已有64年。光阴荏苒,朝野更替,瓜绵瓞衍,生卒延续。有感于幼年长大成人,中年斑斑白发,老者相继驾鹤西游,抱痛黄泉,多有生、卒、葬未载谱册。世易时移,将出现视族胞为路人,指同姓为异姓,祖孙叔侄同名,尊卑长动难分。丢宗忘祖严重,迁延稽查尤难。当今我辈,再不续修宗谱,岂不上负列祖列宗,下愧子孙后代!
 
    欣逢盛世,国泰民安。国家文化部,教育部,档案局发文要求把家谱整理好,国内众多姓氏纷纷合修或续修家谱。我族有识之士也曾多次提议续修宗谱,因诸多原因,而未如愿。2011年(辛卯)元月初,二十世孙书金、书和、书年,二十一世孙立普、立贵,二十三世孙礼刚等六人再议续修之事。一致认为,我王飞岗王氏续修宗谱势在必行。虽工程浩繁,任务艰巨,经验不足,困难重重,但条件基本成熟,人心所向,机不可失,有利因素颇多。企业家礼刚先生率先垂范,首次捐赠拾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全力支持修谱事宜,并表示一定要把家谱修成高标准,高质量的一流谱牒。2011年4月8日续谱工作正式启动,租房,没置香室、香案、布置办公室,寻求老谱,请回本族始迁祖福引公遗像,复印王氏祠堂图,始祖坟塋图等,一系列工作有序开展。经过短期筹备,2011年5月l0日举行“王氏宗谱五修筹委会”揭牌仪式,当天兵分两路,驾车隆重请回“刽字号”,“芥字号”家承各十卷。接着,又访寻并请回妥善保存的“出字号”三修老谱,为本次续修打下了良好基础。
 
    为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我们五、六两月召开了筹委会,具体落实了以下宣传发动工作:(一)两次在《合肥晚报》第六、七版面上刊登王氏宗谱五修公告。(二)印发大量《告族人书》、《五修公告文摘》,族人相互传阅,家喻户晓。(三)在网上发布信息,多次在安徽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第一时间段做广告。舆论既出,各地宗亲纷纷来电来函积极响应,大力支持,致使我王氏续谱工作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接着,编纂室的工作人员全面复印老谱,认真阅读、研究、查阅资料。为了族人寻宗问祖查阅方便,编篡人员不嫌烦,不怕累,精心设计绘制了《四修老谱世系图》,张贴公布,使各支派世系一目了然,效果卓著,受到了族内各界人士一致好评。
 
    盛世修谱,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功在当今,利在后世。实践证明,老谱、人才、资金是续修宗谱的三大基础。筹委会多次研究讨论集资、登记问题,6月底以《五修公告》的形式出台修谱资助有关事宜,制定《五修人丁登记花名册》。7月初隆重召开理事会揭牌、乐助暨登记培训大会。族中名人政要,有识之士积极响应,踊跃参与,慷慨解囊,全力支持。捐赠万元以上达十人之多。值得表彰的是,企业家业忠,热心谱事,为族争荣。他百忙中四次从蚌埠回来参加修谱会议,乐捐五万元,义举善行,震撼族人。理事会号召全体族人,以礼刚,业忠为榜样,团结一致,同心协力,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智出智,群策群力,修好宗谱。至五修告竣前,族胞共计捐赠72万元元,为本次修谱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谱中一 一列名予于褒扬。
 
    世系图录是家谱的核心,准确无误地填写《人口登记表》是续修宗谱的重要依据。为此,理事会成员高度重视,举办了各分会负责人培训班,印发了《王氏宗谱五修登记细则》和“填写《人口登记表》补充说明",分片包干采访登记。全体编辑成员不畏酷暑严寒,不怕艰难险阻,分赴省外省内(省外:山西、陕西、河南、浙江、江苏、江西等,省内:合肥、蚌埠、安庆、芜湖、宣城、汤池、广德、泾县、肥东、肥西、庐江、长丰、舒城、无为、东至、涡阳、白山等,讯联:上海、南京、台湾、四川等地。)配合各地采编人员排门逐户访查登记,尽量达到“族不漏支,支不漏房,房不漏户,户不漏丁,丁不漏项”,这一高标准,严要求。
 
          此次续修是以三修,四修老谱版本为基础,剔除封建迷信之糟粕,弘扬时代文明之精神,拾遗补缺,增加新丁。
 
    现存三修、四修老谱寥寥无几。值得庆幸的是,十九世孙诗兵,二十世孙书明,二十二世孙业根三家人视家谱为家宝,历尽千难万险,甚至不顾文革扫四旧时抄家坐牢之险,以生命为代价保存了家谱,为本次续修谱工作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否则族人生、卒、婚、娶等资料无从稽考,续修宗谱谈何起步,三位族胞爱家爱族的精神,实属可敬可佩。
 
          五修宗谱,恰逢盛世,国泰民安。人类已进入科技文明社会。在承接老谱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力求开拓创新,发扬优良传统,坚持男女平等。内容上除基本保留老谱原貌外,尚有较大充实、变更。增加王氏源流考、世系图引、字派引、执谱序等等,还增添了诗词歌赋、国画楹联、书法艺术等新兴内容。力争把家谱打造成增进联谊团结,弘扬时代新风,提倡民族和谐,树立时代精神,使之耳目一新的巨典,使其成为集先进性、科学性、规范性、文学性为一体的社会科学丛书。力争做到世系沿革全面真实,系统清晰,准确无误;资料征集详实客观,文字表述精炼易懂,逻辑推理严格、周密。力求把《王氏五修宗谱》编篡成文学艺术精品,使之成为后人的精神财富。  
 
           历经600多年的历史变迁,家族迁徙,人丁繁衍,我淝南王氏已成为名门望族。始迁祖福引公后裔至今已过万余人,族中既有国家党政要员,又有各条战线上为国作出重大贡献的栋梁之才。群英荟萃,众星灿烂,彰显王氏家族兴学重教,发展科技,欣欣向荣的一派新风貌。
 
          五修宗谱是一项承前继后,艰巨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将起到传承祖志,理清家史,凝聚族心,弘扬祖义,激励后辈奋发向上的积极作用。同时对凝聚中华民族精神,传承华夏文明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赖我祖宗之灵,族人之同心,所有谱事均按预定程序有条不紊地完成。编纂人员基本做到访者详实,记者准确,謄者细心,阅者认真,撰者精心,校者负责。大家不辞劳苦,不计得失,祖宗在上,谱牒铭心。五修宗谱即将付梓成功告竣,这是全体族人集体智慧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王氏家族的又一巨大精神财富,是全族人的光荣和自豪。
 
            本次续修,由于隔年较久,历史资料短缺,三修、四修宗谱有些地方记述不详,广大族人分流海内外四面八方,居住地点更改频繁,加之少数族胞宗族观念淡薄,认识不足,给篡修工作造成一定难度。又兼本人名微学浅,心有余而力不足,舛误错漏在所难免,有待后世贤能纠错完善。
 
          长江后浪推前浪,竹林新叶替旧叶。值此五修宗谱即将付梓之际,我们殷切期望后世子孙尊祖敬宗,知我家史,爱我家族,振我家声。溯源流,寻旧章,知根源而崇大义;明血缘,重人伦,树族荣以振家风;奋发向上,强国兴邦,用聪明的才智和勤劳的双手,描绘王氏家族繁荣与辉煌的未来!
 
             谨志数语,是为序。
 
二十世孙 书和 拜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