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翼天使王雅静:在光环背后修补伤口
摘要: 如今的王雅静,依旧在诗歌的国度里苦苦耕耘,目前已经写了上千首诗作。通过新闻媒体,她渐渐走入公众视野,并不时应邀参加各种励志报告会,成为阜阳人心中的励志典型。 她的脸上多了一丝成熟的气息,多了一份对关爱她 ...
如今的王雅静,依旧在诗歌的国度里苦苦耕耘,目前已经写了上千首诗作。通过新闻媒体,她渐渐走入公众视野,并不时应邀参加各种励志报告会,成为阜阳人心中的励志典型。
她的脸上多了一丝成熟的气息,多了一份对关爱她的人和她关爱的人的责任,她在诗歌与责任中坚守。光环的背后,走入她的内心,可以看到,她除了想为自己在世界上留下些痕迹,时至今日,一个很隐秘的想法一直挥之不去: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修补伤口——一个众多残疾人与生俱来的自卑伤口。
往事重温
2011年9月4日,本报的一篇名为《用下巴书写诗意人生》的报道引起极大反响。报道的主人公叫王雅静,出生于1992年,但出生不久便被查出,她因早产而导致了先天性脑瘫。为了王雅静早日恢复,父母四处为她求医;为了她将来不至于成为一个文盲,她的家人教她认字。妈妈和姥姥把一些纸盒子剪成火柴盒大小的卡片,在上面写上汉字,一个字一个字地教。从小雅静5岁多开始,妈妈又找来课本,一直教她学完小学三年级的课程。6岁时,王雅静已经能认上千个汉字。
10岁时,爸爸给她买了台小霸王学习机,她开始练习打字。练习打字给她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她对那些文字入了迷,在文字里的海洋里,她觉得自己是条鱼,从没这样自由和放松过。后来,王雅静有了自己的电脑,但双手已经不能控制,经过千百次的锻炼,她学会了用下巴打字。她开始写诗、写散文、写童话。在最初,她的三篇作品发表在《童话世界》和《快乐童话》上。
随后,王雅静开通了自己的QQ和微博,在上面发布自己写的东西。
她感到了责任与压力
“1992年,初秋。我出生于阜阳市,出生时,由于早产、双胞胎,我体重只有3斤,家人都说那时的我很像小猫……”再见到王雅静,是在5月12日的午后。当时,她正在电脑上写着《我的故事》。
近期,团省委、省青联下发了一个《关于开展“我的中国梦——青春故事汇”系列活动的通知》,其中,我市写“微故事”的任务,团市委交给了王雅静。
王雅静写了3000多字,按要求却是2500字,第二天,也就是周一就要截稿了。这下,王雅静有点急了:“真是不好删,一删,文气就断了。”
“这孩子,有责任感了,同时,压力也来了。”王雅静的父亲王广银这样说。而在王雅静以前还不为人所知的时候,“她更多的是沉浸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写诗,没有更多的人生目标和方向。”
通过媒体,当阜阳人认识王雅静以后,她第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还是在2011年的中秋节。那晚,她与网友们在文峰公园同台赋诗,惊才绝艳,轰动一时。如果说,那次她更多的是激动和兴奋,那么,接下来的受邀多场励志报告会,她真的感受到了责任与压力。
那是2011年11月22日,王雅静接受阜南县王堰镇新生学校邀请,第一次外出为那里的学生作励志演讲。接受邀请后,她的情绪波动非常大,几度想推掉:她怕到时喉部肌肉痉挛,毁了这场演讲。但硬着头皮,她还是上场了……此后,原阜阳一中东校演讲、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演讲、阜阳商校演讲、阜阳师范学院演讲、阜阳三中演讲、阜阳一职高演讲纷至沓来。而她,每次上场之前,心头的紧张还是犹如第一次。
已经是市作协会员了
“但,我想再美丽一点/像诗,像瞬间定格的彩虹/像玫瑰,像时光的风筝……”——《如果,我再美丽一点》。
“咸涩的/我仰起头/湖里的鸭子游走了/在湖底有颗盼望明亮的珠子/渐渐模糊了……”——《泪和雨的行歌》。
王雅静的这两首诗,一首写于今年的5月5日;一首写于2011年的6月11日。可以看出,她的心境,已经由原来的“雨季”,迎来了阳光的明媚。
除了时不时外出参加活动,王雅静的生活轨迹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每天早上六时许她就醒了,躺在床上看书,每天坚持看两页,这些书与诗歌有关。到了上午十点来钟的时候,她已经坐在电脑前,开始了一天的浏览、与网友和诗友交流和写作了。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晚上八点钟以后。
只不过,在写诗上,她更为刻苦,原来是一天一首,现在是两首到三首,现在,她在博客上已经贴了一千多首诗了。近期,成都《零度诗刊》从她的博客中选登了九首诗;《诗歌中国》网络版也选载了她的两首诗。
今年过年的时候,王雅静迎来非常开心的日子——团市委和文联的同志来看望她,并且给她带来了一个礼物——“阜阳市作协会员证”。
在光环的背后修补伤口
“有人叫我折翼天使,很好听的名字。它代表着坚强,代表着一种不屈的精神。如果一定要拿坚持的名号来命名的话,那我们大家都是天使。”
去年,王雅静到阜阳市蒲公英残障人士互助协会参加端午节活动,她用这番话与那些残障人士共勉。
而就在今年的五四青年节,王雅静到市一职高参加阜阳城区中学生社团文化艺术节,活动结束,有记者问她:你那么不容易,做这些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那么努力?
王雅静哭了。许久,她回答:“残疾人不可能不自卑。做这些,除了想为自己在世界上留下些痕迹,还有,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修补自卑的伤口。更主要的,我做这些,是想让那些像我一样的人,感到他们并不孤独。”
这个家庭坚守着自己的责任
除了公众的关注、支持与鼓励,有关部门,甚至是市里主要领导,也对小雅静投入了极大的关怀。“原来,我们夫妇想到雅静的将来,一直是非常悲观甚至是绝望。但看到这么多人关心雅静的成长,我们又多了一种放心。”王广银说。
“她能发展到哪一步是哪一步,作为家长,我们全力支持,但绝不强求。因为,人,总得面对现实。”王广银夫妇最大的期望是,王雅静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她也能得到应有的承认和回报。
——和王雅静一样,这个家庭,也在坚守着自己的一份责任。
(颍州晚报 记者 储继明 文/摄)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