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 系 |
称 谓 |
业 绩 |
备 注 |
新城王氏祖 |
琅琊公王贵 |
为避元末白马之乱,由古琅玡地诸城单身至新城谋生,与初姓逃难女子成婚。质朴无华,力本务农,积施累行,奠定新城王氏家族发展基础。 |
育有5子:权、干、溱、(失讳1人)、伍 |
第二世 |
菩萨公王伍 |
以乐善好施著称乡里,勤俭持家,余者赈乡亲,王氏家族遂成成殷实富足人家。王伍的菩萨心肠备受乡民称赞,称为“菩萨公”。 |
王贵第五子,育有4子:麟、麒、纶、经 |
第三世 |
颖川公王麟 |
14岁保送京城国子监上学,是新城王氏第一位学人,曾任颖川王府教授。王氏家族文脉自王麟始肇。 |
王伍长子,育有8子:耿光、重光、恩光、文光、化光、国光、近光、观光 |
第四世 |
忠勤公王重光 |
明嘉靖辛丑进士,贵州布政使右参议,卒赠太仆寺少卿。同辈中仕宦者:王耿光(王麟长子,马湖府经历)、王近光(王麟第七子,太医院吏目,七品衔) |
王麟次子,士禛高祖。育有8子:之翰、之垣、之辅、之赐(早卒)、之武(早卒)、之猷、之栋 |
第五世 |
大司徒公王之垣 |
嘉靖壬戌进士,户部左侍郎,卒后赠户部尚书。同辈仕宦者:王之翰(重光长子,礼部侍郎,赠河南按察司副使),王之辅(重光第三子,嘉靖辛丑科举人,户部员外郎),王之城(重光第六子,温州府、淮安府同知);王之猷(重光第七子,万历丁丑科进士,浙江按察使、淮阳兵备道),王之栋(重光第八子,高阳县知县)。王之都(耿光第四子,万历乙未科进士,平凉府知府),王时中(近光次子,原名之时,吏部儒士,七品衔) |
王重光次子,士禛曾祖。育有3子:象乾、象贲、象晋 |
第六世 |
方伯公王象晋 |
字康侯,又字荩臣,号康宇,明万历甲辰进士,历官浙江右布政使,二品。同辈中八位进士:王象乾(之垣长子,明隆庆辛未科进士,兵部尚书,总督蓟辽多年威震九边,朝廷敕造“四世宫保”坊褒奖,后世称太师公,在王氏家族中影响最大),王象春(之猷第五子,万历庚戌会试亚员,南京吏部考工司郎中,诗与钱谦益、钟惺齐名,对士禛影响巨大),王象坤(之翰长子,嘉靖甲子解元、乙丑科进士,山西左布政使),王象节(之辅季子,万历壬辰科进士,翰林院检讨),王象斗(之辅第三子,万历乙未科进士,户部四川清吏司主事),王象恒(之猷长子,万历乙未科进士,巡抚应天右佥都御使),王象云(之都第三子,天启乙未科进士,云南道监察御史);三位举人:王象泰(万历癸丑科第二名,未仕),王象丰(万历丙子武举,临清参将,诰授安远将军),王象随(天启辛酉举人);未中举而做官者:王象复(保定府同知),王象兑(陕西米脂县知县),王象壮(光禄寺署丞),王象贲(户部广西司员外郎),王象艮(姚安府同知),王象明(大宁知县),王象奎(常州府通判),王象曾(武英殿中书),王象寅(济南指挥佥事)。 |
王之垣季子,士禛祖父。育有4子:与龄、与胤、与朋、与敕 |
第七世 |
王与敕 |
字钦文,号匡庐,清顺治乙酉拔贡,翌年有司举荐,以服侍年迈父亲为由不仕。他教子有方,四子有三人中进士(士禄、士祜、士禛),以政绩、诗文闻名于世。与敕卒,以子士禛贵,诰封朝议大夫、国子监祭酒,赠资政大夫、经筵讲官、刑部尚书。同辈中三位进士:王与胤(象晋次子,明崇祯戊辰科进士,由翰林改御史),王与襄(清顺治己亥科进士,广东长乐县知县,因政绩卓著调任京职未行,遇尚可喜叛乱,不受伪职而遇害),王山立(象春子,原名与仁,顺治辛丑科武进士,未仕)。同辈举人:王与善、王与夔、王与裔、王与荩等。未中举而做官者:王与广(知府),王与端(上林院署丞),王与廉(济南指挥佥事),王与美(考授中书),王与兴(知州) |
王象晋季子,士禛之父。育有四子:士禄、士禧、士祜、士禛 |
第八世 |
王士禛 |
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自号渔洋山人。行四。卒后10年,皇四子胤禛继康熙帝位后,以“禛”字犯讳改称士正;乾隆间,以“正”字与“禛”字音不相合诏改“士祯”。居官40余年,位列台阁,以刑部尚书致仕。一生著作等身,诗论、诗作标举“神韵”,朝野尊为诗坛泰斗。同胞3位兄长:王士禄,士禛长兄,顺治乙未科进士官至吏部考工司员外郎;王士禧,士禛二兄,廪贡生,考授州同知;王士祜,士禛三兄,康熙庚戌进士,候选中行评博。同辈中有成就者:王士骥,与玟长子,康熙甲辰科进士,内阁中书舍人;王士梓,与广长子,顺治辛丑科武进士,任湖广平溪卫守备。拒绝吴三桂伪职,题署贵州掌印都使司,授怀远将军;举人有王士熊、王士誉、王士骕、王士騠等;未中举而做官者:王士良,奉节县知县;王士駪,考授州同知。 |
王与敕第四子。育有4子:启涑、启浑、启汸、启汧 |
第九世 |
王启涑 |
字清远,一字春谷,号石琴山人,贡生,茌平教谕,候补知县。撰有《西城别墅集》、《茌山诗存》、《因继集》、《苏诗补注》等专著,康熙年间,新城知县孙元衡主修《新城县续志》,聘任王启涑负责编纂。同辈中有成就者:王启汸,士禛第三子,贡生,唐山县知县,候补知州;王启沃,士琦长子,康熙丙辰科进士,内阁中书舍人;王启潭,士枢次子,康熙戊辰科进士,诰封昭勇将军;王启大,举人,莒州学政;王启烈,祁阳县知县,授文林郎;王启溶,候选州同知;王启磊,候选知县;王启祚,考授州同知;王启演,考授州同知;王启沆,授内阁中书。 |
王士禛长子 |
第十世 |
王兆酂 |
字汉叟,贡生,候选光禄寺典簿,未及授职值左辅水灾,钦命协办范县赈务,厘弊剔奸,民得实惠。同辈中有成就者:王兆郑,启汸长子,候选州同知;王兆万,康熙辛未科武进士,湖广襄阳参将,加都督职衔,诰授昭勇将军;举人:王兆董、王兆镒、王兆鲲、王兆鹏、王兆弘;王兆注,湖南常德府通判;王兆陪,考选州同知;王兆杲,候选知县;王兆阆,例授迪功郎,候选经历;王兆郇,候选州同知。 |
王士禛长孙,王启涑长子, |
说明:
1.本表主要反映新城王氏前十世的情况。
2.新城王氏在第十一世后仍科甲蝉联,其中有成就者:王祖标,进士,唐邑训导;王宸俸,进士,诰授宣武大夫;王宸佶,进士,莱州府教授;王允枢,进士,泽州府郡守;王允灌,进士,记名军机京章,敕授文林郎;王祖雝,翰林院检讨;王祖肃,雍正丙午科武亚员,候选守备;王祖熙,丙子乡魁;王祖珏,直隶容城知县;王宏绪,靖海卫教授;王同心,莱阳教谕;王允熙,国子监学正;王维荣、王树安,拣选知县;王树的,六品法官;王树鼎,大同府知府;王允翰,直隶州州判;王维琛,历任直隶、东安、怀柔、文安、苑平等县知县,四品衔;王树愈,直隶州州判,五品衔;王树慰,鸿胪寺序班,五品衔;王翱,直隶州知州。
3.明清两朝,新城王氏族人中官至尚书、侍郎、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等三品以上者,不少于9人;即使任中级官员,亦多为寺卿、翰林、科、道等要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