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金寨斑竹园王氏宗祠

2013-04-27 20:07:09来源:六安新闻网

打印 字号: T|T
        ---集历史文物、革命遗址和教育文化遗址于一身的王氏祠
 
  金寨斑竹园王氏祠坐落在金寨县斑竹园镇王氏祠村,它地处大别山腹地,210省道边沿。是集历史文物、革命遗址和教育文化遗址于一身的古代建筑群。
 
  王氏祠历史非常悠久,闻名遐迩。据家谱记载,它修建于明朝末期,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清朝和中华民国时期曾多次被毁于战火和火灾,多次得到维修。下殿的横梁上还有“宣统元年”重修的 字样;西厢房的横梁上有“中华民国35年重修”的记录。
 
  它的建筑风格极具特色,既有徽州建筑之特征,又有我们地方建筑之特点,堪称古代建筑之精品。从外观看,整座建筑,层层叠起,气宇轩昂。屋顶高高耸立,金碧辉煌,气势凌云。屋檐高高翘起,如鲲鹏展翅,凌空欲飞。正门上方的石梁和石挑,雕凿的“二龙戏珠”和“双凤朝阳”图案,活龙活现,姿态优美,栩栩如生。横梁下面是一块巨大的人物石刻,画面上的人物,个个神态安详 ,气质高雅,风度翩翩。从内部来看,,祠堂上殿和下殿的木刻艺术,更是精妙绝伦。所有的椽头都落在镂空的形似祥云的“卷草”之上,木梁和枋片,都雕刻有各种图案,如“三阳开泰”“梅兰齐芳”,等等,形态逼真,技艺高超,令人叫绝。整个建筑布局合理,每个局部都安排得恰到好处。既有很高的建筑科学价值,又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这一切都奠定了王氏祠是重要的历史文物和宝贵的文化遗产的崇高地位。
 
  王氏祠是重要的革命遗址。据《金寨红军史》记载,它是立夏节起义的重要策源地之一。1928年10月,鄂豫皖边区党组织联席会议就是在王氏祠召开的,会议主要内容是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制定红军组织条例,研究革命起义的战略部署。它还是红军的重要军工基地。1929年至1932年,她又成为红32师的被服厂,规模有100多人,这在全国都是少有的,负责人就是王氏族人红32师军需处长王少怀。1932年底,红27军与国民党47师在吴家店的包家畈决战两天两夜,大获全胜。可是红军伤亡也很惨重,军长刘士奇和当地苏维埃领导人商定,把700多位同志安排在王氏祠养伤。墙壁上留下的“打土豪分田地”“红军万岁”等革命宣传标语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可以说,王氏祠曾经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王氏祠又是重要的文化教育遗址。1928年,《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词作者共产党员罗银青受党组织的委派,在王氏祠办学,他在办学期间发展了15名共产党员,壮大了党组织;新中国成立以后,王氏祠长期是斑竹园地区的辅导区小学所在地,成为斑竹园地区的文化教育中心;1968年,又成为斑竹园地区初中教育的起源地。几十年来,从祠堂里走出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莘莘学子,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各行各业的合格建设人才。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肆意破坏和年久失修,现在王氏祠已经 面目全非,门前的石狮被砸了,殿内的木刻被毁了,有的房顶都坍塌了。为了及时抢救性的保护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和重要革命遗址,斑竹园片区的王氏家族计划先自筹资金120万元人民币,重新修复王氏祠,要让王氏祠再现昔日的辉煌景象。同时,他们还正在积极协同政府有关部门准备把王氏祠打造成为一个红色旅游景点和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王远学 漆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