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乡风野趣扑面而来—记梁山画家王世会

2013-04-20 11:39:17来源:2013-04-18 新华网山东频道 李继保/文

打印 字号: T|T

 
    王世会,1954年生,梁山人,天津师大美术系毕业。曾师从李苦禅、范曾习画。国家一级美术师、 北京外经学院美术教授、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浒研究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
 
 
    王世会的水浒画是他的一个强项。他的水浒画特点鲜明,其艺术表现形式与当今风行的水浒画拉开了很大距离,有鲜明的王世会风格。其风格可以概述为柔情、豪放、不拘泥于描绘水浒中的具体情节,而重点挖掘水浒中的诗情画意之美,豪放豁达之美,山水野逸之美,历史古典之美。他创作的长卷画《水浒传图卷》,被各媒体多次报道,并被一些大机关单位当作精品收藏。他绘的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印成了《梁山印象》《水浒英雄谱》《水浒战具图》等多种版本的书籍发行。读王世会的水浒画,你会认为他是在为《水浒传》扩充内容,增加艺术的美感。面积110平方米大型壁画《梁山好汉聚义图》,面积60平方米的《武魂雄风》大型壁画,他都是制作者之一。
 
    王世会的孔孟画,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他的大幅《孔子千秋图》,在全国美展中展出,他的孔孟画小品,亦被社会各界所喜爱,他画的《黄香扇席图》《孔融让梨图》《负薪读书图》《家有子孙爱读书》等一系列表现人们爱国、敬老、礼让、爱学、守信等内容的画,亦是画美情浓,挂在家中,既是一件美术欣赏品,又是一件进行道德教育的好教材。王世会亦喜欢佛、道、山水体裁的画作,他的佛道画充满了幽远、闲逸、超然的气息。山水画则重点承袭于古典意境,高山大川,小桥流水,幽人渔樵,给观者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特别他的乡俗画创作,已在全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基本形成了王世会风格的乡俗画派。在美术流派林立的美术界,稳稳立住了脚根。早在2004年,央视《走遍中国》栏目又专门报道了王世会的乡俗画创作,乡俗二百图以《鲁西南乡俗忆旧》为题,在菏泽的《牡丹晚报》上连载了二年。后又在多家媒体等长时间连载,齐鲁台、菏泽电视台、济宁台也多次报道王世会的乡俗画创作。
 
    近来,王世会在乡俗二百图的基础上创作了300米长卷画《清明下乡图》,受到人们的热议。王世会的这幅长卷,就是在原乡俗200图的基础上加以扩充完善,创作出来的。这是王世会一系列乡俗画创作中的一个高峰。这幅画长300米,高50厘米,画上人物七千余,各式农具、工具、车船等器物八千余。画面上所描绘的地域:北起长城,南至长江,涵盖冀、鲁、豫、苏、皖、广、中原地区;描绘的时段:上起1905年,下至1980年。王世会就是将这个时段这个地域的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实录的形式描绘了下来。画面还配上原汁原味的乡村民谣200多首,小段文200多篇。
 
    王世会画此长卷,以逼真写实为主要表现形式,每一件农具几条腿、几个撑、几个拉绳,都力争做到与实物分毫不差,如果照图复制出来,马上就可放到田里去用。按王世会的话说,这幅长卷就是要作到:中国传统农业时代的、大中原地区的、乡村生活实录。要画就要画精、画实、画充分,不计其繁,不计其耗时多少,不计其尺寸长短。唯求其精,唯求其实,唯求其美。这幅长卷画一推出来,就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好评,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民俗价值和美术价值。
 
    国家博物馆的中国绘画史专家说:“描绘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农业时代生活的著名美术作品共有三件,一是北宋时期的《清明上河图》,二是乾隆朝的《耕织图》,三是明代的奇书《天工开物》。《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城市生活,《耕织图》只有短短二十几幅,《天工开物》重点在于科技生产知识的传播。王世会的《清明下乡图》,则是乡村生活的实录,如这四个作品放在一起,就基本上是传统农业时代的社会生活全面貌了。”故宫博物馆的美术史专家说:随着历史的远去,传统农业时代的生活也已被人谈忘了,这可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伟大文明啊,能把这段文明如实描绘下来,不被历史所淡忘,能让后代子孙知道点当年的实况,是件功不可没的大功德。著名学者、书画大师范曾也对该作品大加赞扬,并欣然题辞:“此中有真趣,意得即忘言”。
 
    王世会的画,人物是其主流,乡俗画是其鲜明的特色,而且成就已不可小瞧,我们期待他有更好的作品问世。
 
    画家简介
 
    王世会,国家一级美术师、 北京外经学院美术教授、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浒研究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高级编辑记者。
 
    王世会作品选
 
 
春风吹得舟儿摇
 
 
 
《清明下乡图》局部
 
 
《清明下乡图》局部
 
 
《清明下乡图》局部
 
 
王世会作品
 
 
八仙迎福图
 
 
《水浒传》局部
 
 
《水浒传》局部
 
 
 
相关文章